句子中比喻的共同點是什麼

解夢佬 0

1. 比喻和擬人的共同點和區別是什麼

比喻和擬人盡管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手法,請看下面兩個例句:

①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林海》)

②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同上)

例①②是用描寫人的詞語(“溫柔”和“會打扮自己”)寫興安嶺,因此都是擬人。如果把上面兩例改寫一下,就可變成比喻:

③每條嶺都像慈母那樣的溫柔……

④興安嶺多麼像少女那樣會打扮自己呀……

比喻和擬人明顯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比喻是用喻體同本體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體替換本體(借喻);擬人用描寫擬體(實際上是暗含的喻體)的詞語去直接描寫本體。

(2)在比喻里,喻體必須出現,本體可以出現(如明喻和暗喻),也可以不出現(如借喻);在擬人里,本體必須出現,擬體并不出現,只是拿適用于描寫擬體的詞語(即適用于描寫人的詞語)來描寫本體(即事物)。

2. 本體和喻體的比喻句,三個共同點

比喻句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三者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三者之分。

明喻:是常用as或like等詞將具有某種共同特征的兩種不同事物連接起來的一種修辭手法。明喻的表達方法是:A像B。(會出現明顯的比喻詞)

暗喻:是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關系,說甲(本體)是(喻詞)乙(喻體)。喻詞常由:是、就是、成了、成為、變成等表判斷的詞語來充當喻詞。

借喻:是以喻體來代替本體,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直接把甲(本體)說成乙(喻體),沒有比喻詞。

3. 表示比喻的句子有哪些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敘事能化抽象為具體,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比喻句,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用另類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組成,又有明喻、暗喻、隱喻之分。 什麼是比喻句?其實比喻句就是把本體比喻成喻體組成的。什麼叫本體和喻體呢?就是把一個物體或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這樣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們叫做了本體和喻體。有本體、喻體、喻詞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敘事能化抽象為具體,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使語言生動形象。(一般表述為:生動形象地刻劃或描寫了……)

(5)引起(或激發、豐富)讀者的聯想和想象。

(6)突出(或烘托)事物的特點

(7)使說明事物(或事理)、論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溫馨提示:在習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能夠突出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刻畫得入木三分。

比喻句,其實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運用比喻句還應該注意比喻的手法只能用于不同類的事物之間的比喻,同類事物不能作比喻。

4. 比喻句的相關點是什麼

比喻句的相關點是:1、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國古代稱為“比”、或者“譬(辟)。2、著名文學理論家喬納森·卡勒為比喻下的定義:比喻是認知的一種基本方式,通過把一種事物看成另一種事物而認識了它。

也就是說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點,發現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對甲事物有一個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認識。3、依據描寫或說明的方式比喻可分為“明喻(直喻)”、“暗喻(隱喻)”、“類喻”、“借喻”、“對喻”、‘博喻”、"簡喻”、“詳喻”、‘引喻”、“虛喻”。

4、構成比喻內容上有三個要素:一是思想的對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兩事物的類似點,(共同處比喻和相似處)。5、比喻文辭上分為三個成份,即:本體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

喻詞 (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喻體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

有的辭書又將其構成增釋到四個成份,即:本體、喻體、喻詞和喻解。基本以3部分為主。

6、使用比喻手法時 要注意:a、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性質不同的兩類事物;b、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另外,所使用的喻體要常見、易懂;比喻要貼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7、比喻按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來看,其基本類型有三種:明喻、暗喻、借喻;除此三種基本類型之外,根據比喻的三個部分的結合情況,其變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縮喻、擴喻、較喻、回喻、互喻、曲喻。8、明喻本體、喻詞和喻體同時出現。

常用的喻詞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

例子:他(本體)動也不動,彷如(喻詞)石像(喻體)。葉子(本體)出水很高,像(喻詞)亭亭的舞女的裙(喻體)。

(朱自清《荷塘月色》)9、隱喻(又稱暗喻)本體、喻體同時出現,但用「是」、「成」、「成為」、「變為」等系詞代替「像」一類的喻詞。例子:母親啊!你 (本體)是 荷葉(喻體), 我(本體) 是 紅蓮(喻體)。

(冰心《荷葉母親》)霎時間,東西長安街(本體)成了喧騰的大海(喻體)。(袁鷹《十月長安街》10、借喻應當注意不要與現在所說的隱喻(即暗喻)相混淆。

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級形式,運用它時要求本體與喻體的關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語境中,由喻體就可以直接領會到本體。例子: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喻體)了,我再也說不出話。

(魯迅《故鄉》)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喻體)。(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11、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種先用喻體作本體,再用本體作喻體,互相設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夠加強藝術感染力。例: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郭沫若《天上的街市》)12、擴喻本體和喻體都是短句,它們常常組成平行句式,有的本體在前,有的本體在后,不用喻詞,但其比喻的含義卻很明朗,這種比喻的擴大形式叫做擴喻,又叫類比。

例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

例2、一朵花,我們不大覺得它香,但是從許多花朵提煉成的香精,只要一滴,我們就感到它的濃郁了。許多詩歌、戲劇、小說,所以有強烈感人之處,和作者正確地把素材表現出來不是關系極大麼!(秦牧《北京花房》)13、較喻較喻的句子有下列幾種情況:a、您說,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我們怎麼會忘記?——作者把中朝人民鮮血凝成的情誼比作高山和大海,然而在相似點“高”和“深”上本體“情誼”又超過了喻體“山”和“海”,形象地表達了志愿軍戰士對朝鮮大娘感激、崇敬和依依不舍的心情。

你這種用“比……還……”、“賽過”、“勝過”等詞連接,表示本體在相似點上超過喻體的較喻,也可稱為“強喻”,強喻一般帶有褒義色彩。b、我的生活沒指望了,連狗都不如!——作者將狗的境況作為喻體,與凡卡的遭遇比較,相比之下,本體“我的生活”還不如狗的境遇。

這就強烈控訴了沙皇制度下的舊俄羅斯兒童的命運。像這種在相似點上比不上喻體的較喻,又可稱為“弱喻”。

弱喻多數帶有貶義色彩。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個句子用的喻詞是“不及”,形式上看似為弱喻,但從意志上分析,詩人是用“桃花潭水”與汪倫之“情”相比,本體“情”在相似點“深”上超過了“桃花潭水”,因此也是強喻。d、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這是在一句話中,從正反兩個方面交替使用強喻和弱喻的例子。作者先以“泰山”為喻體,從正面極言“人民利益而死”的意義比“泰山”還重;又從反面用“鴻毛”設喻: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賣力,就比“鴻毛”還輕。

兩相對照,全面深刻地闡明了為人民服務應該具備的生死觀。14、縮喻是比喻修辭的一種,本體和喻體都出現,但不出現比喻詞,本體與喻體極其緊密地連在一起的比喻形式叫縮喻。

可分為:a、并列式縮喻。即本。

5. 比喻什麼像什麼的句子

1、時間像一條緩緩流動的長河,將我們的喜怒哀樂慢慢帶走。

2、太陽像一個巨大的火球,為我們帶來無盡的熱量。

(有事,待續)

3、滿天的星斗像一雙雙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分外迷人。

4、飛馳的汽車像一陣風似的,從我們身邊掠過。

5、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一道亮麗的彩虹,像仙女飄舞的裙帶,像一座七彩小橋,像一朵朵耀眼,絢麗的云.

6、夢像一片雪花 ,在空中飄舞,想抓住他,他已經融化了

7、火紅的楓葉像火花一樣紛紛地飄落下來。

8、夢像一片雪花 ,在空中飄舞,想抓住他,他已經融化了.

9、老師像一把火炬,時刻把光明灑向人間,讓自己的生命燃燒不止。

10、長城就像一條巨龍,在崇山峻嶺中盤旋。

6. 理想 本詩第一節的四個句子有什麼共同點

四個比喻是連環的,這在修辭手法上又叫“頂針”。

前兩個比喻為第三個比喻作鋪墊;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見都是比喻句。從石到火,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就有如一盞明燈了,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說“理想是燈。

漫漫黑夜里,引中國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國,這個理想像燈一樣,照亮了夜行的路。這個理想像路一樣,這一節的意思主要是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

“黎明”指理想境界,從火到燈,從燈到路,共產主義理想在中國是星星之火;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傳播,例如李大釗等人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時。聯系實際,就很好懂,引中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前兩個比喻,從星星之火,到點燃熄滅的燈,說的是理想傳播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中國的先進分子樹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照亮夜行的路;/,詩意主要在后兩個比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