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優美的對偶句子
古今對偶句
過五關 斬六將
驛寄梅花 魚傳尺素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室有惠崇山水 人懷與可風流
親賢臣 遠小人
花開山寺 詠留詩人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漫步半月溪畔 徘徊六角井傍
鴻門晏 桃園盟
登高極目 覽水送歸
志士惜日短 愁人嫌夜長
堅冰已經打破 航道已經開通
孫行者 祖沖之
英雄氣短 兒女情長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三杯竹葉穿心過 兩朵桃花上臉來
言必信 行必果
名揚四海 聲震八方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游子魂銷青塞月 美人腸斷翠樓煙
桃灼灼 柳依依
物華天寶 人杰地靈
與天地并壽 同日月齊光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雪茫茫 雨霏霏
慶父不死 魯難未已
長江人釣月 曠野火燒風
日晚愛行深竹里 月明多上小橋頭
山抹綠 燕剪柳
成事不足 敗事有余
仰首接飛猱 俯身散馬蹄
風吹云動星不動 水推船移岸不移
滿招損 謙受益
指鹿為馬 畫地為牢
斯人千古少 此曲世間無
杏花初落疏疏雨 楊柳輕搖淡淡風
水不干 魚不盡
壽比南山 福如東海
人生有樂地 流水無盡期
縷縷輕煙芳草渡 絲絲微雨杏花村
私心重 骨頭軟
功蓋天下 譽滿山河
久旱逢甘雨 他鄉遇故知
水能性淡為吾友 竹解心虛是我師
心胸闊 天地寬
棋逢敵手 將遇良才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黑發不知勤學習 白發方悔讀書遲
朝前看 往前走
清風明月 蒼松怪石
惜花春起早 愛月夜眠遲
酒逢知己千杯少 話不投機半句多
鬢雖殘 心未死
處處春光好 村村氣象新
屋漏更遭連夜雨 船破又遇頂頭風
2. 對偶的句子怎麼寫
對偶就是用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對稱或相近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 a.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 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如: c.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例如: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根據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對偶分為嚴式對偶和寬式對偶,嚴式對偶要求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平厭相對、不重復用字。如例句曲。寬式對偶對嚴式對偶五條要求只要有一部分達到就可以,不很嚴格,如例句c。
對偶和對仗是兩種極為相象的語言形式。所謂“相象”,是說它們相同之處較多而不同之點較少,所以區別起來就較為困難,甚至連一些工具書對這兩個概念都解釋得含糊其辭,不甚了了。如《辭海》“對仗”條下注釋曰:“指詩文詞句的對偶。”陜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學辭典》則解釋“對偶”為“修辭方法一種,……詩歌中叫‘對仗’。”如此以“對偶”注“對仗”,用“對仗”釋“對偶”的輾轉解說,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結果是使人誤以為“對偶”與“對仗”是一回事,是一個概念的兩種稱謂。那麼,究竟什麼是“對偶”?什麼是“對仗”?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1、對仗的基本特點是“對立”,對偶的基本特點是“對稱”。
2、對偶主要是從結構開工上說的,它要求結構相稱,字數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
3、對偶里的“反對”(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意義說是對比,就形式說是對偶,這是修辭手法的兼類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