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迢迢牽牛星前四句采用是修辭手法是什麼
互文.開頭兩句分別從兩處落筆,言牽牛曰“迢迢”,狀織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見義,不可執著.牽牛也皎皎,織女也迢迢.他們都是那樣的遙遠,又是那樣的明亮.但以迢迢屬之牽牛,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遠在他鄉的游子,而以皎皎屬之織女,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說來,似乎又不能互換了.如果因為是互文,而改為“皎皎牽牛星,迢迢河漢女”,其意趣就減去了一半.詩歌語言的微妙于此可見一斑.稱織女為“河漢女”是為了湊成三個音節,而又避免用“織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牽牛星”,下句再說“織女星”,既不押韻,又顯得單調.“河漢女”就活脫多了.“河漢女”的意思是銀河邊上的那個女子,這說法更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真實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顆星.不知作者寫詩時是否有這番苦心,反正寫法不同,藝術效果亦迥異.總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十個字的安排,可以說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渾成的效果.。
2. 迢迢牽牛星詩句中的景物人情是如何轉換的詩句中的景物人情是如何
《迢迢牽牛星》起首兩句描寫兩星相對的清冷環境,于景中寄寓離愁.它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牽牛星何嘗不“皎皎”,織女星又何嘗不“迢迢”?“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這四句用動作神態寫哀怨.“纖纖”從音韻上給出了一個纏綿悱惻的基調,主人公只是一個纖弱的女性,卻以她的眼淚印證了她的不屈——縱然難以排除阻隔,但愛情之火不熄,思念之心不止.所以雖是哀怨,也有了一種剛強之美,雖是哽咽不能語,也自是一種倔強和堅持.詩歌最后四句則承接上文,直接發抒詩人的慨嘆,也暗示了苦痛的根源.河漢清淺,相隔不遠卻不可逾越,遂成文學、哲學上永恒的悲劇意象.盈盈一水,是望穿秋水的凝視,是眼淚的匯聚,還是瘦了的清癯的容顏?不管怎樣,都讓我們看見了一個飽含離愁、楚楚動人的女子形象.而這只是哀怨的第一個層面.進而細想,不止愛情,人生的各個層面,不都有著這樣難以逾越的憂傷嗎?我們所追求的東西常常可見、可感卻永遠無法觸及、無法抓住.到這個時候,我們不僅僅是為這個美麗的思婦感動,我們更感到了自我生命的悲傷.但詩中表現出來的哀怨,我們所體會到的生命的悲傷卻又并不讓我們頹廢、悲觀、消極,它又有一種奇怪的力量,她的眼淚、她的愁容都讓我們感受到了對人生、生命、命運、愛情的強烈的欲求和留戀,從而我們所感受到的生命的悲傷亦只不過是對自我意志的磨礪.正是在這一個層面上,詩歌的價值有了再一次的提升.《迢迢牽牛星》一韻到底,十句詩中有六句用了疊字且都用在句首,不但使詩具有很強的音樂節奏美感,而且對寫景寫人起到“景情并生”的作用.而其所引起的讓人對愛情、對生命、對宇宙的思考則更讓我動容和感佩.明代鐘惺《古詩歸》里曾說“樂府之妙,在能使人驚;古詩之妙,在能使人思.”此言不虛也.(疊字:漢語特有的一種修辭方法.一個字重疊后可能會增添某些附加意義,甚至可能會改變原來那個字的詞性和詞義.)《迢迢牽牛星》全詩運用了六組疊字:迢迢,皎皎,纖纖,札札,盈盈,脈脈,使人產生一種夜空廣大,星光燦爛的視覺感受,手之秀美,織布之繁忙,形聲兼備,繼而生情.由景及人,使詩文更生動形象.。
3. 一些關于語文的題目(古詩)迢迢牽牛星一首詩十句話中有六句運用
迢迢牽牛星 一首詩十句話中有六句運用了疊詞,“迢迢”“皎皎”是形容( 遙遠明亮),“纖纖”描寫( 素手),“扎扎”是(機杼之聲 ),“盈盈”形容(水之清淺 ),“脈脈”描寫(眼神 )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中“楊花落盡子規啼”,這句話寫楊花落盡,子規啼叫,詩人取這兩種景物加以描寫的作用是什麼?楊花落盡子規啼 起句用筆奇巧,寫景中暗寓節令.楊花漫天飛舞,飄泊無定;子規(杜鵑鳥)一聲聲“不如歸去”,鳴聲凄厲.景物的描寫,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節令和環境,也象徵著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融情入景,天衣無縫!抒發了一片真摯的友情,一顆赤誠的心.。
4. 古詩詞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在古典詩詞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是相當普遍的.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張、擬人、設問、反問、排比等都常見,而且比較容易理解領會,這里重點介紹兩種不太常見且理解起來有點困難的修辭手法.一、互文.“互文”即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在古詩詞中的運用中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其—是為了避免詞語單調重復,行文時交替使用同義詞.從這個角度講與“變文”是—致的,這種互文的特點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詞組或句子里,處于相應位置的詞可以互釋.這樣可以從己知詞義來推知另一未知詞義,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處相應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責備”這—成語,其中“求”與“責”處于相應位置,由此可推知“責”就是“球”的意思.這類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其二是出于字數的約束、格律的限制或表達藝術的需要,必須用簡潔的文字、含蓄而凝煉的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容,于是把兩個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現一個而省略另一個,即所謂“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以收到言簡意繁的效果.理解這種互文時,必須把上下文保留的詞語結合起來,使之互相補充、彼此映襯才能現出其原意,故習慣上稱之為“互文見義”.如“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僅指牽牛星,亦指河漢女;“皎皎”不僅指河漢女,亦指牽牛星.“迢迢”“皎皎”互補見義.兩句合起來的意思是“遙遠而明亮的牽牛星與織女星啊!”這類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結構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達的意思;如只從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準確地把握其要表達的內容,還會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下面結合常見的一些詩文來具體談—談互文的具體應用.1.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江南逢李龜年》)其中“見”與“聞”互補見義.即“(當年我)常在岐王與崔九的住宅里見到你并聽到你的歌聲”,并非在岐王宅只見人而不聞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聞歌而不見人.2.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詩》)其上句省去了“坐我東閣床”,下句省去了“開我西閣門”.兩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開東閣門在床上坐坐,又打開西閣門在床上坐坐.表達了木蘭回到久別的家中的歡喜之情.3.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同上)其中“當窗”與“對鏡”為互文.當窗以取亮,對鏡以整容.全句是說對著窗戶照著鏡子梳理云鬢并帖上黃花,并非“理云鬢”只當窗而不對鏡,亦并非“貼花黃”只對鏡而不當窗.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觀滄海》)其中“行”與“燦爛”互補見義.即“燦爛的日月星漢之運行均若出于滄海之中”.并非日月只運行而不燦爛,也并非星漢只燦爛而不運行.下面類似的句子就不一一分析了.5.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6.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7.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飲湖上初睛后雨》)這類互文中還有當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詞語與下半句的詞語互相補充才是其原意.如:8.栗深林兮驚層巔(《夢游天姥吟留別》)其中“栗”與“驚”互補見義.即“使深林與層巔戰栗而震驚”,并非栗的只是深林,驚的只是層巔.9.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琵琶行》)其中“下馬”與“在船”互補見義.言主人下了馬來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馬來到船上.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這樣舉酒餞行就可笑了.19.煙籠寒水月籠沙(《泊秦淮》)其中“煙”與“月”互補文見義.即“煙霧與月光籠罩著一河清水,也籠罩著河邊的沙地”.并非“籠寒水”的只是“煙”而無“月”,也并非“籠沙”的只是月而無煙.11.秦時明月漢時關(《出塞》)其中“秦”與“漢”互補見義,即明月仍是秦漢時的明月,山關仍是秦漢時的山關,以此來映襯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屬秦關屬漢.上述當句互文只有這樣理解才是其原意.互文除上述表現形式外,還有凡指互文.如:12.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孔雀東南飛》)13.十三能織素……十六誦詩書.(同上)掌握了互文這種特殊的修辭方法,對理解文章內容是有一定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