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中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句子是

解夢佬 0

1. 馬說里說明作者懷才不遇的句子是哪句

1 本文的中心論點(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系)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領起全文作用) 2 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3 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 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5 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6 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 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統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 全文的主旨句 中心句(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運用設問句表達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 9 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10 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征(千里馬有異于常馬的特征)的句子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11 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懷才不遇的人發的感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12 千里馬悲慘遭遇的句子: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13 寫食馬者愚昧無知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2. 《馬說》中表現作者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我個人認為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一句。

一、翻譯不同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認識(千里)馬啊!·

只從漢意來看,第一句更像是在闡明一個道理/、敘述一個觀點,偏在于議理。而第二句就有憤慨之情的外露,重于表達情感。

二、層次不同

馬說的全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正面寫“世有伯樂”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反面寫“世無伯樂”的危害性。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是為“世無人識馬”的慨嘆。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屬于第一部分,“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屬于第三部分,答案自然明了。

三、表現不同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是全文的中心論點,論述了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性的作用,從反向立意,更多的在于表達作者的論點。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是運用設問句更強烈的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對在位的封建統治著不能識別人才、摧殘甚至埋沒人才表達了強烈的不滿與憤慨,也表達了對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

四、以往考題

我也是一個剛學過馬說的學生,月考的考試篇目就是馬說,之前做練習題時發現,基本上答案是“千里馬常有”一句的理解性默寫都是從論點、論證的角度問的,而表情的和主旨的大都是“其真不知馬”一句,通過以往考試經驗的推斷,我覺得差不多是第二句。

以上都是個人分析與想法,不一定準確,還是考完試問老師更能透徹的理解這個問題~加油~祝你能考個好成績~O(∩_∩)O~

3. 馬說里說明作者懷才不遇的句子是哪句

1 本文的中心論點(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系)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領起全文作用) 2 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3 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5 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 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統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 全文的主旨句 中心句(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運用設問句表達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 9 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0 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征(千里馬有異于常馬的特征)的句子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1 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懷才不遇的人發的感嘆):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2 千里馬悲慘遭遇的句子: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13 寫食馬者愚昧無知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