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關于孝順的句子

解夢佬 0

1. 請問關于弟子規中關于孝的句子

《子弟規之入孝則》原文片段: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譯文: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 ,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里。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并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子弟規》出自清代李毓秀。

擴展資料:

《子弟規之入孝則》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

譯文:孔子說:“為人弟為人子的人進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順從兄長,行為時常謹慎、守信,博愛大眾,而親近仁者。在上述幾點全部做到之后,若有余力,則可研習六藝之文。”

《弟子規》是依據孔子教誨編成的學童生活規范,形式為三字韻語,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

2. 弟子規中有關孝的句子有那些

弟子規全文 〈總 敘〉弟子規 圣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入則孝〉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出則弟〉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后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近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3. 弟子規 中,有關孝敬父母的語句有哪些

孝的部分:〈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悌的部分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后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近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4. 【讓寫在家怎樣孝敬父母的,按照弟子規做的作文】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弟子規它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使我受益匪淺比如總序就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還有泛愛眾、則學文!總序部分概括地介紹弟子規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入則孝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的道理.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了解父母的好惡,力爭為父母生活的更好創造條件.在這些方面,我感覺自己做的還可以,為什麼說只是還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這是因為在大多數時間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時候在有些細節上還不夠注意,比如,有時父母教育我時,我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并要學禮、懂禮等等.我在尊敬師長方面做的很好,對于老師和長輩我都能做到見面主動問好,從內心去尊敬他們,但是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的不太好,離“兄弟睦”的要求有點差距,我會努力做的更好.謹和信的內容主要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著要端正,說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我感覺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較好,能夠以誠待人.但是在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方面做的不夠,有時東西擺放比較亂,而不經常收拾.另外,我在經常反省自己這方面做的不夠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評,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為只有經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掉缺點,從而使自己進步.泛愛眾、親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誹謗別人,不強人所難等等.今天,我就讀到了親仁這一部分,以后我會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讀完的,從我讀的弟子規當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我發現了自己的不少缺點,我一定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5. 帶孝字的關于孝順的詩句

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