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讀書的名人名句

解夢佬 0

1. 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

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 第一部分: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第二部分: 1、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郭沫若 3、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4、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趙樹理 5、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6、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華羅庚 7、讀書忌死讀,死讀鉆牛角——葉圣陶 8、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9、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10、與肝膽人共事,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 11、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那麼閱讀就像陽光——池莉 13、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魯迅 14、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之 16、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魯迅 17、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第三部分: 1、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2、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莎士比亞 3、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4、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5、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6、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巴羅 7、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8、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9、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10、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雨果 11、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紹斯 12、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獈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13、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14、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15、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 16、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盧梭 17、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18、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19、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馬克思 20、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的光澤——泰戈爾 21、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22、書籍——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威爾遜 23、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蘇霍姆林斯基 五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

2. 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三十條

現代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莎士比亞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讀書忌死讀,死讀鉆牛角——葉圣陶

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古代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出自《論語·公冶長》。意思是:聰敏而好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意思是:學業的精深在于勤奮,而荒廢在于貪玩。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出自《論語·為政》,意思是: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出自《論語·述而》。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出自《誡子書》,意思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意思是: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出處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

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意思是:在追尋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意思是:如果不下苦工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干;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玉不琢磨,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學習,不會懂得道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意思是:年輕力壯的時候不知道圖強,到了老年頭發花白,一事無成,悲傷也沒用了。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3. 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 名人讀書的名言

中國古代百句經典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并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劉備語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干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于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愿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于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

后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夸夸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譯:自滿于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并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并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后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譯:不該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干,叫“忍”。

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2.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譯:君子致力于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 譯: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26.三思而后行。

——《論語》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復的考慮后才去做。 27.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2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