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拿來主義中諷刺性的句子
1。
“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碰了一串釘子”。
比喻中國在對外關系方面的一連串失敗.蘊含著一部令人痛心疾首的百年國恥史。使用老百姓口語中常用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動,把“閉關主義”必然演化為“送去主義”的深刻道理一語道破.暗含對“閉關主義”者的揶揄。)
2。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 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后事如何”。
看見鴉片,也不當場浮擺簧肢毫扮桐堡昆眾摔在毛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
(引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話本或舊小說中的套話,后文的“出售存膏,售完為止”更化用商店廣告,都含有強烈的諷刺性,委婉地說明有去無回,抨擊了媚外的可恥行徑) 3。在歐洲各國一路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
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征主義”,此后是順便到歐洲傳道。(作者諷刺批判的鋒芒不是對著幾位藝術家,而是指向賣國媚外的反動當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間充滿著憎惡和鄙視) 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 (利用反語,諷刺性極強)。
2. 拿來主義一文中是怎樣運用比喻來闡明道理的
一、閱讀課文,理清作者思路,總體把握文意,說說課文中"拿來主義"的含義是什麼.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理清思路,從而把握文意,領會文章的主旨.
參考答案:
文章說:"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可見,"拿來"與"送去"是相對而言的."'送去'之外,還得'拿來'",不是說只拿來不送去,而是說既要送去,也要拿來,是雙向交流,是中國與外國經濟、技術、文化的交流.魯迅首先是從中國與外國的關系上提出"拿來主義"的,不僅指文藝,但包括文藝,而且文章最后落腳在文藝."拿來主義"的具體含義,就是對文化遺產和外國的東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是"占有"、"挑選"、創新.
二、運用比喻,以小見大地闡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這篇課文的一個特點.舉例說明本文是怎樣運用比喻來闡明道理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來說明這些道理?與同學交流一下.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領悟本文的一個主要的寫作特點.
參考答案:
從全文說,基本上是一個比喻,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和外國文化.從局部說,那些比喻也用得十分貼切.例如,用"魚翅"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精華;用"鴉片"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煙槍和煙燈""姨太太"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糟粕.
至于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來說明這些道理,可以讓學生試作論析.
三、下邊幾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用得準確、生動,有的含有諷刺的意味,試做分析.
1.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
2.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3.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
4.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麼,否則太不"摩登"了.
設題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揣摩語言,領會文章的諷刺、幽默的風格.
參考答案:
1."捧""掛"帶有奚落意味.
2."算得顯出一點進步"是反語.
3."豐富""大度"語帶諷刺.
4."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帶著表現了對當時社會風氣的不滿.
四、聯系實際,全班或分組討論:近百年來我們從外國"拿來"了什麼?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拿來"?然后寫成一篇短文.
設題意圖:拓展學生關注、思考的空間,在對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建立一定認識的同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參考答案:
近百年來,在科學、技術、文化方面我們從外國"拿來"了不少東西,近二十年來,在經濟方面我國對外國的做法和經驗更是多有借鑒.(可讓學生舉出一些具體實例.)
3. 《拿來主義》一文主要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請找出文中的七個比喻,
比喻論證法又叫喻證法,是通過打比方來形象地對論點進行證明的一種論證方法。也是議論文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論證方法。
比喻論證法,能用容易理解和淺顯的事物,來說明不易理解和深奧的事理。其作用是語言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平易生動,將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具有形象性,讓人易于理解與接受。
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一文中,就巧妙地運用了比喻論證法。
文中的八、九兩段,集中運用了比喻論證法。
作者在第八段的開頭,用“譬如罷”這一標志語,點明了要采用比喻說理的方法。接著,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和外國文化;用“徘徊不敢走進門”的“孱頭”,比喻懦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借鑒的逃避主義者;用“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的“昏蛋”,比喻割斷歷史、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者和貌似徹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用“羨慕舊宅子”、“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臥室,大吸剩下的鴉片”的“廢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張“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者。
在第九段中,作者用“魚翅”,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部分;用“不用它來宴大賓”,比喻不能只供少數人享用;用“鴉片”,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糟粕,但也有些有益的成分;用“煙槍和煙燈”,比喻文化遺產中的舊形式;用“一群姨太太”,比喻只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腐朽淫糜的東西,如色情文化之類。而這“煙槍和煙燈”與“一群姨太太”,顯然都是文化遺產中的糟粕。
以上兩段中的比喻,新穎別致,形象生動。比喻論證法的妙用,使文章論述深刻、透徹,將深奧、抽象的道理淺顯化和具體化了,收到了很好的表達效果,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時,為了把如何“挑選”講得淺顯易懂,易于讀者理解與接受,作者用“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來表現所謂“平民化”的虛偽;用“當眾摔在毛廁里”,來狀寫“徹底革命”的極“左”面目;用背著“煙槍和煙燈”去周游世界,辛辣諷刺了以“國粹”炫耀于人的卑微可笑;用“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來說明了吸收精華應該有利于“大眾化”。
我們欣賞這篇雜文時,抓住了文中的比喻論證并做出恰當地分析,就能恰當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明確作者的用意,不至于墜入迷霧之中。
你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