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賀敬之的回延安那些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賀敬之《回延安》 詩歌里面的修辭相當的簡單明了,主要是從民歌和古典詩詞取得藝術借鑒.采用民歌體形式寫成的激情澎湃的詩篇、詩人以赤子之心歌頌了養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跳動著的脈搏——對“母親”延安的那份永不氓滅的真情.
修辭主要有比喻,把“延安”比成“母親”“媽”.“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兩句用了擬人.“樹根根”等用了迭字.“一條條街道寬又平、一座座樓房披彩紅;一盞盞電燈亮又明,一排排綠樹迎春風”理解成排比或者對偶都可以.
一
心口呀莫要這麼厲害地跳,
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
手抓黃土我不放,
緊緊兒貼在心窩上.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
雙手摟定寶塔山.
千聲萬聲呼喚你,
——母親延安就在這里!
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
紅旗飄飄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紅腰帶,
親人們迎過延河來.
滿心話登時說不出來,
一頭撲在親人懷.
二
二十里鋪送過柳林鋪迎,
分別十年又回家中.
樹梢樹枝樹根根,
親山親水有親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
小米飯養活我長大.
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
手把手兒教會了我,
母親打發我們過黃河.
革命的道路千萬里,
天南海北想著你……
三
米酒油饃木炭火,
團團圍定炕上坐.
滿窯里圍得不透風,
腦畔上還響著腳步聲.
老爺爺進門氣喘得緊:
“我夢見雞毛信來——可真見親人……”
親人見親人面,
歡喜的眼淚眶眶里轉.
“保衛延安你們費了心,
白頭發添了幾根根.”
團支書又領進社主任,
當年的放羊娃如今長成人.
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
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
長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來革命大發展,
說不盡這三千六百天……
四
千萬條腿來千萬只眼,
也不夠我走來也不夠我看!
頭頂著藍天大明鏡,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條條街道寬又平,
一座座樓房披彩紅;
一盞盞電燈亮又明,
一排排綠樹迎春風……
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
母親延安換新衣.
五
楊家嶺的紅旗啊高高地飄,
革命萬里起高潮!
寶塔山下留腳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門!
棗園的燈光照人心,
延河滾滾喊“前進”!
赤衛軍,青年團,紅領巾,
走著咱英雄幾輩輩人……
社會主義路上大踏步走,
光榮的延河還要在前頭!
身長翅膀吧腳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親!
1956年3月9日,延安
2. 賀敬之的回延安那些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排比等,采用民歌體形式寫成的激情澎湃的詩篇,歌頌了養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對“母親”延安的那份永不泯滅的真情。
全詩抒寫詩人回到闊別十年的延安時的喜悅之情,贊頌了延安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貢獻和建國后的巨大變化。采用陜北信天游形式,語言質樸,感情熱烈。
擴展資料
1956年,詩人回到闊別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搖籃,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如今再一次見到它,感觸萬千,心潮澎湃,于是寫下了這首激情洋溢、膾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詩。作者突出了帶有陜北地方特點的事物,烘托了熱鬧氣氛。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歡聚一堂,共敘新舊歲月。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回延安
3. 從《回延安》中選五句精美語句進行賞析
《回延安》中第一句起興,有時候兩句詩興、比連用,或比興、夸張連用,并且通常要押韻。
例如,“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以“樹”起興,比喻詩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鄉親的血肉關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以“羊羔吃奶”起興,喻延安對詩人的養育之恩。
“楊家嶺的紅旗啊高高地飄,/革命萬里起高潮”,上句起興,使人聯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國擴展的革命形勢,下句緊接著使用夸張。“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上句起興,又兼有描寫環境的作用。
“信天游”中“興”的表現手法,往往給讀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間,使感情表達有更充沛的力量。擅用夸張也是“信天游”的一個特點,如詩中的“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長江大河起浪花”“身長翅膀吧腳生云,/再回延安看母親”等句。
再有擬人、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也是民歌中經常采用的,它們為這首詩增添了親切、活潑的感情色彩。
4. 回延安中什麼是信天游;找出文中運用比喻、夸張、擬人、排比等修辭
信天游是流傳在中國西北廣大地區的一種漢族民歌形式。
形式自由靈活,每兩句為一小節,押韻;有的一節表達一個意思,有的幾節組成一個部分,表達比較復雜的意思;調子自由,單純易唱;每段常轉韻,多用比興疊字和襯字。運用比興手法。
比喻:千聲萬聲呼喚你,——母親延安就在這里!夸張:千萬條腿來千萬只眼,也不夠我走來也不夠我看!擬人: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母親延安換新衣。 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排比:一條條街道寬又平,一座座樓房披彩虹;一盞盞電燈亮又明,一排排綠樹迎春風……。
5. 《回延安 》中通過景物和場面的描寫來抒情的句子
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
紅旗飄飄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紅腰帶,
親人們迎過延河來。
滿心話登時說不過來,
一頭撲在親人懷……
樹梢樹枝樹根根,
親山親水有親人。
羊羔羔吃奶望著媽,
小米飯養活我長大。
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
米酒油饃木炭火,
團團圍定炕頭坐。
滿窯里圍的不透風,
腦畔上還響著腳步聲。
老爺爺進門氣喘得緊:
“我夢見雞毛信來——可真見親人……”
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
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
長江大河起浪花。
頭頂著藍天大明鏡,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條條街道寬又平,
一座座樓房披彩虹;
一盞盞電燈亮又明,
一排排綠樹迎春風……
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
母親延安換新衣。
6. 回延安中運用了比性的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除了(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
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以“樹”起興,比喻詩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鄉親的血肉關系。
如“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這兩句以羊羔吃奶喻戰士成長,就十分親切、自然,它不光寫出了延安母親對革命兒女的養育之恩,同時也寫出了革命兒女對延安母親的眷戀之情,藝術形象新穎動人。再如“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等,這里是比,運用得貼切、自然,增強了詩的音樂性。
“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上句起興,又兼有描寫環境的作用。“楊家嶺的紅旗啊高高的飄,革命萬里起高潮”,上句起興,使人聯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國擴展的革命形勢,下句緊接著使用夸張。
“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這里是興,聯想豐富,感情深切,具有陜北民歌信天游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