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聽琴

解夢佬 0

1. 琴與茶有什麼聯系

琴與茶的緣分很深,同樣是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神農嘗百草,得茶而解之,發現了茶。不僅發現了茶,他還發明了琴,傳說是神農“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古琴的樣式流傳至今,其中就有“神農式”。古琴擅長表現潺潺的泉水聲,而泡茶用水最好就是山泉,所以這張琴也可以題銘“吟泉”。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就有聽琴品茶的雅趣,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生與琴茶相伴,作有《琴茶》一詩:“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古琴擅長表現潺潺的泉水聲,而泡茶用水最好就是山泉,所以這張琴也可以題銘“吟泉”。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就有聽琴品茶的雅趣,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生與琴茶相伴,作有《琴茶》一詩:“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陶淵明曾有一張無弦的琴,興致上來在光光的琴面上撫摸幾下,并賦詩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歐陽修也說:“若有心自釋,無弦也可。”大音希聲,最美的音樂是自然無聲。正如茶的“無味之味,乃至味也”。寫過《茶箋》的明代文人屠隆曾說:“琴為書室中雅樂,不可一日不對清音。居士談古,若無古琴,新者亦須壁懸一床,無論能操是否。縱不善操,亦當有琴。”意思是讀書人無論會不會彈,都應該備有一張琴。

古琴為梧桐良木,前寬后窄,上圓下方,可把琴固定放在擺著紫砂壺、品茗杯、隨手泡和茶葉罐的桌上,與茶日夜相伴,玉體平臥,如同睡熟的美人一樣。琴也有琴額、肩、頸、胸、腰等,髹漆的琴面似少女肌膚一般光潔滑亮,鑲嵌的蚌徽是她佩戴的珠寶,琴軫下棕色的繩穗是她秀美的發辮。

古琴有“十四宜彈”:遇知音,逢可人,對道士,處高堂,升樓閣,在宮觀,坐石上,登山埠,憩空谷,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值二氣清朗,當清風明月。其實這些又何嘗不是品茗時所適宜的佳境呢?不少描繪古人聽琴品茗的繪畫,在山林泉邊,席地而坐,置琴于膝上,俯首撫之,茶煙琴韻,其樂融融。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