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現思親之情的詩句
⑴除 夜 作 〔唐〕高 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⑵歸 家 〔唐〕杜 牧
稚子牽衣問, 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 贏得鬢邊絲?
⑶鄉 思 [宋]李 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⑷京 師 得 家 書 〔明〕袁 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⑸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戴叔倫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⑹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⑺雜詩(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⑻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
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⑼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⑽月夜億舍弟(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⑾送別(隋朝民歌)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尺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⒀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⒁示兒(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⒂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⒃一剪梅 舟過吳江(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瀟瀟。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⒄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⒅獄中題壁(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⒆有感一章(譚嗣同)
世間萬物抵春愁,今向蒼冥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2. 表達思鄉思親之情的詩句,并選兩個賞析
唐·孔紹安
《落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憶故林.
唐·宋之問
《題大萸嶺北驛》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嶺頭梅.
唐·王 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賞析: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后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后勁不足。這首詩的后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采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蕩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唐·李 白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賞析:《靜夜思》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全詩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抒發了作者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凈。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唐·李 白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唐·高 適 《除夜作》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天又一年.
唐·杜 甫
《螢 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陽飛.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
隨風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規.
唐·杜 甫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行人,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且未休兵.
唐·戴叔倫 《題稚川山水》
松下矛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唐·李 益 《行 舟》
柳花飛入正行舟,臥引菱花信碧流.聞道風光滿楊子,天晴共上望鄉樓.
唐·李 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唐·張 籍 《秋 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宋·王安石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中間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3. 表達思鄉思親之情的詩句有哪些
1、《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陰雨》 唐·白居易 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 望闕云遮眼,思鄉雨滴心。
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 3、《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濕巾。
音書天外斷,桃李雨中春。 欲飲都無緒,唯吟似有因。
輸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4、《江岸秋思》 唐·杜荀鶴 驅馬傍江行,鄉愁步步生。
舉鞭揮柳色,隨手失蟬聲。 秋稼緣長道,寒云約古城。
家貧遇豐歲,無地可歸耕。 1、《靜夜思》: 白話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創作背景: 李白的《靜夜思》創作于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李白26歲。
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賞析: 前兩句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作客他鄉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
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
“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凄涼之情。 后兩句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
“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
“思”字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構思細致而深曲,脫口吟成、渾然無跡。
內容是單純,卻又是豐富的;內容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體現了“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2、《陰雨》:今天的山嵐霧靄特別的重,天涯廣闊這里卻是如此的偏僻深遠。聞見灘頭江水帶來的秋意撲面而來,山谷的氣候濕潤,晴天也多像陰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5633936天。
望向帝京但是云遮住了眼,想著故鄉,檐上的雨一滴滴的滴到心里。用什麼來安慰我這幽深彷徨的思緒,唯賴這北窗下的琴來解我心中孤獨。
3、《客中寒食》:這首是主要表現旅人在外的思鄉與愁苦 觸景生情 便作此詩 句句言情 詞詞達意 給讀者一種心靈上的震撼。 作者在異地度過寒食節, 思鄉情切,淚濕沾巾, 連喝酒都沒有情緒了。
這種心境, 作者自比, 在郊郭之外, 那些踏青而游, 及時行樂的人, 比不上他們啊。 4、《江岸秋思》 思鄉,實際是思念家,思念家人,就是思念家鄉親人, 睹物思人。
羈旅思鄉詩主要寫客居他鄉的游子漂泊凄涼孤寂的心境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