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寫白發的句子
1、父親滿頭白發,每一根都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您的皺紋,每一道都記錄著你的功勛;您的脊梁,詮釋著頂梁柱的責任。
2、父親真的老了,一頭花白的頭發“出賣”了他真實的年齡。
3、那一刻,我瞥見了父親的頭發,平日里不太留意的、一向剛強而倔強的父親大人,不知什麼時候起,銀絲竟已悄然爬滿了父親的頭。
4、如今再看到父親靜靜抽煙的樣子,心里竟是百般滋味,不知是迷蒙的煙霧熏白了父親的頭發,還是昏暗的光線產生的錯覺,那斑斑的白發,點點描繪著歲月的滄桑與父親的艱辛。
5、父親的白發,永遠飄蕩在我的心里。那是父親給我最珍貴的財富,激勵和鼓舞著我珍惜人生,把握現在,創造美好的明天。
6、我扭頭尋著父親,突然發現,人群中,他是那麼的矮小與蒼老,佝僂的背,黝黑的皮膚,最顯眼的,還是那頭花白的頭發。我鼻子不禁一酸,走回去牽起他的手,陪他慢慢走向檢查室。
7、我一直是認為我長大了,他抱不動了,而從來沒去想他已漸老了。心中始終認為他還是我童年記憶中的父親,寬厚的肩膀,沒有皺紋的一臉嚴肅。而從沒有去注意他的頭發已白了許多。
8、每每想起那天的場景,父親大人的白發就像冬日的濃霜一般,久久地沉淀在我的心頭,永遠是那麼的心酸,那般的紛亂。
9、那一刻,父親的白發讓我的心情極是復雜的,更是無比心痛的。
10、望著風中揚起父親那本就不密的白色頭發,我的心一陣陣地發酸,更是一陣陣地發緊。
2. 四句形象化表達愁緒的古詩詞名句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1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
2.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3.唐)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4.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本詩中,正面寫詩人的愁緒,表達對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詩句是 :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愁重,舟不可載)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以春水喻之)
離恨恰似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清平樂》(以春草喻之)
飛紅萬點愁如海。
——《千秋夢》秦觀(愁之深廣)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3. 求幾首抒發愁緒的詩詞
柳永《雨霖鈴》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 蘭舟摧發。 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 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晚風殘月。 此去經年,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唐.李白<<秋浦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謝眺樓做官別校書叔云>>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知章)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東流.(李煜)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李煜)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 一處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 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 今夜明月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作者忘記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鄭愁予的《錯誤》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戴望舒的《雨巷》。
4. 白發三千丈的下一句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這是李白最著名的詩篇之一。
劈空而來的第一句:“白發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張,說得簡直不近
情理。一個人的頭發,很少有超過他本身的長度的。李白的身度,據他在《上
韓荊州書》中的自我介紹是:“長不滿七尺”。參照有關歷史記載,在當時
是個中等個兒。以七尺的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不可能。如果說是每根
頭發的總和,也從來沒有這種描寫法。單看這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麼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長。因為憂愁而頭發變白,
這三千丈的白發,是內心愁緒的象征。“緣”,因為。“個長”,就是這麼
長,現在有些地方還有“個長”、“個大”的口語。有形的白發被無形的愁
緒所替換,具體的事物轉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們注意的重點,從“白發”
而轉移到了“三千丈”這個數目。于是“白發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為
藝術的夸張,這句詩就成了絕妙的浪漫主義的構思,使人感覺到意趣橫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發,必須對鏡。現在詩人在清亮的銅鏡里,看到了自
己的蕭蕭白發,知道是由于憂憤深廣所造成。這時有感慨了。于是又進入更
離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構思:我的滿頭白發,這麼多,看來有三千丈了,是
因為心頭有無限的愁絲所造成的。這個明鏡,是沒有感情的,就該沒有愁緒
吧,怎麼也映滿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這里詩人用來形容白發,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覺。這種語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緒深沉的慨嘆。連無情
的明鏡,也都感染了愁緒了,也都很蕭索了,至于對鏡的本人,那還用說嗎?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
唐王朝的政治腐敗,亂象已成,詩人對整個局勢懷著很深的憂慮。自已
的理想不能實現,相反地受到壓抑和排擠。但是,有節操、有抱負的詩人,
不肯迎合統治階級,他憤慨地嘆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
顏”(《夢游天姥吟留別》)。這大約是他的愁緒郁結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