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動作在寫人的心情的句子

解夢佬 0

1. 《三峽》寫出了寫三峽全景的句子

總寫三峽全景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秋景最突出的句子:“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側面寫夏日水流湍急的句子:“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正面描寫夏季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描寫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2. 酈道元在三峽中寫巫峽的句子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酈道元的《三峽》(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區區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

全文描寫隨物賦形,動靜相生,景中融情,情隨景遷,簡潔精練,生動傳神。 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著,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高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

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極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

“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夸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后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

“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字寫柏樹,“茂”字寫草。

“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凄涼。

作為描寫山水之作并非單純寫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凄異”托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布局謀篇。 一切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只都被阻絕了。“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凄異的叫聲持續不斷,在空曠的山谷里“哀轉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分別著墨。

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引用的詩句表現了漁人漂泊不定的悲傷,襯托了秋的凄涼。體現了作品的人文關懷。

作者介紹: 酈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長,北魏時期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人。散文家、地理學家。

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親酈范年少有為,在太武帝時期,給事東宮,后來以他優秀的戰略眼光成為了一個優秀的軍師,曾經做過平東將軍和青州刺史。酈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陽(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遷到這里)擔任過騎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將等中央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過冀州(今河北省冀縣)長史,魯陽郡(今河南省魯山縣)太守,東荊州(今河南省唐河縣)刺史,河南(今洛陽)尹等職務。

酈道元前半生,北魏正是鼎盛時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統一北方之后,經過獻文,文成等諸多帝王的勵精圖治,至后來的北魏孝文帝的積極改革,北魏國力日漸強盛。酈道元也跟隨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統一大愿的實現。

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從500年開始,國內矛盾又開始高漲起來,逐漸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鎮叛亂,四方叛亂揭竿而起。在國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時候,酈道元慷慨殉國。

長空孤雁鳴,秦山鳥悲歌,在流星閃過之時,一代英豪就此隕落。酈道元在做官期間,“執法清刻”,“素有嚴猛之稱”。

頗遭豪強和皇族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酈道元在奉命赴任關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蕭寶夤受汝南王元悅慫恿派人把酈道元一行圍困在陰盤驛亭(在今陜西省臨潼東)。

亭在岡上,沒有水吃,鑿井十幾丈,仍不得水,最后力盡,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兩個兒子一同被殺害。酈道元從少年時代起就愛好游覽。

他跟隨父親在青州時候,曾經和友人游遍山東。做官以后,到過許多地方,每到一個地方,都要游覽當地名勝古跡,留心勘察水流地勢,探溯源頭,并且在余暇時間閱讀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漸積累了豐富的地理學知識。

他一生對我國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調查、考證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寫了地理巨著——《水經注》,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