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年集句子的表達效果

解夢佬 0

1. 急需一篇作文

三十年前,由于物質匱乏,平日里很多物品都無法買到,等到年集時,仿佛所有的物品都突然顯現,想買什麼都能找到。孩子們在進入臘月的第一天起,就開始盼著過年了,而更渴望的是趕年集。年集不僅物品豐富,熱鬧非凡,而且忙碌了一年的大人,對家中的孩子也寬容了,平日里不管怎麼耍賴使橫都不給買的東西,這時只要央求一番,一般都會滿足。年集這一天,附近十里八村的人都全家老少一起出動,奔年集而去。一般的徒步而行,家境稍好的騎自行車。很遠的村莊,一般會把村里唯一的拖拉機開出來,拖拉機的車頭和拖斗廂里坐滿了人,甚至車頭與車廂的連接處,也會站上兩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隨著拖拉機不嘎不嘎左右搖晃。無論步行的,騎自行車的,坐拖拉機的,人人臉上都洋溢著歡欣的笑容,不管認識與否,都大聲地、歡快地打著招呼。更高興的是孩子們,跑著,鬧著,女孩們合計著買幾根紅頭繩,男孩們討論著哪種鞭炮最響……到了集上,聽到熱鬧的叫賣年貨的吆喝聲,鞭炮聲,看到那花花綠綠的年畫掛滿了繩子,大紅的對聯整卷整卷的擺放著,漂亮的衣服滿眼都是,咸魚散發著咸味和腥味兒……各種各樣的年貨琳瑯滿目,鞭炮聲砰砰響個不停,孩子們一邊捂著耳朵,一邊尖叫著跑過,等到一串放完后,飛快跑過去撿拾啞炮,然后再興奮地點上,聽那一聲“砰”的響動。看熱鬧的人,一手拽著孩子,一手指點著貨物,激動、興奮地評論著,笑著,聊著……

“媽媽!媽媽!到哪兒了?”孩子的叫聲把我從沉思中驚醒。如今老家通了高速公路,比原來快了三小時,感覺只是一會兒,這不快到了。

到家那天是臘月二十一,集市逢二逢七,臘月二十二是小年集。第二天一大早,吃了早飯,孩子的姥爺騎了腳蹬三輪,帶著孩子出發了。我特地給孩子二十元錢,讓他買些喜歡的東西。我是步行去的,路上人很多,但與三十年前不同的是,步行和騎自行車的人已經鮮見了,開著汽車不時鳴著喇叭,與來車錯開,與當年的自行車一樣威風凜凜。更多的是開三輪摩托的,耳邊三輪摩托的轟鳴聲、喇叭聲響個不停。一般男的駕車,女的坐在后座,后面帶著車斗,有的已經裝滿了年貨,大聲打著招呼,笑著往回開,有的正準備去集上置辦年貨。有的人家,男的騎了摩托車帶著孩子,女的騎著木蘭,一家人樂呵呵地一路走來。一路上,彼此大聲的聊天打招呼的吵鬧聲響在耳邊上,讓人跟著就開心起來。

遠遠的,鞭炮聲已經噼噼啪啪地傳來,走到近前,那種清脆的、轟鳴的響聲聽起來震耳欲聾,耳膜都受不了,比起從前,如今鞭炮根本不用挑,隨便買一串都是震天響。而且從前只有電視上才見的禮花,也擺滿了市集,待到年三十晚上,尋常百姓家的天空也會盛開一朵朵禮花,美不勝收。

年集上,我發現商品數量和種類與城里沒什麼兩樣,像各類鮮活魚、冰凍魚,非常齊全,而在我兒時的年集,只有咸魚可買,鮮魚有錢也買不到,壓根見不到。對聯都是成品,適合在各種地方貼的對聯應有盡有,字跡蒼勁有力,美觀大方。百姓家家都買成品的對聯,手寫的對聯已成了稀有物品。集市上賣的服裝則更令人吃驚,居然樣式和花色都是最流行的,問起賣家,說現在全國同步,交通發達,流行風幾乎在瞬間就吹遍了全國。一邊感嘆時代的進步、一邊感受集市的變化和熱鬧的時候,便到了與孩子約定的地方。

之后,我與孩子一起在市集上轉悠,孩子什麼也沒買,只是到處看著,遠沒我想像得興奮。到了一處賣膠的地方,看賣者點燃類似蠟燭的膠棒,滴到玻璃上,兩塊玻璃就牢牢地粘在一起。孩子馬上花了一元錢賣了一根,要回家給爸爸粘東西用。后來遇到賣糖葫蘆的,一元三串。“啊,這麼便宜?我們那里3元一串。我買三串!”孩子興致勃勃地舉著剛剛買的糖葫蘆,美滋滋地吃起來。孩子看著周圍熱鬧的人們,沒有像我兒時那麼迫切和著急,有時甚至有些茫然。問起來,說與我們那里沒什麼不同啊,這些我們那里都有。看著孩子的樣子,才恍然明白,孩子自小在城里長大,物質和文化水平總是走在前列,來到農村的集市,除了城里不常見的如牛、羊、雞、鴨,對他來說新鮮的東西就少了,與兒時的我是沒法比。年集盡管沒讓孩子驚喜,卻讓我感嘆不已!三十年過去,人們的荷包鼓了,吃、穿、住、行都能和城里比一比,年集和城里幾乎沒了差別,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高興呢!

2. 用來形容趕年集的人多的成語有哪些

水泄不通、

項背相望、

人多勢眾、

絡繹不絕、

熱鬧非凡、

人聲鼎沸、

人頭攢動、

比肩繼踵、

比肩接踵、

比肩疊跡、

濟濟一堂、

接連不斷、

萬人空巷、

眾口紛紜、

挨肩擦背、

門庭若市、

挨三頂五、

掎裳連袂、

座無虛席、

沸沸揚揚、

比肩疊踵、

川流不息、

摩肩接踵、

亞肩疊背、

賓客如云、

捱三頂五、

人才濟濟、

掎裳連襼、

人丁興旺、

僧多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