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示比喻的句子有哪些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敘事能化抽象為具體,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比喻句,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用另類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組成,又有明喻、暗喻、隱喻之分。 什麼是比喻句?其實比喻句就是把本體比喻成喻體組成的。什麼叫本體和喻體呢?就是把一個物體或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這樣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們叫做了本體和喻體。有本體、喻體、喻詞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敘事能化抽象為具體,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使語言生動形象。(一般表述為:生動形象地刻劃或描寫了……)
(5)引起(或激發、豐富)讀者的聯想和想象。
(6)突出(或烘托)事物的特點
(7)使說明事物(或事理)、論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溫馨提示:在習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能夠突出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刻畫得入木三分。
比喻句,其實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運用比喻句還應該注意比喻的手法只能用于不同類的事物之間的比喻,同類事物不能作比喻。
2. 有關說明方法的句子
1.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 打比方,可以使要說明的對象形象可感。 )
2.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
( 引用說明,可以增加文章的說服力 )
3.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
( 列數字,體現準確性 )
4.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
( 作比較,容易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點。 )
5.這些石刻石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摹狀貌,使被說明對象更具體,更形象。 )
6.按屏的建造材料極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同時也顯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
( 分類別,使讀者明白屏的種類。 )
7.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 作比較,容易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點。 )
8.記得童年與家人在庭院納涼,母親總要背誦唐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詩句,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了。 ( 引用說明,可以增加文章的說服力 )
9.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階砌旁栽幾叢書帶草。 ( 舉例子 ,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
10.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
( 作詮釋,使讀者明白這個設計的巧妙之處。)
11.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臺區的盧溝橋。
( 舉例子,既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豐滿。 )
12.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 ( 列數字,體現準確性 )
3. 含有“比喻的修辭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含有“比喻的修辭手法”的句子有:
1、樹上的蘋果像燈籠似的又大又紅。
2、天漸漸破曉,淡青色的天空鑲著幾顆殘星,大地朦朦朧朧的,如同籠罩著銀灰色的輕紗。
3、她臉上洋溢著興奮的光芒,就像山坡上綻開的山丹丹花一樣。
4、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動不動扒在火堆里。
5、遠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紅的朝霞。
6、紅紅的柿子像燈籠似的掛在枝頭。
7、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 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8、節日的街上人很多,多的像在地面上的螞蟻。
9、節日的街上人很多,像數不清的星星。
10、街上人山人海,就像過江之鯽。
1、比喻句的含義:
比喻一種常用 修辭手法比喻句的含義 比喻句,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用另類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 本體, 喻體和 比喻詞組成,又有 明喻、暗喻、隱喻之分。
什麼是比喻句?其實比喻句就是把本體比喻成喻體組成的。什麼叫本體和 喻體呢?就是把一個物體或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這樣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們叫做了本體和喻體。
2、作用:
(1) 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飾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特點,渲染氛圍,側面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