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教經典語句有哪些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32626634,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恒也。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希言自然。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吉事尚左,兇事尚右。
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2. 關于道家修心的句子
1:無欲無為,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這些都是強調內心的凈化,與佛家的禪定一致。
2:知足常樂,老子強調自足者富。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就是強調要知足,知足者常 樂。否則 老是與別人攀比,只會致悲傷消沉,所以知足對減輕心理負擔是十分重要的,在當今物質欲,官欲 財欲高度膨脹的情況下,有了知足觀,就會什麼事都要適度,過分往往事與愿違。過分會帶來內心 緊張,所以只有知足才能有好的心態。
3:圣人之道,為而不爭。老子的不爭之道,就是告訴人們該爭時要爭,不該爭時不爭,現在有的人 事事必爭,無形中導致了心理高壓,所以對事業的成敗及身體的健康都會有很大的影響。人的一生 要須知要做的事很多,策劃好自己何時加何事,何時減何事,理應得到的就增加,不能求到的就堅 決減掉。這樣才能保護心態好。
4: 道法自然 ,萬事萬物均有自身的規律,我們只能順應規律,順應時代的潮流,促其 前進。不能違背 規律,否則就會引起心理不平衡,而影響了身體的健康。
拓展資料:
道家思想起始于上古時期,以伏羲為遠祖、黃帝為始祖、老子為道祖、張陵為教祖,道歷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了。
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但是主張清靜無為,反對斗爭。司馬遷之父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中評價古代道家為易行難知,事少而功多。
先秦各學派中,道家雖然沒有儒家和墨家有那麼多的門徒,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道家思想以其獨有的宇宙、社會和人生領悟,在哲學思想上呈現出永恒的價值與生命力。
道家第一原則:“道法自然”。順應自然,不要過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態度(三個層面)對待自然,對待他人,對待自我。所以會有“自然——釋然——當然——怡然”
參考資料:道家思想-百度百科
3. 道教經典語錄
不尚名、不尚利、不自貴、不自譽、不妒嫉、不妄語,不溺于音色美食。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道者德之體,德者道之用。 常道無名,唯德以顯之;至德無本,順道而成之。 下面說佛教的: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 誰入地獄。 再補充一個道教最強音: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
4. 道家經典語錄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同道者相愛,同藝者相嫉; 同與者相愛,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愛,同壯者相嫉。 常勝之道曰柔,常不勝之道曰強。
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之為禍。 道家經典格言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恒無欲以觀其妙。 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日極則仄,月滿則虧。 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革固則裂,齒堅于舌而先敝。 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
人有盜而富者,富者未必盜;有廉而貧者,貧者未必廉。 天地之道,極則反,盈則損。
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同道者相愛,同藝者相嫉; 同與者相愛,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愛,同壯者相嫉。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多言多敗,多事多害。 察見淵魚者不詳,智料隱匿者有殃。
日極則仄,月滿則虧。物極則反,命曰環流。
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 常勝之道曰柔,常不勝之道曰強。
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之為禍。
5. 有沒有好的佛學經典,道學經典的講的是人生感悟,等等的句子和書籍
金剛經:《金剛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屬于《大般若經》的第九會,是宣說般若空義的代表作之一。中國依鳩摩羅什譯本為流行本,一般所說的《金剛經》都指羅什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科判則依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法。《金剛經》古來依無著和世親的論釋為中心被理解,爾后由三論、天臺、華嚴、法相、禪、真言等各宗的觀點加以理解和發展。
法華經:《妙法蓮華經》說一乘圓教,表清凈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屬于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顯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五時教判中,屬于法華、涅盤之最后一時。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譽為「經中之王」。
抱樸子:《抱樸子》今存“內篇”20篇。論述神仙、煉丹、符箓等事,自稱“屬道家”;“外篇”50篇,論述“時政得失,人事臧否”,自稱“屬儒家”。“外篇”中《鈞世》、《尚博》、《辭義》、《文行》等篇有關于文學理論批評的內容。 <;抱樸子>;在道家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葛洪本人也被認為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對道家學派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年〉,葛洪寫成《抱樸子》內外篇。
南華經:《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為莊周及其后學的著作集。莊子,戰國思想家、哲學家。名周,宋國蒙(今安徽蒙城縣人,一說今河南商丘東北)。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漢書 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后來道家的作品。《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后世傳誦。
6. 求儒家和道家修身修心的句子,越多越好,最好來個總結
一、儒家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說:“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3、道,不同、不相為謀(正確斷句)。
現代對這句話多用引申義:道不同,指人生價值觀不同。論語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別。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吾日三省吾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65663535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檢討:為主人出謀獻計做到忠心不二了嗎?與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誠信了嗎?老師所傳授的東西經常溫習了嗎?”
二、道家
1、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
天地雖然很大,但它們的變化是均衡的;萬物雖然繁雜,不過它 們各得其所,歸根結底是同一的。
2、人有順逆之氣生于心,心治則氣順,心亂則氣逆,心之治亂在于道德,得道則心治,失道則心亂。
人的氣順與逆都在心里,心平就氣順,心情不好就氣煩,心的好壞又在道德之上,得道則心好,不得道就心煩意亂.積德就會有好報,造福蒼生,積怨恨只會埋下禍根。
3、君子之道,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
4、非寬大無以并覆,非正平無以制斷。
不淡定不能昭明賢德,不寧靜不能達成遠大目標,不寬容不能兼容并蓄,不仁慈寬厚不能心懷大眾,不正直公平不能明斷是非。
5、非淡漠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
7. 佛教和道教的經典語錄
佛教經典語錄 1、一切皆為虛幻。
2、不可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
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7、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8、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0、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道教經典語錄 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4.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7.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20.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21.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2.希言自然。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28.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30.吉事尚左,兇事尚右。
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
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35.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36.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39.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41.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42.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44.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49.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50.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