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孔子勤奮自勉的句子

解夢佬 0

1. 有關于孔子自勵的名言、故事、詩句 (自己鼓勵自己的)

作者 名言

孔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孔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孔子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孔子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孔子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論語·憲問》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孔子:《論語·公冶長》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論語譯注》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衛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孔子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孔子 孔子曰:“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孔子 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孔子家語 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2. 表明孔子非常虛心的句子是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意思: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意思:多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個人可以作為我老師。

-----------------------------------------勿噴,勿拍,勿鬧事------------------------------------------------------------

3. 孔子名言(關于勤學苦練的)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

其他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陶淵明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揮幾分。天資的充分發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關于勤學的名言

惟日孜孜,無敢逸豫。 ——《尚書》

天將與之,必先苦之;天將毀之,必先累之。 ——劉向

4. 形容孔子讀書勤奮的成語什麼

形容孔子讀書勤奮的成語是: 韋編三絕

韋編三絕,讀音:wéi biān sān jué

釋義:孔子晚年很愛讀《周易》,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周易》竹簡的皮條斷了好幾次。后來用“韋編三絕”形容讀書勤奮。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譯文:讀《周易》,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周易》竹簡的皮條斷了好幾次。

例句:我們提倡韋編三絕的讀書精神,更提倡學以致用,期待創新人才的大量涌現。

用法:做謂語、賓語;指人讀書勤奮。

近義詞:三絕韋編、牛角掛書 、懸梁刺股

反義詞:偶一為之

擴展資料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后成書,便于閱讀。

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復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注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