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幼兒動手能力的句子

解夢佬 0

1. 用一句話來描述小朋友的手工動手能力

玩具小汽車使得我們三個孩子樂壞了,蹲在地上玩得開心著呢。

當時大姨對我們三個孩子說,“將來大姨老了,你們要養大姨啊!”少不更事的我們不住地點頭。現在想想,確實有些汗顏。

話得說回來,我家還算是比較寬裕的,我們小時候是有玩具玩的,時不時的還有零食吃的。父母親給我們買的玩具我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鐵皮輪船、各種積木、塑料儲蓄小房子、游戲棒、飛行棋、洋娃娃、鐵皮的上發條后會跳動的青蛙、紅纓槍、整套小炊具……。

有一次,母親帶我上豫園玩,我看中了一個石雕小馬,很漂亮的喲,我鬧著要母親給我買,母親嫌貴舍不得,離開了商店,可我不高興了,噘著小嘴虎著臉,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了,母親是很寵愛我的,后來還是返回商店買下了我心儀的小石馬,記得那石馬的價格是一塊九毛八分。

2. 形容“孩子動手能力強”的成語有什麼

1. 心靈手巧 [ xīn líng shǒu qiǎo ]

心思靈敏,手藝巧妙。

2. 心靈手敏 [ xīn líng shǒu mǐn ]

心思靈敏,手藝巧妙。

3. 心閑手敏 [ xīn xián shǒu mǐn ]

閑:熟悉;敏:靈敏。 形容技藝熟練了,心里閑靜,手法靈敏。

4. 庖丁解牛 [ páo dīng jiě niú ]

庖丁:廚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5. 巧奪天工 [ qiǎo duó tiān gōng ]

奪:勝過。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形容技藝十分巧妙。

6. 鬼斧神工 [ guǐ fǔ shén gōng ]

像是鬼神制作出來的。形容藝術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

3. 幼兒教師怎樣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一、創造輕松愉快的環境,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要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必須設法為幼兒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使幼兒心情舒暢,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首先,無論幼兒的表達水平怎樣,教師都應抱著積極、鼓勵的態度,增強幼兒說的信心和勇氣。尤其是對少言寡語的幼兒,更應給予關心和幫助。同時應豐富幼兒的生活,為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和條件。例如:晨間接待幼兒入園時,教師觀察每個幼兒的表現及情緒變化,尋找話題與幼兒做一次簡單對話。又如: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做前說”——先說說自己的計劃、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構想去做;“做中說”——邊做邊說,借助說,推動游戲情節展開,豐富游戲內容;“做后說”——活動結束后,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對自己的活動做一個簡單的評價。

二、通過和幼兒進行有主題的“話題”,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選擇主題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一)據幼兒的知識經驗來確定談話的主題幼兒的知識經驗越多,談話的內容便越豐富。比如進行關于“春天特征”的談話,就必須在春天特征明顯的時候,在幼兒對春天特征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進行。談話時可從氣候、植物、動物以及人的服飾和活動等方面的變化著手,將春天的特征準確地描述出來,將春天的知識系統化。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概括力、記憶力,又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圍繞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確定談話的主題如參觀旅行后的談話,教師可以圍繞參觀對象的主要特征有順序地提問,讓幼兒按照參觀順序講參觀的印象。當然教師的提問要盡量明確、具體,富于啟發性和興趣性。在主題談話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充分發展幼兒的概括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

三、引導幼兒“講述”,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的“講述”是一種比談話復雜、周密的口頭語言表達方式,它要求幼兒用比較完整連貫的語言詳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講述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看圖講述看圖講述是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好方法,它容易引起幼兒講述的興趣,同時有利于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描述能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引導:1、提問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圖片,最終用恰當的詞語講述出圖片的內容來。這就要求教師事前要有充分的準備,想好了先問什麼,后問什麼,怎麼問。提問要注意三點:第一要圍繞圖片的主題;第二要有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從主要情節到次要情節,從具體到抽象;第三要有啟發性,促使幼兒積極思維,有利于發展幼兒的語言。2、示范1教師做好個別詞句、發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讓幼兒模仿著說。2幼兒說完后教師再用簡單、扼要、完整、生動的語言講述,講述后不要求幼兒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兒理解,會用自己的話連貫、完整地講就行了。看圖講述結束后,可以讓幼兒給圖片取名,以培養幼兒語言的概括能力。

(二)拼圖講述教師提供各種拼圖材料,如各種動物、幾何形體的圖形卡片,以及拼板積木、雪花積木、小太陽設計師積木等結構型玩具,讓幼兒自己拼插成各種立體結構的物體或畫面,然后進行講述。由于拼圖講述的內容是由幼兒自己創作設計出來的,用語言表達出來,既容易,又具有濃厚的興趣。拼圖講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兒邊玩邊講,動靜自然結合,這樣的方法符合幼兒好奇、好問、好動手的心理特點,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手、腦、口同時并用,能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三)繪畫講述美術課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由于畫面的內容是幼兒自己構思的,課后讓幼兒講述自己的畫面,能充分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利用捏泥、手工制作、剪貼畫等多種機會讓幼兒進行講述,發展幼兒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四)除以上三種方法外,聽音樂講述,排列圖片講述,看展覽講述等都是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好方法。

四、運用兒童文學作品,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故事、兒歌、繞口令、相聲等文學作品的語言簡練、生動而富于情感。教師通過講述這些文學作品,可以讓幼兒從中掌握描述自然現象、動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詞;可以學習一些描寫行為、動作及描寫人的心理活動狀態的動詞等。兒童文學作品生動的情節和形象的描述,能很好地幫助幼兒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幼兒期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幼兒階段是人一生中掌握口語最迅速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幼兒的言語,尤其是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會有驚人的發展,詞匯量增加極快。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任務,也是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的最終目標。

4. 如何寫關于鍛煉孩子動手能力的發言稿

各位老師、家長朋友們: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在座的每一位家長對我們三位年輕、漂亮的老師道一聲:您辛苦了!因為我們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都離不開你們的呵護與教育。

今天,能夠做為家長代表在這里發言,我感到十分榮幸,也感到有些慚愧。因為我相信,其實在座的很多位家長在如何更好地培養教育孩子方面應該比我更有發言權。

幾位老師說讓我談談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說真的我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就做一次引玉之磚把自己的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與在座的各位家長、老師交流一下。 我們常說: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以來是每位家長的期許。

在當今社會形勢下,我們的每一位寶寶基本都變成了家庭中的小公主和小皇帝,因此,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無疑也成了寶寶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此我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面對瞬息萬變飛速發展的時代,作為父母的我們都會唯恐自己的孩子落伍掉隊,因而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財力去開發孩子的智力。但是俗話說得好“做人,德是立身之本。”

對于孩子的培養,應該先從培養孩子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開始。人的根就是德,沒有了德,就像無根的花草樹木,就不會長成棟梁之材。

當然我們的寶寶年齡還小,不會明白一些比較深刻的大道理,但是作為爸爸媽媽的我們也應該讓他們在生活中懂得哪些是對的、該做的,哪些是不對的、不能做的,從小學會做一個懂禮數、有道德的好孩子。我覺得我們可以嘗試著這樣來做: 一、培養孩子的孝心和愛心,讓孩子從小學會感恩。

我家寶寶是個男孩,說實話在家里應該也是跟大多數寶寶一樣享受著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很多人的疼愛,最初的他也是比較任性、蠻橫。后來記得大約是一歲半左右時,他一次在廣場哭鬧著要座小汽車的事情讓我決定一定要想辦法試圖改變孩子這種不好的習慣。

后來,我經常跟他講一些小故事,有時也會編些故事(當然故事的主角就是他)問他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有時帶他到超市給老人買東西„„慢慢的,我發現寶寶真的變了,不再那樣驕橫無禮了,甚至,現在的他還會幫我端洗腳水,給我洗腳呢!其實,生活中讓寶寶學會感恩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還會有很多,只要自己做個細心人、有心人、創新人,就一定會發現,當 然最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榜樣。 二、多鼓勵、多表揚,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

獨立的能力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品質。它不是天生的,是必須從小加以培養的。

只要孩子能夠做的一定要讓他親自去嘗試。每當我家寶寶回家告訴我說:“媽媽,我們老師今天表揚我了!給我貼了小貼畫了!” “媽媽,今天我幫老師擦桌子來”這時我總會抱起他用手輕輕地拍拍并擁抱著小家伙表揚他說:“哦,是嗎兒子?你都快成比媽媽還能干的小大人了呀!”他總是會笑瞇瞇地很認真地點點頭說:“嗯!”不難看出他臉上洋溢的是一份自信,在這時候我會不失時機的說:“在家也要表現出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了爸爸媽媽也給你貼小貼畫。”

其實,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從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即可。比如讓她自已刷牙、洗臉、洗腳、疊衣被等等。

總之,不要認為孩子會越幫越忙,自己5分鐘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個小時都做不好,因此不讓孩子動手做事而萬事包辦。 三、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注意多陪伴孩子,與孩子的溝通。

可以說現在的每個孩子都不愁吃、穿、玩,生活上可以說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的為孩子創造更還得環境,但是我覺得生活在當今的競爭社會里的孩子們需要的的最好禮物不是衣服、玩具等東西,孩子最喜歡的最好的禮物或許是是父母的陪伴,這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父母應該為孩子多著想,每天多擠一點時間來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說說話。

讓孩子生活在愛和自由的空間里,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其實我們身邊有不少父母或忙于工作,或忙于生意,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或保姆看管。

其實我也是這樣,整天忙于學校的工作,能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也是寥寥無幾,但我一直堅持把能跟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要利用起來。跟兒子聊聊一天的事情、陪兒子一起將學習的兒歌變成他感興趣、好玩的動作創造性的背誦兒歌;讓寶貝當媽媽的小老師教媽媽認認生字;一起看看寶寶喜歡看的動畫片,并且故裝糊涂地讓他講講看到的內容;一起逛逛超市,陪著小寶貝體驗一下自主購物的樂趣„„時間長了,我慢慢地發現:我雖然沒有太多的時間給孩子,但是我和孩子的距離從來不曾疏遠,我們在一起的時間算的上是充滿游戲與智慧、溫馨與收獲的。

相信很多家長一定會和我的想法一樣,只要能讓孩子們從游戲中感受到生命的成長,只要想到游戲不僅可以帶給孩子健康體魄,聰明的大腦,堅韌的意志和更好的習慣,還可以增進親子感情,我們工作既時再忙也要陪著孩子一起游戲! 我家寶寶進入幼兒園已經一年多了,在這期間確實發生了許多變化,首先從生活習慣上,在進園以前什麼事都是我們父母包辦代替的,動手能力很差,現在回到家里換下 的衣服自己就疊放的整整齊齊,到吃飯的時候發。

5. 四歲幼兒的表達能力

3-4歲是幼兒語言發展最關鍵的時期,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教工作者的一項艱巨任務。

在教育工作中,要為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還幼兒一個自由的家庭式語言氛圍。 而利用文學作品培養幼兒良好的早期閱讀習慣更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

孩子在溫馨、寬松、自由的語言環境中,其語言的各方面能力及興趣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兒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長期的教育實踐已經證明: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

3-4歲孩子的語言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界的環境刺激,取決于教育的影響。為幼兒創設家庭式溫馨、寬松、自由的語言環境是發展幼兒語言的一個重要前提。

一、營造“兒歌生活化”的語言學習氛圍,提高幼兒的語詞敏感性 我國現代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這是承認一切非正式的東西都在教育范圍內,學前教育階段是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

強調寓教育于幼兒的生活之中,使生活無時不含教育的意義。 從一日來說,幼兒從入園起,晨檢、早操、作業、游戲……每個環節,每一項活動都是幼兒學習的過程,也是老師教育的機會。

《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將教育內容“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使幼兒在園所的全部生活,成為受教育的過程。”而兒歌因為其生動形象,通順易懂,富有節奏感,這些特點是易于幼兒理解與接受的有效手段。

我們將兒歌融入生活,使兒歌生活化,如:戶外活動時,老師可以說兒歌式短句:“小朋友走樓梯,慢慢走,輕輕走,小小手扶扶好,不能擠來不能推,一個跟著一個走。” 在這樣的自然情景下,幼兒無形中會習得積極的詞匯和短句,促使他們由說不規范,不完整的方言,向著規范的、完整的語言方向轉化,提高幼兒的語詞敏感性。

同時,在兒歌化的語言學習氛圍中,他們語言學習的興趣也有了很大提高。 二、增強“親子式交談”溝通情感,學習用語言與他人交往 初入園托班幼兒由于過度焦慮、緊張,會哭鬧,拒食等,老師除了可以用親一親、抱一抱、摸一摸等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來穩定幼兒的情緒,更應該在非語言溝通中納入語言溝通——交談。

有關研究也表明,情感得到滿足,情緒穩定,健康快樂的幼兒易早開口說話和經常開口說話,而成人與幼兒的交談則是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最佳方式。 3-4歲是幼兒語言迅速發展時期,又是依戀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期。

依戀是孩子與雙親之間形成的親密的持久的情感關系,對孩子的一生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親子式交談”就是與幼兒建立溫馨的家庭式的人際關系,并以母親般的愛心、耐心、細心,經常與幼兒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自由自在的語言交談,使他們在親子般的語言交流中既得到情感的滿足,又獲得語言發展。

案例(親子式交談):玲玲小朋友坐在一堆積木旁發呆,我走過去,摸摸他的頭坐到他旁邊:“玲玲,我和你一起搭積木好嗎?” 幼兒搖搖頭。 “我們一起搭成高樓吧”。

我邊說邊動手搭。 幼兒會動手參與。

我說:“對呀,就這樣,積木搭的高不高?” 幼兒拍手:“哈哈,積木高高嘍” “哎呀?積木倒了,去哪里啦”! “老師,積木掉了,矮凳下頭去了”。 老師:“原來,積木掉到椅子底下去了啦” …… 可見,在寬松自由的交談氛圍里,老師那富有情感的指導性語言為幼兒提供了良好的語言樣板,使幼兒在有意或無意的交談過程中模仿正確的發音感受新詞、句式練習表達。

此外,在與幼兒交談中,老師還應該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在具體的情景下,圍繞人、事、物(操作材料)展開交談。3-4歲幼兒對語詞的理解存在著一定的“語境依賴”,他們的語言是在一定的語境中產生的。

因此,教師應在操作游戲、生活指導、戶外活動中抓住機會與幼兒進行三言兩語的交談,從而使幼兒的動作符號、形象符號與語詞表征符號緊密地結合起來,學到如何構詞句、清楚表達意思。 2、耐心傾聽幼兒的表達,善于鼓勵,及時反饋。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3-4歲幼兒在交談中往往仍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常常會說一些讓人難以聽懂或羅羅唆唆的話語。

教師要對幼兒的話表現出興趣,耐心地猜測他們所要表達的意思。當幼兒詞不達意時,用接話的方式予以及時的反饋,包括示范正確的語音、進行適當的“填詞擴句”等,并用眼神、點頭、贊賞的語氣鼓勵幼兒,引導他們延續交談的話題。

3、使用“兒向語言”而非“小兒語”。國外有關文獻中把成人同幼兒自然交談的話語稱為兒向語言(簡稱CDS),即兒童化的語言。

他們指出,兒向語言是一種動態的話語,成人要了解交談對象當前的語言水平和認知能力,在交談中以略高一些的語法、語義和語言內容與其進行交談。 教師使用的兒向語可以是對幼兒語言的重復、擴充和評價,必須是幼兒能理解或經解釋能夠理解的規范的語言樣板,而不是小兒語(以音代詞、疊音代詞等)。

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幼兒從動作交流到口語交流,從字詞交談到句子交談,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在最近發展區迅速地、不斷地得到提高。 三、開展早期集體閱讀活動,豐富語言經驗3-4歲幼兒已經能夠認識到圖書里許多神奇、有趣的東西。

他們已經開始從喜。

6. 如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俗話說,心靈手巧十指連心,這說明了手和大腦有非常密切的關系。而我認為兒童的智慧在于他的手指上,所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培養幼兒動手能力有其重要的意義,第一、手的活動能促進大腦的發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心理活動(包括智力活動)是大腦的機能。一個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創造能力的強弱都取決于其大腦的機能是否成熟與發達。讓幼兒多動手就能促進大腦很大一塊區域的發展,當幼兒雙手活動時,指頭上的神經細胞會隨時將信息傳到大腦,因而加強幼兒手的活動是開發大腦潛在機能,培養創造性的重要環節。第二、手的活動能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我曾經教過一位名叫華華的小朋友,他本來具有很好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只是他不善于表達自己,沒辦法用語言流暢地表現他的創造力,給人一種愚笨的印象。針對華華這樣的表現,我訓練他用自己的巧手來表達他的思維與想象,讓他動手做一些手工,這樣就可以避免其言語能力差帶來的缺陷,他的創造力可以充分的發揮,從而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賞識,并能不斷的發展。第三、手的活動能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敢想敢干的大無畏精神和堅持到底的意志品質。從小培養幼兒動手能力,不僅讓幼兒獲得表現自己的創造力的機會,還可以使他對自己的聰明才智產生足夠的信心,養成他敢說敢干的精神和堅持到底的頑強意志,這些幼兒今后的發展將有深遠的影響。實驗證明,聰明的孩子與其從小酷愛手工活動不無關系,曾榮獲192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尼爾斯 玻爾,他在科學研究中的表現出的敢思、敢說、敢干精神和自信、頑強的態度與他在童年所受的家庭訓練以及他從小熱愛手工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

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需要提供各種結構材料,讓幼兒玩結構游戲。教師可以自己設計一些結構材料供幼兒游戲,如硬紙板、卡紙剪出各種幾何圖形的小塊塊,讓幼兒做拼圖游戲。

幫助幼兒從事手工制作,進行折紙、剪紙、穿珠子等手工制作,讓幼兒在這些活動中滿足好動的心理需要,實現他們的某些創造性設想,培養他的動手能力。

總之,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不僅能使幼兒獲得一雙巧手,更能促進其大腦的發育成熟,因而教師應注意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使幼兒真正成為心靈手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