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偶的詩句
擬人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李白《渡荊門送別》 比喻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相見歡》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過零丁洋》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對偶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低黃鸝一兩聲。 ——晏殊《破陣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反問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不知明鏡里,何處是秋霜?——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贈董大》 設問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觀書有感》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李白《清平調詞三首》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2. 【關于設問的句子或詩詞】
設問設 問為了引起別人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自問自答,叫做設問.設問除了能引起注意外,還能啟發讀者思考.例子(1):甚麼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為.例子(2):這人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是大明.例子(3):數學真的很難嗎?我看不是.設問 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確定答案,這種修辭方式叫做設問.運用設問,能引人注意,啟發思考;有助于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例如:①什麼是路?就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踏出來的,從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魯迅《生命的路》)②誰是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戰士,我覺得他們是最可愛的人.(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③啊,是誰,這麼早就把那親愛的令人心醉的鄉音送到我的耳畔?是誰,這麼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悅耳動聽的音樂喚來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個青年人.(峻青《鄉音》)④蔣介石總是要強迫人民接受戰爭,他左手拿著刀,右手也拿著刀.我們就按照他的辦法,也拿起刀來.這是經過調查研究以后才找到的辦法.這個調查研究很重要.看到人家手里拿著東西了,我們就要調查一下.他手里拿的是什麼?是刀.刀有什麼用處?可以殺人.他要拿刀殺誰?要殺人民.……(毛澤東《抗日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⑤日本日立公司電機廠,五千五百人,年產一千二百萬千瓦;咱們廠,八千九百人,年產一百二十萬千瓦.這說明什麼?要求我們干什麼?(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⑥老巖不是要在南方過年麼?為什麼提前回來了?一推門,我就看到了一個奇跡:一把褐色的樣式古樸的陶土瓦壺,在蜂窩爐上咝咝地冒著水汽.(葉文玲《心香》)⑦她像一只輕捷的小鳥一樣飛走了.她剛一走,我就后悔了.晚上,校門口---這不明明是約會嗎?萬一讓人看見了還講得清楚?她怎麼敢?到底有什麼事呢?對了,一定是想把那張照片要回去,可是照片還在呂宏手里哩!(張抗抗《夏》)上面例①和例②是一問一答;例③是二問一答;例④是連接三個一問一答;例⑤和例⑥是二問不答;例⑦是四問不答.前面四個例句中,先故意設問,然后再自己回答,是為了提醒讀者的注意,引起讀者深入思考;后面三個例句中,問而不答,目的是讓讀者去聯想,去回味.設問的基本特點是"無疑而問",在運用時首先要求我們對問題清晰明確的認識,心中有數,然后才能做到善問善答;還要立足全局,當問則問,不當問則止,這樣才能使行文不呆板、有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