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紗的點評鑒賞
一對英國夫婦經歷情感危機之后,來到中國內地的霍亂疫區救治病人與孤兒。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貴州湄潭政府缺席,社會松散,人情冷漠。小說中“一盤散沙”的慘景至今仍然具有振聾發瞶的力量。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 陸建德《面紗》以其悲天憫人的情感關照,以其對道德沖突的敏感解析,以其對人性的尖銳反諷,以其對人類欲望、恐懼和悔恨等內在世界的準確建構,而成為一部藝術的杰作。 ——《觀察家》 回首現代作家,毛姆給了我最為深刻的影響。 ——喬治·奧威爾,《1984》作者
2. 如何寫觀后感
電影評論顧名思義當然就是對電影作品的藝術評論了。
這在多數情況下指的是對敘事電影,也就是故事片的評論,通常不包括對紀錄片、科教片等片種的評論。 樓上說得對,要寫好一篇影評,要具備一定程度的電影素養,當然起碼的文學素養、審美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對一部電影可以從多種角度進行評價,如人物塑造、故事結構、審美特色、攝影構圖、音樂創作、表演藝術等等……一篇好的電影評論,也需要非常有才華的評論功力才行。下面提供一篇: 彼此臉上的《面紗》 影片開場短短20來分鐘,女主角(娜奧米·沃茨飾)已經品嘗到人間百味。
原本一個美貌單純、又帶有幾分傲氣,希望能夠追求自己的美麗愛情的女孩,卻也無奈光陰一去不返,正如影片中女主角母親所說'Time can run out'。在家人的壓力之下,一時意氣地答應了有點刻板而木訥的男主角(愛德華·諾頓 飾)第二次見面時的求婚!跟隨這位細菌學博士到達上海之后,在略顯枯燥的日子里女主角遇到了一位風趣帥氣而又體貼的上層人士——難道這是她所夢寐以求的愛情嗎?結果是殘酷的,這段奸情的暴露讓隱忍的男主角決心拋開愛情,就是在此時,男主角戴上了他的面紗,不再與妻子交流甚至是眼神的交流也時時避開。
至此,女主角已然品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丈夫故意申請前往霍亂疫區,而且選擇烈日當頭的陸路,艱難的旅程宣告了他們彼此蒙上面紗,互相傷害的開始。
在疫區的日子里,丈夫無法忘懷妻子帶給他的傷害,終日埋頭于工作,逃避與妻子的交流,而每一次逃避既傷害了妻子也傷害了自己。 妻子居住在木屋中無所事事,情人的背叛、丈夫的冷淡、滿目皆是的霍亂病人讓背井離鄉的她感到無助和痛苦,面對丈夫的冷淡她選擇的是攻擊,兩人互相的傷害讓家中永遠沒有過溫暖的感覺。
轉機來自于妻子逐漸了解到丈夫從事的工作的意義,并且她也加入到當地修道院幫助救助疫區百姓,親眼目睹病人的慘狀和親自幫助救助的實踐讓這位原本任性的小姐成長起來。 溫暖的一幕出現:美麗的妻子在演奏鋼琴,門外路過的丈夫不禁停下腳步,腦海中立刻回響起過去的純真而勇敢的愛情。
在修道院院長的撮合下,他們的關系開始有了轉機。而且,妻子發現自己已有身孕,可是她無法確定孩子的親生父親是否是她的丈夫。
表面刻板而內心寬容的丈夫毫不介意這些,他們不禁深情的擁抱在一起。 但是好景不長,當真愛剛剛來到的時候,丈夫不幸染上霍亂而葬身這片偏遠的異國村落。
已經成熟的妻子帶著兒子回到家鄉,重逢情人的時候她沒有半點猶豫,回絕了他的再次邀請。丈夫的深沉的愛將伴著她和兒子走下去。
她不會后悔這段略顯鹵莽的婚姻,在中國之行讓她從女孩成為女人,更多的,是思想上的成熟,寬容善良的丈夫給了她永恒的寶貴回憶。 藝術的魅力正在于此,賦有敏銳觀察力、洞察力的藝術家們(這里應該是小說作者毛姆或是導演卡蘭)把人生凝固凝縮下來給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們看,這樣便能讓大眾們深深陶醉其中,感慨萬千。
片頭20分鐘對女主角生活狀態的描述簡練而有力,似乎潑墨的山水畫,寥寥數筆卻把眾人心理變化勾勒出來,讓人印象深刻。 而從前往疫區之行開始,兩人陷入一種角力般的互相傷害過程,面上裝作毫不在乎,而心里卻時時顫抖。
直到妻子耳濡目染之后,對丈夫真正理解了,兩人一番對話尤為經典:‘我們都在對方身上尋找沒有的東西’。真愛的來臨是幸福而短暫的,丈夫的客死它鄉給這段和諧的柔情小調狠狠地來了個破音符,在影片中他人和片外觀眾的唏噓中,不經意地,妻子臉上更多的是堅毅和平和,短短的一段中國之行,卻讓一位普通的姑娘經歷了太多太多,她成熟了,她理解了,她現在有的就是平和和堅毅。
片尾,妻子和兒子一起買花對應著妻子的母親曾對她的種種遏制,但這些已經不再重要,我們看到妻子對舊情人輕描淡寫的拒絕時,我們知道丈夫帶給她的將是一生的回憶和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