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厚積薄發的句子

解夢佬 0

1. 形容厚積薄發詩句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宦情羈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

榕葉滿庭鶯亂啼。

【注釋】:

詩的首句“宦情羈思共凄凄”,是我心蘊結之情。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柳州詩長于哀怨,得《騷》之余意。”這是因為柳宗元的身世與屈原有相似之處。他自二十六歲進入仕途,到四十七歲逝世,其間僅二十一年,但卻過了十四年的貶謫生活。他三十三歲時被貶到永州,十年才被召回,可是,回到長安只一個月,又被外放到比永州更遙遠、更荒僻的柳州。這首詩就是他到柳州后,也就是他的政治希望和還鄉希望一度閃現而又終于破滅之后寫的。聯系他在去柳州途中寫的“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嶺南江行》)以及在柳州寫的“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登柳州城樓》),“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與浩初上人同看山》)等詩句,就可以知道這一句中所說的“宦情羈思”是什麼況味、什麼分量。而正因為這種情思積累在心中已非一朝一夕,這里用不著以濃墨重彩渲染,只用“凄凄”兩字輕描一筆,就足以表明一切了。人們在欣賞詩歌時常會發現,以平淡的筆墨來顯示深厚的感情,往往更見其深厚,就正是所謂“厚積薄發”的妙用。至于這句中的一個“共”字,則說明這一“凄凄”之感是雙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羈思的凄凄,因而其分量是加倍沉重的。

詩的三、四兩句“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是物象構成之境。當時的柳州還是所謖“瘴癘之地”,風土人情不同于中原地區,在逐客旅人的眼中,別是一種殊方色彩、異域情調,在在都足以觸發貶謫之思,勾起懷鄉之念,何況又在陽春二月見到反常的如秋之景。那種落葉滿庭的景象,自然更令人心意凄迷了。這里,鶯啼而曰“亂啼”,則是詩人情往感物,辭因情發。其實,鶯啼無所謂“亂”,只因聽鶯之人心煩意亂,所以別有感受。

詩人就是當上述的在我之情與在物之境相會相融之際,寫出了這樣一首物來動情、情往感物的詩篇。詩的第二句“春半如秋意轉迷”,正是彼來此往的交接點。而如果從詩的章法看,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句子。句中的“意轉迷”上承前一句,句中的“春半如秋”下啟后兩句,從而在我與物、情與境之間起了綰合作用。

當然,就對詩歌的要求而言,僅僅我與物會、情與境融是不夠的。這首詩之所以特別凄楚動人,還因為詩人所懷的在我之情不是一時的感慨、淡淡的閑愁,詩人所觸的在物之境也不是通常的景色、一般的物象。王士禛有一組《秦淮雜詩》,第一首“年來腸斷秣陵舟,夢繞秦淮水上樓。十日雨絲風片里,濃春煙景似殘秋”,也是寫“春半如秋”。但王詩所懷的情只是感懷往事的一點惆悵之情,所觸的境只是風雨凄其的江南習見之境,兩者交織成篇,雖然也饒有風韻,不失為一首佳作,而在重量和深度上是不能與柳詩抗衡的。

2. 表示自己會默默努力,厚積薄發的詩句有哪些

1、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琵琶記》【元】高明

【譯文】

人在默默奮斗的時候,是沒有人關心你的,一旦成名,天下人都會來關注你。

【出處】

《琵琶記》,元末南戲,高明撰。寫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

被譽為“傳奇之祖”的《琵琶記》,是我國古代戲曲中的一部經典名著。與當時最有影響的“四大南戲”——《荊釵記》、《白兔記》、《殺狗記》、《拜月亭記》并稱為“五大傳奇”。

2、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稼說送張琥》【宋】蘇軾

【譯文】

要經過長時間有準備的積累即將大有可為,施展作為。

【出處】

《稼說送張琥》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雜說。

此文是作者寫給好友的,也是一篇贈序。全文以種莊稼開篇,以窮富兩種人的耕種環境、耕種方法以及收獲成果作比,為下文的治學之道做了鋪墊;下文則著重闡釋了治學與種莊稼的聯系,進而揭示文章的主旨:種莊稼要等到成熟才能收割;學習要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唐】杜甫

【譯文】

博覽群書,把書讀透,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出處】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敘寫了作者自己的才學以及平生志向和抱負,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頓的窘狀,并且抨擊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和政治現實。全詩直抒胸臆,慷慨陳詞,是杜甫自敘生平的一首重要詩作。

4、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警世賢文之勤奮篇》

【譯文】

寶劍的銳利刃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挨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

【出處】

《警世賢文》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形式特點,對古人所言之理進行適當的取舍,同時提煉自身累積的人生感悟、民間采集的諺語民謠,反復增訂、刪改成書,更宜于今人研讀,堪稱當代人立身、立言、立行的新指引。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經》

【譯文】

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出處】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3. 關于“厚積薄發”的名言有哪些

1、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華羅庚 2、無論什麼事,如果不斷收集材料,積之十年,總可成一學者。——魯迅 3、知識和能力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要留意有扎實的基礎,要留意溫習和鞏固,不能急于求成。

——谷超豪 4、工作上的信譽是最好的財富。沒有信譽積累的青年,非成為失敗者不可。

——池田大作 5、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6、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朱熹 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0、沒有毫無道理的橫空出世,沒有大量的積累和感悟,是不會把事情做好的。

只有不停的進取,才能夠不丟人。——韓寒 11、空洞只能找東西來填補,不是用記憶,而是只能靠積累現在形成新的自己。

——兩儀式 12、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苦一份才華。——華羅庚 13、要成就一件大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

——列寧 14、有總是從無開始的;是靠兩只手和一個聰明的腦袋變出來的。——松蘇內吉 15、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