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句子賞析

解夢佬 0

1. 朱自清散文集好句賞析

朱自清散文好句:

1、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

2、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分;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分;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分。但是,聰明的,你通知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3、過來的日子如輕煙,被和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

4、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天里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象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一了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5、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響,也沒有影子。

6、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事也交了卸,真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父親奔喪回家。

2. 朱自清散文賞析

《荷塘月色》寫于1927年7月,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

作品通過對月下荷塘的描寫,抒寫作者在政治形勢劇變之后,在嚴酷現實的重壓下的苦悶、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面情緒以及對未來美好自由生活的朦朧追求。 《荷塘月色》起句簡潔,為排遣心中的郁悶,于是踏著月光向清靜的荷塘走去。

“心不寧靜”是全文的情感線索,它給荷塘、月色染上了不同一般的色彩,也給以后的抒情寫景創造了特定的條件。在淡淡的月光下,獨處于荷塘世界,感到是個“自由的人”。

于是徜徉于荷塘,沉醉于月色,一幅美不勝收的荷塘月色畫便呈現在讀者面前。作者先鳥瞰月下曲曲折折的荷塘全景,給人以總的印象,然后有層次地從上到下寫來,田田的荷葉,美如舞女的裙;荷花零星點綴,姿態萬千,如星星熠熠,似明珠乳白;微風送清香,葉動花顫,流水脈脈含情。

在這幅畫里,作家不滿足于對客觀景象作靜止的摹寫,而動靜結合,形象地傳達出荷塘富有生機的風姿。接著作家著力寫月光之美。

光是難以捉摸的,作家卻借助于景物,創造出一種勾人心魂令人陶醉的意境。那流水一般的月光,傾瀉在花和葉上,如“薄薄的青霧”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既有實寫,也有虛寫,虛中見實,貼切地表現了朦朧月色下荷花飄忽的姿態。

為強化月光效果,作者著力摹寫月的投影,如有“參差斑駁”叢生灌木的“黑影”,也有“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而這些“影”又像是“畫在荷葉上”,這里光影交錯,岸邊的樹、塘中的荷連結,著意寫月色,但處處不忘荷塘,滿塘光與影的和諧的旋律,細膩地展現了荷塘月色的令人驚異之美,使人神醉。最后寫荷塘四面,著墨較濃的是柳樹,寫下月下的情景,面對樹梢的遠山,樹縫里的燈光,以及蟬聲蛙鼓則是隨意點染,只為增加生氣,靜中有聲,濃淡相間地反襯了荷塘的幽靜。

作者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是片刻的,回到現實立刻又感到重壓,心里越發不平靜了。文章最后寫了作者遙想古代江南采蓮勝景,雖不在現實之中,然而借助聯想,使荷塘畫面擴展,更顯清新雅致,同時也表達作者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荷塘月色》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文章追求的是一種詩情畫意之美。作者調動一切藝術手法,著意創造一個詩意盎然、情景交融的境界。

作品中滿貯詩意的是風采綺麗的荷塘月色。作者層次有序地時而以荷塘為主景,月色為背景,動靜結合,運用鮮明的比喻,通感手法,由遠及近,從里及外地描繪了月光下荷塘的無邊風光。

作者時而又以月色為主景,荷塘為背景,別出心裁地虛實為用,濃淡相宜地勾勒了整個荷塘的月夜風采。作者努力挖掘蘊含在大自然中的詩意,讓聲、光、色、味都透出神韻,共同點染荷塘月色綽約的風情。

這樣的以景襯情,情景交融的寫法,不僅使作品富有詩情畫意,也使作品具有情趣美。 精于構思、巧于布局,是《荷塘月色》又一顯著特色。

作品開頭寫心情頗不寧靜,這是作品抒情線索的緣起,文章以“我”去觀賞荷塘為脈絡,以人物的行止為線索,全文的寫景抒情過程,都是隨著作者的腳步和視線的移動逐步深化的。行文中以荷塘、月色為中心,又適當點染周圍背景。

布局上層次清晰分明,詳略得當,疏密相間,自然舒展。 朱自清散文的語言典雅清麗、新穎自然。

《荷塘月色》保持了這一持色。朱自清很注重語言的錘煉,且以輕筆淡彩的口語來繪神狀態,表情達意。

《荷塘月色》中動詞與疊字疊詞的運用,不僅準確而傳神地渲染和強化了詩情畫意,而且節奏明朗,韻律協調。富有音樂美。

《春》描寫細膩,富于情致。盼春,是文章的開端。

作者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連用兩個“盼望著”,可見期待春天來臨的心情是多麼殷切。

東風來了,報告了春天的消息,你聽,那春天的腳步聲近了。短短的十幾個字,就將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者細致地觀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陽。“山朗潤起來了”,寫積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綠,顯得格外清爽和滋潤。

“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將太陽擬人化,既表現了春天太陽的溫暖,抓住了春陽的特征,更表現了春天太陽的內在神韻。寫初春的山、水和太陽,是從大處落筆,勾勒出一個總的輪廓,為下文細致的描繪張本。

在下面的文字中,作者就從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里的人們等幾個方面來描繪春天的景象。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鉆”字用得何等傳神;“嫩嫩的,綠綠的”,“草軟綿綿的”,又是何等簡潔而富有質感地寫出了初春草的特點。 春天里的花更美。

那花兒開得多麼熱烈:“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那花兒的色彩多麼美麗:“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兒的味道多麼怡人:“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還有野花呢,“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古木陰中系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當。

3. 【急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部分句子賞析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

《荷塘月色》賞析第一次讀《荷塘月色》的時候,那是在上初中的一堂語文課上.雖然當時對文中作者的內心深處的感受不是十分明了,可卻迷迷糊糊地久久地沉醉于那幽靜,神秘,優美的荷塘月色當中.文中的開頭并沒有直接描寫荷塘的月色,而是說作者“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雖然當時語文老師也曾跟我們分析了作者當時寫下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多多少少也讓我們了解到了作者的處境.可能就是因為“心里頗不寧靜”這個原因吧,所以才自然而然的想起了“日日走過的荷塘”.于是就有了去看那“另有一番樣子”的荷塘的渴望了.作者在此時仍然沒有著筆寫他的荷塘月色,而是在去荷塘的路上抒發了自己的內心感觸.“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在蒼茫的月光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人.”從中可以看出此時的作者才是真實的原本的他.沒有任何修飾,也沒有任何虛偽,只“覺得是個自由的人”.在當是的情形下想做回真實的自己可不是一句話兩句話的事,因為有些事往往是身不由己、也有些是逼不得已而為之.所以趁著“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這個時候,“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唯一要做的就是“且受用這無邊的荷塘月色好了.” 作者由此筆鋒一轉,很自然的把讀者引到了古畫一般的荷塘月色上來.“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葉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零星的白花”,“裊娜的”或“羞澀的”,“如明珠”,“如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作者一開始便用了豐富的比喻的手法和擬人手法從不同的角度對荷葉、荷花進行了形象地描繪.總體上給人一種清新高貴的感覺.“微風過處”,“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非常形象地從嗅覺引起聽覺的、聯想.當描寫葉與花的顫動時,“像閃電”,像“一道道凝碧的波痕”.此時葉子底下“脈脈的流水遮住了,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荷塘描寫后,接下來的就是月光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一個“瀉”字,大本來靜止的月光寫出了動感來了,給人一種想“月光浴”的浪漫情調.“薄薄的青霧”,“牛乳”、“輕紗的夢”,似真似幻,亦真亦幻,巧妙地給荷塘月色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接下來描寫灌木落下的“班駁的黑影”如“鬼一般”,楊柳“稀疏的倩影像畫在荷葉上”.“光與影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雖然寥寥幾筆,卻能從不同方位、不同程度給讀者帶來了不同的感官沖動與享受.從荷塘寫到月光,再從月光寫到荷塘的四面,層層開展層層推進.雖然作者對荷塘四周的楊柳、遠山、還有燈光,甚至蟬聲蛙聲都沒有詳細的描寫,可能是心情因素吧.因為從作者的“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當中看出有一種“往事不堪回首”的味道.文章的結尾作者用了“采蓮”的事來結束.從荷塘想起采蓮,再而想起《采蓮賦》和《西洲曲》來: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就這樣,整篇文章在如詩如歌如畫般的音調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