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知哪如意只求半稱心的句子

解夢佬 0

1.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半”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心靈狀態,一種人生智慧,一種處世哲學。

杭州靈隱寺中有一副對聯:上聯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聯是“萬事但求半稱心”,這副對聯道出了處世的真諦。其意是奉勸世人心態要寬松、從容、大度、豁達,眼界放寬,心平氣和地追求“半稱心”的生活。古人說:“天下事不如人意者,十之八九。”假如事事盡如人意,那有什麼努力和輝煌精彩可言呢?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遺憾才顯出生活本色。

人生幾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種滋味都有,故稱“百味人生。”人生追求完美,但總會留下無盡的遺憾。西方有句諺語:“當你選擇面對陽光,黑暗永遠在你的背后。”所以,生活里有陽光就會有黑暗,不可能事事稱心如意。在五光十色眼花繚亂的花花世界的誘惑面前,特別是在激烈競爭,崇尚快餐文化的今天,只有“萬事只求半稱心”,才能坦然地的面對人生,淡泊地看待榮辱得失。 萬事稱心如意無非一切天遂人愿,心想事成。但商品社會世間萬象矛盾叢生,人生路上風云變幻,苦悶、失意之事常常會出現,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是從完美的初衷出發,卻以美中不足結束,更有一些事情是以失敗告終,人與人之間的飛短流長也在所難免,所有這些都是客觀存在,顯然不可能事事稱心如意。由此可見,萬事如意不能苛求。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就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和則百體皆和。”只有平心靜氣胸無太多的雜念,才能及時把握機遇,化險為夷,這是改變命運的最大財富。

萬事只求“半稱心”,是不設置太玄的目標,不盲目的去攀比。哲人王雨生說:“刻意追求輝煌的人,一生中有一萬個不如意;樂于過平常生活的人,一生中則有一萬個滿足。”所以,我們最好不生非分之想,不貪非分之財,即使我們得不到希望的東西,也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

人生的道路總是坎坷不平,總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遇到困難別倒下,告訴自己不求事事稱心如意,只為不虛度人生而頑強的拼搏,以萬事只求“半稱心”的豁達心態,堅韌不拔的去克服困難,解決困難,去做生活中的強者。世間萬物變幻莫測,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我們做不到的,俗話說的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得失之中,正確對待苦樂成敗。 萬事只求“半稱心”,是胸襟寬廣,是淡定從容的處世哲學。人生絕對不能要求事事稱心如意,假如事事盡如人意,就沒有了努力和人生的精彩輝煌。所以,凡事“半稱心”就很不錯了。季羨林曾說:“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在這不完滿的人生里,一個人的胸襟如果能夠寬廣一些,定會處變不驚,臨事不亂,臨危不懼,只有以這樣的心態去生活,人才能活得從容大度、豁達。才能活得快意、活得坦蕩、活得健康。

生活里,上蒼不會讓所有的幸福和快樂都集中到一個人身上。 人生的旅途曲折而復雜的,常常是難以預想到的,這其中包括:理想、事業、家庭、和個人生活。楊絳說:“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獲得了金錢未必能擁有快樂;擁有快樂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擁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償。”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讓我們珍惜擁有,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以求通達明智、沉浮自如。對于一些細小的枝節問題,不必斤斤計較,對一些不順耳的話可“聽而不聞”,對不順眼的事可“視而不見”。 人生的路上,固守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做世間功利的奴隸,不為凡塵中各種攪擾、牽累、煩惱所左右,使自已的人生不斷得以升華,做真實的自我,讓人性回歸到本真的狀態;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樂就在身邊。萬事只求半稱心,這不是玩世,這是求是。追求“半稱心”的生活,不是無奈和消極,而是一種豁達和智慧。 明末清初的碩學鴻儒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可謂將“半字哲學”發揮到了極致。

看破浮生過半,半字受用無邊。半中歲月盡幽閑,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仆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半思后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半帆張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只半。 林語堂十分欣賞李密庵用生花妙筆在其《半半歌》里所描繪出的那種知足常樂、隨遇而安、自然舒適的生活狀態,認為這是“中國人所發現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2.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但求半稱心

在杭州靈隱寺中,有一副楹聯是這樣寫的: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但求半稱心。

這里的“半”字,可以說用得精妙。

人生沒有百分之百的圓滿,總會留下無盡的遺憾。

萬事只求“半稱心”,少一些盲目多一點自醒,才能更坦然地面對人生。

種“半稱心”的生活和知足常樂、隨遇而安的心態,被林語堂先生稱為“中國人所發現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半稱心”不是無奈和消極,而是一種豁達和智慧;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機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聾半啞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賢;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親半愛半苦樂,半俗半禪半隨緣;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聽自然。

擴展資料

半半歌

【作者】李密庵

【朝代】清

【原文】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盡幽閑,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仆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

半思后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吐偏妍。

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只半。

【賞析】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量度,這個量度就是“中”、就是“半”。

達不到這個量度就是“不及”,超過這個量度就是“過”。

做事做得“不及”或太“過”,都不會得到預期的效果。

半點禪

【作者】恒愚法師

【朝代】當代

【原文】

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機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聾半啞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賢;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親半愛半苦樂,半欲半禪半隨緣;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聽自然。

人生一場路過,緣分對錯糾葛。

能知心,一笑相逢;不知心,一笑而過。

【賞析】

來這人世間,不是來尋找世間的各種差別,而是要活出人生的態度與灑脫。

能合掌就合掌,能放過就放過。

“半”字之道,寓意深邃。細細品琢,耐人尋味。酒半酣美,花半吐媚。半即適度,適度為美。智者悟之,益增其慧;愚者效顰,更添其味。

3. 一副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

人生哪能多如意;

萬事但求半稱心。

——這是杭州靈隱寺中的一副對聯。這副對聯語言樸素直白,卻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用心品味、細細琢磨,令人茅塞頓開。其意是奉勸世人心態要寬松、從容、大度、豁達,眼界放寬,心平氣和地追求“半稱心”的生活。古人說:“天下事不如人意者,十之八九。”現實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萬事如意,其實,這只不過是人們的美好祝福,而凡事只求“半稱心”的人,往往容易求得幸福和快樂,正所謂“知足者常樂”。如果事事都求完美,都要求稱心如意,那只能使自己陷入痛苦與無奈之中。凡事只求“半稱心”,尤其是已到遲暮之年的老年人,更應該把瑣事看淡,眼界放遠,心平氣和地追求“半稱心”的生活。因為追求“半稱心”的生活,不是無奈和消極,而是一種豁達和智慧。

4.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對聯掛在靈隱寺哪里

并沒有這個對聯,有心者特意游遍杭州靈隱寺,也無法找到對聯,連“半稱心”也做不到。

只能說是“無中生有”,“以訛傳訛”。”

“萬事只求半稱心”,并不是沒有追求、沒有目標的表現,也不是消極無奈、暮氣沉沉,更不是玩世不恭、庸碌無為復,而是一種人生智慧和處世哲學,是-種生活態度和心靈狀態。

為人處世,如果能經常做到摒棄浮躁心態、排除外物干擾、清除私心雜念,潛下心來鉆研,那更有可能在平淡的生活和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起的業績。

擴展資料:

靈隱制寺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約一千七百年的歷史,為杭州最早的名剎。靈隱寺地處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兩峰挾峙,林木聳秀,深山古寺,云煙萬狀。

靈隱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直指堂(法堂)、華嚴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濟公殿、聯燈閣、華嚴閣、大悲樓、方丈樓等建筑所構成,共占地一百三十畝,殿宇恢宏,建構有zhidao序。

大雄寶殿中有一尊釋迦牟尼佛像,是以唐代禪宗佛像為藍本,用二十四塊樟木雕刻鑲接而成,共高24.8米,妙相莊嚴,氣韻生動,為國內所罕見。

5. 阿里爸爸:靈隱寺一幅對聯:萬事只求半稱心 人生

靈隱寺一幅對聯:萬事只求半稱心 人生的路上,固守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杭州靈隱寺內,掛著這樣一幅對聯: 人生哪能多如意 萬事只求半稱心 語言雖樸實無華,卻飽含著人生哲理,寫盡了人生。 萬事只求半稱心,意味著常常要知足常樂、隨遇而安。

林語堂先生說,這是“中國人所發現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半稱心”并非消極無奈,而是一種人到中年后的豁達與智慧。

“半”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心靈狀態,一種人生智慧,一種處世哲學。 假如事事盡如人意,那有什麼努力和輝煌精彩可言呢? 畢竟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遺憾才顯出生活本色。

人生幾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種滋味都有,故稱“百味人生”。 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

過不了的坎,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 只有平心靜氣胸無太多的雜念,才能及時把握機遇、化險為夷。

萬事只求“半稱心”,是胸襟寬廣,是淡定從容的處世哲學。 萬事只求“半稱心”,是不設置太玄的目標,不盲目的去攀比,不生非分之想,不貪非分之財。

可能我們得不到某些東西,但也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 可能我們達不到某項目標,但也不要因此變得垂頭喪氣。 楊絳出生在一個有名的知識分子家庭,她的家境殷實,生活養尊處優,從小到大都是有名的富家才女。

可是嫁給錢鐘書后,便跟著丈夫漂流海外求學,學習之余,楊絳幾乎攬下生活里的一切雜事,做飯制衣,爬窗,無所不能。 這樣一個富家女子竟然毫無怨言,楊絳說: “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獲得了金錢未必能擁有快樂,擁有快樂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擁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償。”

生活不易,人生更不易。 我們應珍惜擁有,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以求通達明智、沉浮自如。

人生的路上,固守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不做世間功利的奴隸,不為凡塵中各種攪擾、牽累、煩惱所左右,使自已的人生不斷得以升華。

不去強求完美,做真實的自我,讓人性回歸到本真的狀態; 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樂就在身邊。 萬事只求半稱心,這不是玩世,這是求是。

追求“半稱心”的生活,不是無奈和消極,而是一種豁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