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關于人生階段的句子

解夢佬 0

1. 論語中關于學習的三個階段的句子

1、關于學習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談中多處提及學習方法問題,最著名的莫過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勇于實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鉆研思考相結合,不能偏廢. 另外,孔子還非常重視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對一知半解,淺嘗輒止. 2、關于學習的態度.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孔子贊揚的顏淵就有這種發憤好學的樂觀精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雍也》) 其次,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述而》)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 第三,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孔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讀書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 世俗所累.同時,他還認為追求學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敢于知難而進,“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也》) 針對冉求在學習問題上認為自己能力不夠的思想,孔子認為所謂能力不夠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來,你現在以能力不夠劃地自限,實際上是沒有堅持到底的緣故.在這里孔子勉勵冉求要知難而進,只有這樣才能得道.事實上孔子自己就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述而》). 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孔子提倡和贊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體現了孔子嚴謹的治學態度.。

2. 論語中有關交友的句子要多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呼?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第一) 譯:曾子說:“我每天都會幾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不是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時是不是很誠實?有沒有溫習老師傳授的知識?” 2、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公冶長》第五) 譯:孔子說:“甜言蜜語、滿臉堆笑、點頭哈腰,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心懷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3、顏淵、季路待.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第五) 譯:顏淵、季路侍奉時.孔子說:“為什麼不說說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說:“愿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壞了也不遺憾.”顏淵說:“但愿能做到不夸耀優點、不宣揚功勞.”子路說:“您的愿望呢?”孔子說:“但愿老人能享受安樂,少兒能得到關懷,朋友能夠信任我.” 4、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罕》第九) 譯:孔子說:“一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 5、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第十六) 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結交善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3. 論語中關于做人方面和學習方面的句子

論語中關于做人方面的句子:

1.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

2.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3.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述而》)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泰伯》)

5.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6.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關于學習方面的句子: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②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③,不亦君子乎?”

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9.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0.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