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伴我行的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文明禮儀伴我行的句子有什莫啊

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

在當今的社會,上到國家元首互訪,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從政壇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閃耀著文明禮儀的光輝。 當我們接觸一個人之后,常常會給他一些評語:“這個人素質高,有風度”;“這個人有教養,談吐文雅”;“這個人太差勁,連句客氣話都不會說”;“這個人俗不可耐,滿嘴臟話”;“這個人太邋遢,衣服皺巴巴,連臉也沒洗干凈”……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

這樣的人,才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 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

有句老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說明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賴,在事業上才能獲得成功。

周恩來一生鞠躬盡瘁,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視察工作,離開當地時總是親自和服務員、廚師、警衛員和醫護人員等一一握手道謝。周總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學習的榜樣。

一些人認為,現代社會講個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禮儀沒關系,只要學習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現代社會的確尊重個人的選擇,自由度大了,然而對人的文明禮儀要求更高,因為文明禮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現代社會“大雅之堂”越來越多,誰也不會愿意成為難登“大雅之堂”的人。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

母親做好了飯沒告訴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飯前,必須先說一聲“那就不客氣了”。

孩子每次離家或歸家都有一套禮儀規矩。孩子每次出門都要和父親、母親說一聲“我走了”,每次回家進門都要說一聲“我回來了”。

日本孩子文明禮儀行為已成為他們的習慣。 在日本這個國家都有嚴格的禮儀習慣,更何況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年文化的歷史古國呢。

現在,我們國家對文明禮儀越來越重視,比如推行文明禮儀操;出版《文明禮儀普及讀本》;開展“首都市民文明禮儀風采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次我在街上,看見四個八、九歲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車移開,他們額頭上的汗珠一顆接一顆地往下流腸工斑繼職荒辦維暴哩,可他們無暇顧及。

看到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會被他們所感動。這件事足以證明我國文明禮儀教育取得的成績。

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莘莘學子去不斷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蘊、幽雅的談吐、得體的舉止,才能稱得上真正有內涵的美。

2. 文明禮儀伴我行的作文和好詞好句

禮儀

●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儒貝爾)

●頭銜愈大,禮儀愈繁(丁尼生)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有時間講究禮儀(愛獻生)

●如果把禮儀看得比月亮還高,結果就會失去人與人真誠的信任(培根)

●禮儀是在他的一切別種美德之上加上一層藻飾,使它們對他具有效用,去為他獲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與好感(洛克)

●舉行盛大的葬禮,與其說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說是為了滿足生者的虛榮(拉羅什富科)

●人間的面孔從未像在葬禮中看上去那麼世俗(喬·艾琪渥斯)

●一個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觀察的活動,我相信,他一定會在靈車上發現最愉快的表情(喬·斯威夫特)

●人們最看重的是特權,哪怕是主持葬禮的特權(詹·拉·洛威爾)

●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

●安上治民,莫善于禮(孝經)

●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論語)

●不學禮,無以立(論語)

●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傳)

●禮,天之經也,民之行也(左傳)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左傳)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

●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其心(元·許衡)

●禮義生于富足,盜竊起于貧窮(漢·王符)

3. 文明禮儀伴我行的詩句

文明禮儀伴我行

文明是一朵花,

一朵永久芳香的花。

我們用真誠去澆灌,用熱情來哺育,

讓禮儀之詩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里。

禮儀是一首詩,

一首淡雅清晰的詩。

我們用理解去融化,用關愛來撫慰,

讓禮儀之詩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里。

我們是跨世紀的少年,

我們要做新時代文明的代言。

雨露下,我們播撒文明的種子;

陽光里,我們裝扮心中的春天。

帶給別人一個微笑,別人給你快樂無限。

帶給別人一個溫暖,別人給你燦爛心情。

帶給別人一片真誠,別人給你深深思念。

送給別人一份謙讓,別人給你敬重萬千。

讓我們把春雷藏進隊鼓,

敲響時代的鼓點。

告訴祖國,

告訴媽媽,

文明禮儀伴我長大。

讓我們插上文明的翅膀,

飛向藍天,飛向未來

告訴太陽,

告訴月亮,

我們是新世紀即將展翅的雄鷹。

做文明的使者,

讓我們用微笑鋪設文明路;

做禮儀的少年,

讓我們用真心搭建禮儀橋。

文明禮儀伴我行,中華美德放光芒。

文明禮儀伴我行,到處盛開文明花

4. 有關文明禮儀伴我行的名言

1、禮貌是一種回收有禮貌的尊重的愿望。——拉羅什福科

2、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禮儀越周到越保險。——托·卡萊爾

3、禮貌之風為每一個人帶來文明、溫暖和愉快。——皮爾

4、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種植幸福的結果。——幸田露伴

5、文明的人為自己購置了馬車,而他卻失去了使用雙足機會。——愛默生

6、在宴席上最讓人開胃的就是主人的禮節。——莎士比亞

7、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赫爾岑

8、有兩種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禮貌。——歌德

9、懷著善意的人,是不難于表達他對人的禮貌的。——盧梭

10、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情感。——梅里美

11、禮貌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赫拉克利

5. 文明禮儀伴我行的格言

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于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里,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并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6. 文明禮儀伴我行的小故事

文明禮儀故事星期一,紅星小學開展了爭當雷鋒活動,全校的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唯獨小明卻當做耳旁風,理也不理,“鈴鈴”下課了,“哎呀!”一個一年級的小同學摔倒了,失聲痛哭起來,小明從他身邊經過,卻理也不理,正巧,小紅也正好經過,她急忙扶起小同學,還耐心地安慰他,小明見了,只顧在嘴里嘟囔“狗捉耗子,多管閑事!” “哦耶!放學了”小明和小麗一起趕公交車回家,他們發現一個老奶奶慢吞吞地走進了公交車,小麗趕緊站起來讓座,小明卻當做沒看見,若無其事地等車子到家,下車后,小麗問小明:“你為什麼不給那個老奶奶讓座呀?”小明表面上當做沒發生一樣:“我沒看見.”可心里卻在說:“我吃錯藥了呀!放著位置不坐,拱手讓給別人.” 一個星期,兩個星期,小明連一件好事都不做,還特別鄙視那些做好事的同學.在雷鋒活動的頒獎典禮上,一等獎的是小明的同桌小包,二等獎的是小敏,就連三等獎都是比小明成績還差的小強,小明氣憤極了,他趕緊跑到老師的辦公室,連報告都不說,就沖了進去,“老師,這不公平!為什麼小強的成績比我低都能評第三!”老師心平氣和的告訴他:“孩子,這不是光靠成績就能評獎的,重要的是,你要有一顆善良的心,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道德問題,如果你連這個問題都不懂得去做,那就算你有在再高的本事也不會有業績.”小明恍然大悟. 從此以后,小明做好事比誰都積極,大家都覺得他不再是從前那個懶散的他了.同學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道德不好,那就算你有再高的本事也不會有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