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外祖父家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童年第二章(來到外祖父家)內容概括

1、主要內容

雅科夫舅舅與米哈伊爾舅舅成天為了家產爭來爭去,幾乎一見面就吵。有一個把自己的妻子都打死了,他們倆見到我與母親,很害怕我與母親將家產搶走,吵得更厲害了。外祖父毒打外孫們表現得很兇殘,外祖父來病床看我,他的身世值得同情。

2、原著簡介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3、作者簡介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蘇聯文學的奠基人,也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杰出代表。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爾加河畔的一個木匠家中,幼年父母雙亡,寄居在開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后來外祖父破產,十歲的阿列克謝就在社會上流浪,當過各種雜工。雖然他只上過兩年小學,卻一直堅持勤奮自學,讀了許多書。加上他本人曾廣泛地接觸過社會生活,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終于使他成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高爾基的處女作是發表于1892年的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福馬·高爾杰耶夫》(1899)是高爾基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2. 童年中描寫外祖父的文段

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瓦爾瓦拉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諾弗哥羅德城.外祖父年輕時,是一個纖夫,后來開染坊,成了小業主.阿廖沙來到外祖父家時,外祖父家業已經開始衰落,由于家業不景氣,外祖父變得也愈加專橫暴躁.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斗毆.在這個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與人之間彌漫著仇恨之霧,連小孩也為這種氣氛所毒害.阿廖沙一進外祖父家就不喜歡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著敵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慫恿,把一塊白桌布投進染缸里染成了藍色,結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并害了一場大病.從此,阿廖沙就開始懷著不安的心情觀察周圍的人們,不論是對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難以忍受.他的母親由于不堪忍受這種生活,便丟下了他,離開了這個家庭.但在這個污濁的環境里,也還有另外一種人,另外一種生活.這里有樂觀、純樸的茨岡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節日的晚上,雅科夫就會彈吉他,奏出動人心弦的曲調.外祖母跳著民間舞,猶如恢復了青春.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歡樂又感到憂愁.在這些人當中,外祖母給阿廖沙的影響是最深的.外祖母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她知道很多優美的民間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親可愛,與人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則與之相反,它不愛人,總是尋找人的罪惡,懲罰人. 后來,外祖父遷居到卡那特街,招了兩個房客.一個是進步的知識分子,綽號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個優秀人物,他給阿廖沙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另一個是搶劫教堂后偽裝成車夫的彼得,他的殘忍和奴隸習氣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親在一天早晨突然回來了,她的變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開始,她教阿廖沙認字讀書,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漸漸地變得漫不經心,經常發脾氣,愁眉不展.后來母親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竭力避開大人,想一個人單獨生活.就這樣經過了一個夏天思考之后,他終于增強了力量和信心. 母親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經常挨后父打.貧困和疾病,吞蝕著她的美麗.由于她心境不好對阿廖沙常常表現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溫暖,在學校也受歧視和刁難.因此,在阿廖沙的心靈中,“愛”的情感漸漸被對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這時外祖父已經全面破產!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困苦.為了糊口阿廖沙放學后同鄰居的孩子們合伙揀破爛賣.同時,也感受到了友誼和同情.但這也招致學校的非難.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 這時候阿廖沙母親逝世,他埋葬了母親以后,不久便到“人間”去謀生.。

3. 《來到外祖父家》的讀后感500字

小說所寫的是19世紀沙俄統治時期作者童年經歷的苦難,它講述的是阿廖沙3歲到11歲時期的童年生活。

小說以一幅悲傷的場景開頭: 在昏暗的小屋子里,我父親躺在靠窗的地板上,他穿著白衣服,身子伸得老長;他光腳板的腳指頭,奇怪地張開著,一雙可親的手安靜地放在胸前,手指也是彎的;他那一對快樂的眼睛緊緊地閉著,像兩枚圓圓的黑銅錢,他和善的面孔發黑,呲著難看的牙,嚇了我一跳。

這段話充分的運用了外貌、動作等細致的描寫,為讀者刻畫出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痛苦。當我讀完這段文字后,心情無端地變得沉重起來,并且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閱讀,探究到底是怎樣的遭遇導致有了開頭這麼慘不忍睹的一幕。

后文寫的是 我 同外祖母和母親一起,搭上輪船,前往外祖父家。期間有一段話使我記憶深刻: 河面上是灰蒙蒙的濕霧,遠方是黑黝黝的土地,接著它又消失在霧里和水里了。周圍的一切在顫動,唯有母親把兩手放到腦后,靠著船壁僵直地站著,紋絲不動。她的面孔陰暗、鐵青,瞎子一般,她兩眼緊閉,老是一聲不吭,人完全變樣了,變成了一個新的人,連她穿的衣服我都覺得很眼生。

我久久沉浸于這一片段之中,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文段中所描述的場景,霎時只感覺到周圍的一切都毫無聲息,仿佛看到了母親心底無法言喻的孤獨與絕望的沉郁的情緒。那種感覺就像是生不如死一般,所有的痛與苦都只能自己默默承受、體驗。心,在滴血!

在章節的末尾,從一段外貌描寫中,我已經可以看出外祖父一家人的性格特點 自私!作者高爾基是這樣寫的: 外祖父和我母親走在最前頭。外祖父個子很矮,只到我母親肩頭,他邁著小碎步,走路很快。我母親俯視著他,同他并排走著,仿佛懸空漂浮著。兩個舅舅跟在他們后面,一聲不響。米哈伊爾舅舅黑頭發,梳得光溜溜的;雅科夫舅舅干瘦,像外祖父一樣,他一頭鬈發,頭發是淡黃色的;還有幾個胖女人,穿著很鮮艷;六個孩子年齡都比我大,都很文靜,不愛吵鬧。我走在外祖母和納塔利婭舅媽身邊。納塔利婭舅媽個子很小,臉色蒼白,藍眼睛,挺著大肚子,走走停停,喘著粗氣,小聲說: 噢喔,我走不動了!

本章是全書的開篇,故事的開始。作者以兒童視角來觀察描寫周圍事物,他并沒有意識到家庭巨變對自己的影響,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同時也揭露了主人公阿廖沙有著一顆善良、高尚、純潔的心。多次環境描寫的壓抑與低沉,也奠定了全書的感情基調,讓人于凄涼中看到些許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