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軾《前赤壁賦》表現人生感悟的句子及賞析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感嘆人生短暫,是文章的主要思想。
甚至有人還會說,蘇軾不過是在此文中主張“及時行樂”而已。我們認為此論有誤。
蘇軾詩文浩繁,但是,象《前赤壁賦》這樣充滿思想、深含理趣的作品,應該說亦不算多。《前赤壁賦》以“風”“月”為主景,則文章思想和哲理亦包含在“風”“月”之中。
我們知道,宋神宗元豐五年,也就是蘇軾謫居黃州的第三年初秋,他與朋友駕舟黃岡赤壁下的長江中賞月游玩。蘇軾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上受挫、生活上落魄,使他陷入苦悶與迷惘,這對一個封建社會的文人士大夫來說,是很自然的。
但是,月夜美景和大江泛舟給他帶來了舒暢心情,酒酣耳熟后凄愴的洞簫聲扣舷而歌,使他從水的流逝、月的盈虛中領悟到物的變與不變。“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虛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水在流逝,月有盈虛,是變;但是前浪雖去,后浪再來,流水仍在,月也始終沒有盈虧,這又是不變,也沒有變。而隨著水與月的長存無窮,每個曾經伴著長江與明月的生命也一樣都會長存,都屬無窮。
這就是所謂的“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讀文至此,我們難道不覺得文章的意蘊是積極的,揭示的人生境界是達觀的麼? 雖然,文章中也有“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等語,但這對一個壯志未酬、歲月蹉跎的已近垂老之人來說,是共有的悲哀,也是世俗的悲哀。
從這一點再去看“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就可以理解了。那可不是“及時行樂”啊,雖絕無驚世豪情,卻乃尋常生活。
諧寫景、抒情、議論于一體,熔社會、人生、自然于一爐,俯察人與宇宙,充滿人事滄桑與吾生有涯的感嘆,凡此種種,皆為《前赤壁賦》使人們歷久彌新愛讀之原因,文章千古不絕之魅力。
2. 19.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2)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3)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解析】 試題分析:名句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與字義分不開,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記字形。
注意重點字的寫法。如“雕”“砌”“荷”“簞”“壺漿”等要理解字義去記憶。
學生記憶的時候應該結合詩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誤該句不得分。
要求學生養成回頭望的習慣,避免筆誤。名句默寫答題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難寫字。
(二)要注意同音異義詞。(三)要注意同義異形詞(四)要留意具體環境(五)要留心語句順序(六)要注意語句出處。
【考點定位】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課內所學篇目,只有少數來自課外,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復雜,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經常在這些“淺水灘”“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寫,光記不辨,不知道聯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來區分。
所以在平時對名句記憶時要立足于對詩句的理解,現在課標卷已經考核“理解性默寫”,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既準確還不容易寫錯字,然后要立足于“寫”,不要背下來但得不到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