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魯迅《故事新編》中的好句
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
現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賣給朱 文公的 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時卻是 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 蟬在樹 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 向云霄里去了。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 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翻 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 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 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 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
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 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 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 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 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 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晚間, 在院子 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
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 臉露在墻頭上, 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 機關。
說他臉上有些妖 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 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 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 ,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 便可高枕而臥。
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 著,——當然睡不著的。到半夜,果然來了, 沙沙沙!門外象是風雨聲。
他正抖作 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 面便什麼聲音也沒有了,那金 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后來呢?后來,老和尚說,這 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 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墻上,而且 極想得 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
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 直到現在,總 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 自然是常有的,然而 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
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 雪上) 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 。薄薄的雪, 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 好。
掃開一塊雪,露 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 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 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 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 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 夜的。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 跑 去一看,卻什麼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只。
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 便能捕獲 幾十只,裝在叉袋里叫著撞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 道:你太性急, 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為什麼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 的 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 罷,也許 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罷,……都無從知道。
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 到百草園了。A 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從一扇黑油的竹 門進去, 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 只很肥大的梅花 鹿伏在古樹下。
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扁和鹿行禮。第一次 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 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 白了, 還戴著大眼鏡。
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 博學的人。 不知從那里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 化,用酒 一澆,就消釋了。
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 畢竟不淵博。現 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 候,趕忙 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 至于不 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 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后來卻好起 來了, 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 七言。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 地上或 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
然而 同窗們到園里 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
2. 《故事新編》魯迅的好段落賞析3段好段落仿寫2段
.在廈門大學教書時,魯迅先生曾到一家理發店理發。
理發師不認識魯迅,見他衣著簡樸,心想他肯定沒幾個錢,理發時就一點也不認真。對此,魯迅先生不僅不生氣,反而在理發后極隨意地掏出一大把錢給理發師——遠遠超出了應付的錢。
理發師大喜,臉上立刻堆滿了笑。 過了一段日子,魯迅又去理發,理發師見狀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領,滿臉寫著謙恭,“慢工出細活”地理發。
不料理畢,魯迅并沒有再顯豪爽,而是掏出錢來一個一個地數給理發師,一個子兒也沒多給。理發師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樣給,今天怎麼這樣給?”魯迅笑笑:“您上回馬馬虎虎地理,我就馬馬虎虎地給;這回您認認真真地理,我就認認真真地給。”
理發師聽了大窘。
3. 《故事新編》魯迅
《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以遠古神話和歷史傳說為題材而寫就的短篇小說集,包括他在不同時期所寫的8篇作品。
這些作品的語言秉承魯迅先生的一貫文風,幽默風趣,婉而多諷。故事的內容雖來源于歷史,但只是用了一點因由,經作者隨意點染,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卻是一副絕妙奇趣的畫卷。
魯迅的《故事新編》,除“序言”外,共收《補天》 、《奔月》 、《理水》、《采薇》 、《鑄劍》 、《出關》、《非攻》 、《起死》 八篇。主要以神話為題材,故事有趣,想像豐富,是魯迅作品中僅有的以遠古為背景創作的小說。
4. 魯迅 故事新編
魯迅的賞析 《出關》講的是老子,而老子主張無為而治。
魯迅在三十年代國難當頭的背景下,當然要反對這種無為而治。所以他要對老子開一個玩笑,用游戲筆墨跟他開個玩笑。
老子要出函谷關,關長說:“老先生既要出關,我有個條件,請你來講學。”就出現了老子被迫講學的場面。
聽他講學的是些什麼人呢?“四個巡警,兩個簽字手,五個探子,一個書記,賬房和廚房。”于是,老子這樣一個大哲學家、大學者,就與這些巡警、偵探、賬房、廚房有了一個奇怪的相遇。
“老子像一段呆木頭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會,這才咳嗽幾聲,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在動起來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側著耳朵聽。
只聽他慢慢的說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他越說越玄,“大家顯出苦臉來了,有些人還似乎手足無措。”
——請注意,這“手足無措”三個字寫得非常傳神。巡警、賬房們開始打哈欠,連筆記本都掉下來了,嘩啷一聲,把大家嚇了一跳。
這是典型的“對牛彈琴”的場景,“牛”固然可笑,可這個“彈琴”者也許更為可笑,而且他還被這些人議論,輕薄地議論。等他走了,那個巡警說:“哈哈哈!……我真只好打盹了。
老實說,我是猜他要講自己的戀愛故事,這才去聽的。要是早知道他不過這麼胡說八道,我就壓根兒不去坐這麼大半天受罪……”最后關長把老子留下的《道德經》扔在架子上,在堆滿灰塵的架子上,有沒收來的鹽和土豆——跟這些東西放在一起,實在是不倫不類。
這是魯迅跟老子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魯迅先生的《理水》和《非攻》在進行社會批判的同時,著重地寫了兩個正面人物。
夏禹治水和墨子非攻在中國古史上都有記載。相傳夏禹婚后第四天就出去治水,在外八年(一說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
他在人民理想中是一個公而忘私、出身下層平民的領袖。魯迅筆下的禹不僅具有勞動農民的外貌:“黑臉黃須,腿彎微曲”,一個粗手粗腳的大漢;還概括了中國農民優秀的品質:勤勞,刻苦,樸素,從沉默中顯出堅韌和力量。
作品運用各種場面——文化山上學者煩瑣無聊的議論,水利局里大員聲勢煊赫的考察,通過周圍那些卑微的靈魂和庸俗的言行,反襯出禹的高大,從而塑造了這個來自人民的英雄。墨子是一個躬自操勞的古代知識分子。
和儒家相反,他是庶民階層利益的代表者,主張身體力行,提倡自我犧牲的精神。他的學說以非攻、兼愛、尚俠、好義為主。
作品寫他衣衫襤褸,胼手胝足,然而卻又勇敢,機智,充滿著忘我的精神。當楚國籌劃進攻宋國,他一面晝夜兼程去勸阻楚王,一面又吩咐管黔敖作好戰斗準備:“不要只望著口舌的成功。”
故事環繞著墨子的行動直接展開:一路上過宋,入楚,以正義折服楚王,憑實學戰勝公輸般。魯迅歌頌了這兩個正面形象,正如他一九三四年在一篇雜感里說的:“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注:《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禹和墨子正是被當作“中國的脊梁”來描寫的。與此同時,魯迅還以飽飫感情的筆墨寫了墨子的學生禽滑厘,管黔敖,禹的一群面目黧黑,衣服破舊,不動、不言、不笑,象“鐵鑄一樣”的不知名的同事,還有敢于和鳥頭先生爭辯的鄉下人。
這些人物以其具體的行動,共同表現出一種正面的道德觀念,從對比中壓倒了公輸般、曹公子、文化山上的學者、水利局里的大員,在讀者心里引起強烈的共鳴。魯迅否定后者,這是他對現實生活中牛鬼蛇神所作的撻伐;肯定前者,則又說明在他的思想里群眾已經成為積極的力量。
魯迅在《答國際文學社問》里曾經說過:“在創作上,則因為我不在革命的漩渦中心,而且久不能到各處去考察,所以我大約仍然只能暴露舊社會的壞處。”但他并不自囿于這一點,于是另辟蹊徑,新編故事,借歷史人物,熱情地表達了自己對人民群眾及其代者的贊美和歌頌。
對照小說,魯迅的改造,舉其大者有三: 第一,把髑髏復活,在原文里僅只是一個設想,小說里卻當真實行了。 第二,這段文字里,莊子有意降低了自己的水準,發出一通稷下學士式的夸夸其談,然后才借髑髏之口說出了自己真意。
魯迅不容他這麼扮豬吃老虎,小說里的莊子雖然滑稽,嘴里的議論,卻是《齊物論》里的精義。 第三,不論怎麼說,原來髑髏和莊子之間的辯難,總還是兩個知識分子之間的對話。
小說里,死而復生的這位楊家莊的楊大,卻不幸并不是讀書人。把知識分子(尤其是哲學家)置諸日常生活的場景之中,超卓的思考水準和拙劣的處世能力之間的強烈反差,常能產生強烈的喜劇效果。
此種橋段,往往既為閱讀者所樂見(泰勒斯仰觀天文時掉進坑里,而為婢女所笑的故事,流傳何其之廣),復為寫作者所擅長(既然捉筆弄墨,知識分子氣多少總是有些的)。平庸如《封神演義》的作者,寫起姜子牙受老婆的氣來,也多了些風趣,何況魯迅這樣了不起的小說家?這自然。
5. 魯迅 故事新編
魯迅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阿Q正傳》。
魯迅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一個是這樣的: 有一天,魯迅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發院去理發。理發師見他穿著很隨便,而且看起來很骯臟,覺得他好像是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發。
理了發后,魯迅從口袋里胡亂抓了一把錢交給理發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發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簡直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后,魯迅又來理發了。理發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發,還一直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
誰知道付錢時,魯迅卻很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發師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麼。
魯迅笑著說:“先生,上回你胡亂地給我剪頭發,我就胡亂地付錢給你。這次你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你!” 理發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還有 在三味書屋讀書的那個年齡段,魯迅還跟隨母親到鄉下外婆家小住。魯迅的外婆家,是在紹興鄉下,叫安橋村。
這個村莊離海不遠,極為偏僻。有條小河從村中流淌而過,把全村分為南北兩半。
當時全村大約有三十戶人家,大半姓魯,靠種田和打魚為生的占多數,有很少一部分人經營副業——做酒,并開一家很小的商店。魯迅是在春天掃墓后,隨母親前去的。
就是在這里,魯迅見識了許多更新鮮的風景和玩法兒,看到聽到了“社戲”。很幸運,魯迅能有這樣新奇廣闊的天地。
因為魯迅從城里來,算是遠客和貴客,所以村里有很多小朋友得到父母允許,減少了日常勞作的份量,盡情地陪著迅哥兒玩耍。玩的方式很有趣,比如掘蚯蚓伏河邊釣蝦呀,或是一同去放牛呀,而最大的樂事卻是看社戲了。
有一回,他們去鄰村趙莊看戲,魯迅日后是這樣回憶的:“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待到母親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
于是架起兩支櫓,兩人一枝,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
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背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正是對船頭的一叢松林,..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于是趙莊就真在眼前了。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臺,模糊在遠外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里出現了。
..” 魯迅13歲的那一年因祖父下獄,他和弟弟被安插到離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莊大舅父的家中避難。 魯迅這次來到舅父家中,景況和從前完全不同了,自此免不了要受一些冷淡。
但是,勞動者和他們的孩子們卻到處都是一樣,他們依然是那麼熱烈,那麼殷勤,前來接待從遠道來避難的小客人。鄉下的春天依然是美好的,罱泥船停滿了河面,河兩岸是青青的麥田,田埂上長著綠油油的羅漢豆。
白天,大人們都到河里和田間工作去了,魯迅就和孩子們一同玩耍,或是釣魚,或是剝著羅漢豆。在皇甫莊和小皋埠這一帶的農民主要的副業就是捕魚。
深夜,魚兒都游出來了,吃食的吃食,游動的游動,捕魚的人也在這時出動。二更以后,蝦子也開始出來了。
捉蝦的人就劃著小船,帶著海兜去撈蝦。天亮后,他們才吃一點冷飯團,到鎮上去賣魚蝦,賣完了魚蝦才回來睡覺。
但凡有一點閑時間,他們也不歇下來,而是籌劃著演戲,在做戲時一顯他們出色的本領。 在當時紹興一帶農村里,演戲的日子,簡直多到數不清。
正月的初九、初十是“燈頭戲”;三月里,有“東岳大帝”生日,至遲不過二十八日就要演戲;五月十六日“王爺(土地)菩薩生日”,六月十七日“包爺爺生日”,都要演戲。七月十六日,“劉猛將軍”的生日,農民們說他是“劉備的兒子”,因為到田間捉蝦蜢跌死的,更要演戲。
八月里,九月里,一直到年底,還要演出不少的戲。演戲和他們的生活好像是分不開的。
其實,他們演戲的目的倒不盡是為了給菩薩看的,不過是借此以表示自己的愿望:人口和牲畜的平安,五谷豐收,安居樂業的和平生活;——雖然,現實的生活并不如他們所預期的那樣。農民們總在迎神賽會這個屬于自己的狂歡和示威的節日里顯示才能、智慧和力量。
隊伍接連排成好幾里路長,人群像滾滾的浪潮,席卷過一個村莊又一個村莊。在隊伍的上空招展著紅的,綠的,黃的,以及各種顏色的旗幡。
在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里,人人都像生龍活虎一般:有耍獅子的,有玩龍船的,有踩高蹺的,有的抬著抬閂閣,有的敲著鑼鼓,有的扛著荷花銃,轟,轟,對著天空放它幾響的。 最壯觀、最輝煌的要算是目連戲了。
或許借此來紀念那些在歷史上曾經被封建統治階級稱為“叛賊”的英靈,和。
6. 閱讀魯迅的《故事新編》思考:
女媧補天,嫦娥奔月 ,墨子的非攻,……神話《補天》、《奔月》傳說題材的有《理水》、《鑄劍》,屬于歷史題材的有《采薇》、《出關》、《非攻》、《起死》。
魯迅幼年時代,接觸到豐富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這些故事,多少年來,一直保存于他記憶的倉庫里,并在暗中生成著、滋養著他的浪漫主義精神。這種浪漫主義精神,在少年時代,主要是耽于詩意幻想、追求奇異的情愫。
《補天》比較突出。它洋溢著贊美、亢奮、欣喜的調子,——當然也反映了女媧創造的艱辛。
《奔月》與《鑄劍》里有著不輕的被壓抑的沉重之感,但它們在體現浪漫主義最主要的特征——有著奇特豐富的想象和強烈的主觀情感——方面來說,卻與《補天》是相同的。 《補天》的畫面,瑰麗而壯美,結構也是宏大的。
——這同與主體奇異的想象相聯系的廣闊心理空間是相適應的。這篇小說中女媧的摶土造人和煉石補天雖于古籍有據,但在具體的描繪中,作家以濃墨重彩有力地渲染了浪漫主義的氛圍,創造出了十分奇異動人的藝術畫面。
“她”醒來覺得無聊時,“猛然間站立起來了,擎上那非常圓滿而精力洋溢的臂膊,向于打了一個欠伸,天空便突然失了色,化為神異的肉紅,暫時再也辨不出伊所在的處所。”——主人公的形體和用以襯托的自然背景,都被作家奇幻的筆鋒抹上了濃重、神奇、驚人的浪漫主義色彩。
關于她造人的一段描繪,顯然不是通常所謂的“情景交融”所能解釋的: 伊在這肉紅色的天地間走到海邊,全身的曲線都消融在淡玫瑰似的光海里,直到身中央才濃成一段純白。波濤都驚奇,起伏得很有秩序了,然而浪花濺在伊身上。
這純白的影子在海水里動搖,仿佛全體都正在四周八方的迸散。但伊自己并沒有見,只是不由的跪下一足,伸手掬起帶水的軟泥來,同時又揉捏幾回,便有一個和自己差不多的小東西在兩手里。
“阿,阿!”伊固然以為是自己做的,但也疑心這東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詫異了。 然而這詫異使伊喜歡,以未曾有的勇往和愉快繼續著伊的事業,呼吸吹噓著,汗混和著……|在這幅畫面里,主人公造人的動作、造成后的心情,與作為自然背景的大海、波濤、浪花等交織融合在一起的基點,并不在于抽象意義上神奇的非現實性,而在于主人公造人這一驚天動地的非凡事業的巨大創造力!表面上是,非常之情融于非常之景,而深層是非常之情系于非常之事。
而此處“情”“景”“事”的“非常”,正是浪漫主義的想象在多方面的奇特生動之體現。第三節,關于禁軍在女媧死尸肚皮上扎寨等描寫,同樣將古神話的簡單輪廓具體化,改造、發揮了。
總之,這篇小說所依據的古代神話,它作為題材,本身就帶有奇異的浪漫主義色彩;加之作家又以奇幻而神異的藝術想象,使之渾然一體,這就使小說更加充實和豐富。 《奔月》、《鑄劍》的故事輪廓同樣于古籍可考,但這兩篇小說依然以瑰麗神奇的想象細致生動地將古代神話傳說具體化為奇幻的藝術畫面。
從人物與情節的設計,到細節描寫與氛圍的渲染,都充溢著浪漫主義氣息。《奔月》中關于羿與逢蒙對射的描寫,以及羿連發三箭射月等描寫,或奇譎,或雄渾,真富于神異的魅力。
《鑄劍》中關于眉間尺以頭與劍托咐黑色人報仇的情景,以及黑色人以耍把戲為名混入王宮、施展計謀劍劈王頭落入鼎中而他亦自劈其頭、三頭在鼎中激戰等一系列描寫,是何不合現實的邏輯,而唯其如此,才獲得了令人駭怪、驚異的感染力,加強了故事的浪漫色彩和悲壯意味。 比起《補天》、《奔月》、《鑄劍》來,魯迅后期所寫的《理水》等5篇歷史小說,從總體上說浪漫主義色彩稍有減弱。
這主要表現在故事本身的奇幻性不如前期的3篇。但是,在別的方面,主要是在穿插現代生活細節方面,卻又增強了浪漫主義氣息。
《理水》、《非攻》、《出關》、《采薇》里有現實中資產階級學者等類人物的影子,有現代生活的某些片斷。如《理水》對大員、學者們進行了古今雜糅的描寫,“文化山”使讀者想到了現實中所謂的“文化城”,而“O.K”、“好杜有圖”等外語詞匯的出現,在幽默中隱然指向了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洋奴;《非攻》中寫墨子在宋國遇見“募捐救國隊”,這實際上是對30年代國民黨反動政府在日寇侵略面前用“救國”名義強行募捐這種欺騙、掠奪行徑的影射。
此類例子,在《故事新編》里除了《鑄劍》,其它各篇均有。而《起死》,由于題材采自《莊子》中的寓言故事,本身就帶有奇異性,經改編之后它的浪漫主義色彩愈益加濃,更見妙趣。
這篇小說中,亦有“自殺是弱者的行為”這樣的“油滑”之處。相對而言,后期的幾篇中“油滑”之處較多。
魯迅將他在歷史小說中采用的這種穿插現代生活細節的寫法,稱之為“油滑”。他自謂在《補天》中寫了一個“古衣冠的小丈夫”,“是從認真陷入油滑的開端。
油滑是創作的大敵,我對于自己很不滿。”⑷但后來各篇“仍不免有油滑之處,過了13年,依然并無長進。”
這就表明,在歷史小說的創作中,魯迅對自己“油滑”的寫法,既有不滿的一面,又有有意無意繼續為之的一面。對此問題,歷來爭論頗多,迄無定論。
在此問題上,我們以為王。
7. 魯迅的《故事新編》里的八個故事概括,每個70字,急啊~~
10號是《故事新編》的首演。
雖然這部話劇對話劇愛好者來講早已經是一個傳說了,但是當我走出劇場的時候,我和大多數觀眾一樣,似有所得又滿心的疑惑。同去的朋友們熱烈的爭論著,但大家卻是個人有個人的看法。
當我們一如往常的坐在“蓮花”二樓展開戲后的“侃談”,談興正濃時,樓梯口卻突然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翟小興!”大家一起笑逐顏開的喊叫起來,原來他演完戲后特意跑來和我們一起FB來了。
“要啤酒嗎?” “不,不。明天還要演戲,白開水即可!” 圍坐一圈,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直接問起小興這部《故事新編》的感受。
下面是我記憶的一些片斷,寫出來讓大家看看,也許對大家理解這部晦澀的戲劇有點幫助。 倦:“大家看完這部戲劇之后都說看不懂,小興你能不能給我們講講應該怎麼去看或者怎麼理解這部戲劇呢?” 翟:“我想大家看完之后感到看不懂是比較自然的。
因為這部戲沒有去講一個完整的故事,它用了魯迅《故事新編》八個故事中的七個。但這部戲絕對不是給你講故事,觀眾應該從另一個層次看到這部戲,就是一個比較“虛”的層次去看。
什麼叫比較“虛”的層次呢?就是它實際講述的是一種狀態,一種魯迅寫的“國民性”,說白了就是老百姓那種底層的懵懂無知的生活狀態。” 倦:“可是作為觀眾,我還是不能一下適應這種轉變,我在看戲的過程中總是努力去“夠”一些東西,對比這《故事新編》里面的原文和故事,在努力的往里面套。”
翟:“這應該是大多數觀眾的心理。但其實這個戲劇無論是對我們演員還是觀眾都是一種挑戰。
為什麼這樣說?在排演這部戲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劇本,大導(林兆華老師)就讓大家去看《故事新編》的原文,每個人分配一個故事,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每個人挑出兩句自己認為最感興趣的話,再坐在一起去碰撞磨合。 這其實對我們來說是極其痛苦的,因為我們演員已經養成了依賴劇本的習慣。
如果沒有劇本,我怎麼去演繹這個人物?對人物何從把握啊?但導演其實是強迫我們去思考的,強迫我們挖掘自己的潛能。 所以在兩個月的排練中,我們也是在不斷的痛苦著、轉變著、碰撞著。
就這樣我們一點一點找到了感覺,一點一點互相將戲搭成了大概的樣子。 因此對于這部戲,我們不希望觀眾僅僅是一個傳統的“受眾”,不要像往常一樣,是演員演給你什麼,你就接受什麼。
我們要將觀眾拉進來,調動其觀眾的思維,演出的同時也在強迫觀眾不停的在思考,以達到一種互動。 因此觀眾在看這個《故事新編》的時候,不要刻意去“夠”什麼故事。
這些故事都是虛的,是我們演出的一種表現而已。” 倦:“你們用了七個故事,為什麼單單不用《起死》呢?《起死》在我看來是一個現成的劇本呢。”
翟:“正象你說的,它太像一個劇本了,它太“實”了,所以我們不用它。” 倦:“可用說書的方式演繹《鑄劍》也很實啊?” 翟:“這麼多虛的東西畢竟要找到一個載體,《鑄劍》在這里就是這樣一個實的落腳處。”
倦:“那豈不是做得不純粹?” 翟:“可是現在的這個樣子,大多數觀眾已經看不懂了啊?” 倦:“里面有一些很經典的場景,比如蹲在煤堆上吃烤白薯,它想表達什麼呢?” 翟:“那就是老百姓的一種生存狀態!你想想,其實我們不就是那群蹲在煤堆上吃烤白薯的人嗎?懵懂無知,對著生活嘿嘿傻笑著,其實老百姓的生活就是這樣可憐。還有一個場景就是李乃文在說《理水》時,大家排成一隊對他的嘲笑指責,到后來他加入人群指著地上的叫罵,不也是在說大多數人的那種盲從嗎?” 倦:“聽完你的這番話,我才算開始對這部戲有了新的想法了!” 翟:“只要每個觀眾看完之后都有自己的想法,無論是反感還是贊揚,起碼我們讓觀眾思考了,這樣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或者說達到了一部分。
但愿我上面的一番話不會導致你對這部戲新的誤讀,哈哈哈……” 后記:翟小興是個很努力的演員,他不久前飾演的“丑兒”大家有目共睹。他把他對這部戲劇的思考與我共享,我當然也不敢獨吞,但愿這個談話記錄能給看過《故事新編》的各位綠野同好另一個觀察和思考的角。
8. 故事新編的好詞好句和 讀后感100字
好詞好句:您是貪生怕死,倒行逆施,成了這樣的呢?(橐橐。)
還是失掉地盤,吃著板刀,成了這樣的呢?(橐橐。)還是鬧得一榻胡涂,對不起父母妻子,成了這樣的呢?(橐橐。)
您不知道自殺是弱者的行為嗎?(橐橐橐!)還是您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成了這樣的呢?(橐橐。)還是年紀老了,活該死掉,成了這樣的呢?(橐橐。)
還是……唉,這倒是我胡涂,好像在做戲了。那里會回答。
好在離楚國已經不遠,用不著忙,還是請司命大神復他的形,生他的肉,和他談談閑天,再給他重回家鄉,骨肉團聚罷。(放下馬鞭,朝著東方,拱兩手向天,提高了喉嚨,大叫起來:)至心朝禮,司命大天尊!……“走是總得今天就走的,”墨子說。
“明年再來,拿我的書來請楚王看一看。”〔21〕 “你還不是講些行義麼?”公輸般道。
“勞形苦心,扶危濟急,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鄉!” “那倒也不。
絲麻米谷,都是賤人做出來的東西,大人們就都要。何況行義呢。”
〔22〕 “那可也是的,”公輸般高興的說。“我沒有見你的時候,想取宋;一見你,即使白送我宋國,如果不義,我也不要了……” 故事新編讀后感 《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以遠古神話和歷史傳說為題材而寫就的短篇小說集ا包括他在不同時期所寫的8篇作品。
這八篇小說分別是ب《補天》、《奔月》、《理水》、《采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
此書主要以神話為題材ا故事有趣ا想像豐富。 《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的最后的創新之作ا里面8篇有5篇寫于魯迅生命的最后時期。
面臨死亡的威脅ا出于內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ا《故事新編》整體的風格卻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從容、充裕、幽默和灑脫。盡管骨子里依舊藏著魯迅固有的悲涼ا卻出之以詼諧的“游戲筆墨”ا這標明魯迅的思想與藝術都達到了一個新的環境ا具有某種超前性。
在它的很多篇中ا都可以發現或隱或現、或濃或淡的存在著“莊嚴”與“荒誕”兩種色彩和語調ا互相補充、滲透和消解。 魯迅曾說ا《故事新編》里的全部作品“是神話ا傳說及史實的演義”。
其中ا《補天》洋溢著贊美ا亢奮ا欣喜的調子ا其畫面瑰麗而壯美ا結構宏大。雖然女媧補天源于古籍ا但在此的描繪中多了些許浪漫主義氛圍ا創造了十分奇異動人的藝術畫面。
而《奔月》《鑄劍》雖然也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但同時也有著壓抑的沉重感。《鑄劍》中關于眉間尺以頭與劍托付黑色人報仇的情景ا以及黑色人混入皇宮ا施展計策的描寫ا雖然不符合現實的邏輯ا但也正因為這樣獲得了令人訝異的感染力ا加強了浪漫主義色彩ا卻又不缺乏沉重感。
比起《補天》、《奔月》、《鑄劍》來ا魯迅后期所寫的《理水》等5篇歷史小說ا從總體上說浪漫主義色彩稍有減弱。這主要表現在故事本身的奇幻性不如前期的3篇。
但是ا在別的方面ا主要是在穿插現代生活細節方面ا卻又增強了浪漫主義氣息。《理水》、《非攻》、《出關》、《采薇》里有現實中資產階級學者等類人物的影子ا有現代生活的某些片斷。
如《理水》對大員、學者們進行了古今雜揉的描寫ا“文化山”使讀者想到了現實中所謂的“文化城”ا而“O.K”、“好杜有圖”等外語詞匯的出現ا在幽默中隱然指向了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洋奴ة《非攻》中寫墨子在宋國遇見“募捐救國隊”ا這實際上是對30年代國民黨反動政府在日寇侵略面前用“救國”名義強行募捐這種欺騙、掠奪行徑的影射。此類例子ا在《故事新編》里除了《鑄劍》ا其它各篇均有。
而《起死》ا由于題材采自《莊子》中的寓言故事ا本身就帶有奇異性ا經改編之后它的浪漫主義色彩愈益加濃ا更見妙趣。這篇小說中ا亦有“自殺是弱者的行為”這樣的“油滑”之處。
相對而言ا后期的幾篇中“油滑”之處較多。魯迅將他在歷史小說中采用的這種穿插現代生活細節的寫法ا稱之為“油滑”。
他自謂在《補天》中寫了一個“古衣冠的小丈夫”ا“是從認真陷入油滑的開端。油滑是創作的大敵ا我對于自己很不滿。”
但后來各篇“仍不免有油滑之處ا過了13年ا依然并無長進。”這就表明ا在歷史小說的創作中ا魯迅對自己“油滑”的寫法ا既有不滿的一面ا又有有意無意繼續為之的一面。
一直運用了“油滑”的寫法ا正說明這一寫法在魯迅的創作心理中有內在的根據ا成了他創作心理整體結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側面。從大的方面講ا從問題的實質講ا這與魯迅雜文中的諷刺藝術ا包括某些被批判人物的內心獨白(出以虛擬)ا漫畫化的人物速寫片斷(主要以人物的語言表現)等是相通的。
在這一點上ا魯迅的雜文與歷史小說ا在創作心理上有著某些相同的依據ب主體有一種內在的情感與意志張力ا 這種張力促使作家采用漫畫化的手法ا表現被批判對象滑稽可笑的面目ا以達到強烈的諷刺、批判現實的目的。以神話、傳說和歷史為題材的《故事新編》ا在這方面得到了強化和突出的表現ا這可以看作一旦離開現實題材時ا主體的創作心理中一直居于次要地位和潛伏狀態的浪漫主義才情被有力地激揚了起來。
其實ا不論《故事新編》中穿插現代生活細節的具體聯想形式是哪種ا它們都一無例外地是主體在長期的思維與寫作中建立了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