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借物喻人的含人生哲理的作文600
有人喜歡高直挺拔的青松,有人喜歡清香淡雅的蘭花,還有人喜歡鮮艷傲骨的梅花,我卻喜歡那平平凡凡不起眼的小草。
每當春天來臨之際,嫩綠的小草就被春風吹醒了。新生的小草吸收著春天的雨露,在春風中茁壯的成長著。
每當烈日炙烤著大地,萬物顯得無精打采,樹上的蟬在“知了、知了”的叫個不停,仿佛在向人們說:“熱啊,熱啊。”這時只有小草在頑強的生長著,無聲無息,向人們展示著代表充滿生機的綠色,為夏日的大地披上了一層綠色的地毯。
每當一縷涼爽的秋風吹過之時,大雁南飛,萬物成熟,小草則由綠變黃了,卻顯得依然那麼可愛,因為它又代表了金黃色的秋季來臨了。
當寒風蕭瑟,大雪紛飛時,小草干枯了。但它的根依然那樣頑強的伸入大地,積蓄著力量,等待下一個春天的到來。正如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就是對小草頑強生命力的贊美。
小草的頑強生命力,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任憑狂風驟雨,小草從不彎腰,有道是“疾風知勁草”。對于中學生的我們,更應該具備小草這樣的精神,不管有多大的困難,環境有多麼的惡劣,我們也不要畏首畏尾的逃脫責任,要勇敢的挑起祖國的重擔,為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富強,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2. 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寫一篇含人生哲理的文章
一個普通的圓柱體,披上了紅色的外衣,頭上長著一根“天線”,這就是蠟燭。
蠟燭是一種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見過蠟燭吧!它非常便宜,滿世界到處都是。看到這,你一定會感到奇怪吧,蠟燭這麼普通,我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的介紹它呢?的確,蠟燭很普通,但是它那種默默為他人付出的精神卻深深吸引了我。它點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絲回報。想到這兒,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國花朵的培育者、祖國棟梁的支柱、為我們默默付出的老師。每天,老師早早地回到學校,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傳授我們豐富的知識。大家都說老師是園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燈。可我卻要說老師是一支蠟燭。“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老師用辛勤和汗水培育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使我們成為祖國的貢獻者,對自己從來沒有一點兒私心,不求一點兒回報。如果生活中沒有了老師,就如停電時沒有蠟燭,人生會陷入一片黑暗。這時,我想起了上學期背的一句古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話用在老師身上再適合不過了。老師直到白發蒼蒼,也還在堅持上課,就如蠟燭一樣,為照亮別人犧牲自己。
蠟燭,它是那麼平凡,又是那麼偉大。以后,我也要像蠟燭一樣,為社會默默付出,無私奉獻!
3. 關于借物喻人的名句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蟬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五代【主題類別】:托物言志【題材】:五言律詩【韻類】:ingㄧㄥ英
本以高難飽,
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
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
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
我亦舉家清。
望岳
【作者】:杜甫 【年代】:唐五代【主題類別】:托物言志【題材】:五言古詩【韻類】:aoㄠ熬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名言名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注 釋】:
1、岱宗:泰山別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鐘:賦予、集中。
3、決:裂開。
4、凌:躍上。
【評 析】:
詩以“望”入題,贊嘆東岳,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志。
4. 借物喻人 寫景的 還寫了人生哲理 求 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1. 冰雪剛剛融化,小草就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從大地母親的懷抱里調皮地伸出一個個嫩綠的小腦袋,那麼細弱,那麼嬌小,但它們不畏嚴寒,迎著春風跳起歡樂的舞。
2. 一棵棵小草從酣夢中醒來,它們破土而出,舒展著它那幼嫩的綠葉。 3. 含羞草發芽了,長出了幼苗。
那幼苗又嬌又嫩,被風一吹,搖搖擺擺,像個剛學走路的小姑娘。 4. 一到夏天,蒿草長沒大人的腰了,長沒了我的頭頂了,黃狗進去,連個影也看不見了。
5. 凜冽的寒風把可怕的冬天請來了,小草的身軀被寒風吹萎縮了,但是,它的根部卻像一條條蚯蚓似的,深深地鉆進泥土里。 6. 風吼著卷來,雨劍一樣射來,小草絕不向狂風暴雨低頭、彎腰,迎著暴風雨,不屈不撓地俯伏著。
7. 秋天,野草被風吹得漸漸變黃,草地變成了金色的海洋。 8. 小草給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機,增添了新的光彩。
不管是在貧瘠的土地上,還是在高山上、石縫中,都能見到它翠綠的身影。 9. 沙崗上長滿了茂密的茅草,已是初秋時節,草勢少了鋒芒,開始枯衰冷黃,在風中更顯得柔軟無力。
10. 春天,小草從那枯黃、死去的母體旁站了出來,嫩綠嫩綠的,又短又細,像是幾根很短的綠絲線簇成,仿佛那麼弱不禁風,一口氣都會吹倒一樣。 11.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人們贊美小草,是因為它扎根在大地上,給大地增色。 12. 茸茸的綠草,隨著地形的連綿起伏,直達天際,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絨毯。
13. 那小草的顏色豐富多彩,一片片連起來,賽過巧手編織的花毯,活生生,自然而又和諧。 14. 小草也在微風的吹拂下晃動著,好像隨著晨風在清請地唱歌起舞。
15.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人們贊美小草是因為它有頑強的生命力。 16. 小草用自己星星點點的綠色,織成了一塊塊綠茵茵的地毯。
17. 小草兒悄悄地綠了整個山野,給故鄉編織著春天的衣裳。 18. 小草在絢麗的鮮花面前顯得很單調,在參天的大樹腳下又顯得很弱小。
然而,颶風雖能把大樹連根拔起,將鮮花刮得粉碎,卻奈何不了扎根大地的小草。 19. 那一簇簇的小草頂破了地面,悄悄地探出了嫩綠的腦袋,神氣地立在地面上。
20. 一些可憐的小草,在那卵石的縫隙里廖若晨星地吐著淡淡的綠。 21. 暴風雨來到的時候,許多莊稼、花兒、小樹被風雨吹打得東倒西歪,而小草牢固地抓住泥土,昂著頭,挺著胸,像無畏的戰士。
22. 懸崖上那一堆堆給秋霜染得紅艷艷的小草,簡直像是滿山杜鵑了。 23. 草葉上的露珠像鑲在翡翠上的寶石,泛著五顏六色的光華。
24. 草灘里的枯草像小孩兒的黃頭發,軟不啦嘰地伏著。 25. 秋天,小草脫落一身衣服,毫不吝惜地獻給大地,使大地更有力地養育萬物。
26. 窗口爬滿了爬山虎的藤蔓,它們用肥厚的碧葉擋住那些箭簇般的陽光。 27. 墻壁上滿爬著爬山虎,葉子也慢慢地一天天地大,直到將整個的一座房屋完全涂成綠色。
28. 爬山虎那一片片紅透的葉子被秋風像一朵朵火苗似的吹離那片灰白色墻壁,一朵朵在半空中抖動,飄落在地仍不熄滅。 29. 小草也在微風的吹拂下晃動著,好像隨著晨風在輕輕的唱歌起舞。
30. 新生的綠草,笑瞇瞇地軟癱在地上,像是正和低著頭的蒲公英的小黃花在綿綿情話。 31. 茸茸的綠草,隨著地形的連綿起伏,直達天際,像是給大地鋪上一層厚厚的絨毯。
32. 露珠一個個在草叢中閃現,是忽明忽暗的一點點銀光,好似天上的繁星,一個個在那里跳動。 33. 野草長得遍地都是,齊齊地有半人高,草已枯黃,給風吹得瑟瑟沙沙地響。
34. 在那金風送爽的秋天,龍須草的顏色變成了金黃,它那潔白的種子像柳絮,似蘆花,漫天飛舞。 35. 我的手指一觸那綠葉小草,草就羞愧地并攏了葉,羞愧地垂下了柄。
36. 含羞草真像一個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葉片上輕輕一碰,它就合攏起來,枝條也跟著低垂下來,好像不敢見人似的。 37. 長長的水草隨著流水波動,像風吹麥浪,蕩漾起伏。
38. 小溪里的水草,被水推著、搖著,悠閑地扭動著纖細的腰肢。 39. 河水淺而澄澈,看得見河底水草的擺動,水草之間,不時有灰黑或微綠的小魚出沒,透出蓬勃的生機。
40. 湖面上滿鋪著一層水浮蓮,翡翠色的小圓葉中間開著金光閃閃的小黃花。放眼望去,金光閃爍,仿佛天公特意為裝點湖面,往上邊撒著一層金星似的。
41. 每天清晨,仙女般睡在自己圓圓葉面上的睡蓮花,從夢中醒來,它修長的花柄如《天鵝湖》中那只白天鵝秀美的脖頸,緩緩地抬起,緩緩地舒開花瓣。 42. 山麓的地勢低洼之處,上面長滿密密叢叢的草綠的苔蘚,很像一層松軟的海面墊。
43. 在這個天地里,那綠茸茸的細草,那碧瑩瑩的細草,那碧瑩瑩的苔蘚,似乎也都散發出清香。
5. 借物喻人句子
如.全文講述[我們"全家歡度收獲節.邊品嘗新花生.邊談論花生的好處,告訴人們.做人要做務實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文章在談論花生的好處時.有這樣幾段話: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這幾段話就運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點來比喻怎樣做人)的方法: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目的是為了論人生,他贊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我"從父親的話中體會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個認識得到了父親的肯定.這就像畫龍點晴一樣.很自然地表達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見.無論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正確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讀讀下面這篇文章.體會一下本文借物喻人的特點及作用: 山中的老杏樹 杏子成熟時.正趕上農村收麥.麥收過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兒扛著木棍兒.棍兒上挑著籃兒.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鄰居二嬸兒.二嬸兒見我也去采杏.忙告訴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個山溝里那棵樹上還有杏兒.只是杏子又青又小.還不好吃!"說完.二嬸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遠就看到了那棵樹.它是那條山溝里僅有的一棵杏樹.走近了才望見樹上綠綠的葉子中顆顆半紅不綠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擠滿枝頭.隨著一陣微風.杏樹抖動起枝葉.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這是一棵老杏樹.它長在溝底缺土少水的巖石旁.樹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顯然它已歷盡滄桑.我把木棍兒插在腰間攀到樹上.坐在粗大的樹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條上.每個葉窩兒都掛著一個圓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長著[陰陽臉"--一面綠中透黃.一面黃里帶紅,個頭兒也不小.個個兒都像個小蘋果兒.望著這綠葉間壓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們像珍珠.像寶石.還是像翡翠.像瑪瑙.捏開一個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滿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頭.無意中發現兩個樹杈之間卡著一塊石頭.哦!我全明白了:二嬸兒說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為樹太高.她看不見結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會上樹.夠不著.用石頭又砸不下來.顯然.她著實冤枉了這棵老杏樹. 望著滿樹伸手可及的果實.再俯視一下這棵飽經風霜的老杏樹.一種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樹啊老杏樹.你不怕寂寞.不畏艱難困苦.獨自扎根于這深山巖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為人們結下多少杏子?可你對人卻無半點所求.當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禮時.腳跟仍是那樣堅定.胸懷仍是那樣坦蕩.無私.多麼可敬的老杏樹啊! 我輕輕地取下石塊.抽出腰間的木棍兒.可怎麼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兒而折損老樹的枝葉.傷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樹.挎上籃兒.再爬上樹.坐在老杏樹的懷抱中.盡情地摘著杏子.盡情地享受著它奉獻的果實. 這是一篇優美.生動.感人至深的文章.相信每一個同學讀了此文之后.都一定會認識到:本文決不單純是狀[物",作者運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樹的特點.熱情謳歌了具有老杏樹品格(不怕寂寞.不畏艱難困苦.扎根深山.飽經風霜.老而不衰.只講奉獻.胸懷坦蕩.無私)的人.同時從心底抒發了對具有老杏樹品格的人的無比敬愛之情. 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時.描述的事物的特點.要與人的品格有相似之處,讓人讀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認識到.本文借物要說明什麼.要借物贊譽怎樣的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