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修行貴在修心句子

解夢佬 0

1.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人的修行最高境界句子,怎樣修行

佛門常講「開悟」。

什麼叫開悟?天天都知道自己的毛病,這個人就開悟了。能夠把自己的毛病改過來,就叫「修行」。

心地清凈平等,這人就「得道」了。 身心清凈,怎麼會生病?病從那里來的?病從身不清凈來的。

身怎麼不清凈?心不清凈,身就不清凈,什麼毛病都生出來了。 果然身心清凈,沒有理由生病。

修行就是對治自己的習氣。 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業消智朗,障盡福崇。

這樣往生極樂就沒有障礙了! 擴展資料: 宗教解釋 1.修養德行,成就道德。 李二和《流浪的夢》:“生活是最本真的,修煉是無須講求形式的。

時空中無處不教堂,無處不佛堂;無處不天堂也無處不地獄。” 2.宗教中為超凡脫俗、擺脫生死輪回而努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36133力的各種方法。

《蘇菲派經注》(釋):“蘇非派的修行方式不一,可分為肉體修行和精神修行兩種。” 俗語中將修行當作做好事,如認為舊時官廳中權力大容易做好事救人,故有“公門里面好修行”之說。

明·葉憲祖《金鎖記》:“禁長哥呀!自古道公門里面好修行。” 《野叟曝言》中獄官見文素臣查出隋氏被女禁虐待,跪地求告道:“公門中好修行,望老爺高抬貴手。”

道教是以陰陽五行來闡述天地萬物的規律,以五行生克來平衡修天地宇宙萬物與人類自然的和諧。 修行等于調治,萬法不離陰陽五行,五行在天為寒暑燥濕風,在地為金木水火土,在人身為心肝脾肺腎,在佛教為殺盜淫妄酒(貪嗔癡慢疑),在儒教為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

佛教看五行的陰面=殺盜淫妄酒(貪嗔癡慢疑),儒教看的是五行的陽面=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修行就是用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對治佛教的殺盜淫妄酒,用儒家的溫良恭儉讓。 對治佛教的貪嗔癡慢疑,回歸本根, 根在道教的金木水火土 ,也就是五行生克制化的方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修行 。

2.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就是修心.

不知道

苦即三界輪回生死苦惱之義,凡是有為有漏之法莫不皆含苦性,故佛經中說有無量眾苦,但就身心順逆緣境,總有三苦、八苦。三苦,從其逆緣苦惱,正受苦時,從苦生苦,名苦苦;從其順緣,安樂離壞時而生苦惱,名壞苦;生老病死剎那變異而生苦惱,即名行苦。八苦即: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和五盛陰苦。外有寒熱饑渴等苦惱之身苦,內有煩惱之心苦,所有諸苦皆歸苦諦所攝。

集諦

集謂積聚二十五有苦果之因,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由貪瞋癡等煩惱,造積善惡業因,能招感三界生死等苦果。

滅諦

又名盡諦,滅謂滅二十五有,寂滅涅盤,盡三界結業煩惱,永無生死患累。

道諦

道謂修戒定慧通向涅盤之道,總有七科:一、四念處,二、四正斷或四正勤,三、四神足或四如意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覺支或七菩提分,七、八圣道或八正道。此為三十七菩提助道品法。

編輯本段四諦辯說

兩重因果

四諦有兩重因果,苦為果,集是因,由苦集二諦成為世間生死因果;滅是果,道是因,滅道二諦為出世因果。即由造積有漏業因而感有漏苦果,由修有漏道因而證滅諦涅盤。如《涅盤經》卷十二:“有漏果者則名苦,有漏因者則名為集,無漏果者名為滅,無漏因者則名為道。”此即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之義。

基本教義

四諦是佛教的基本教義,是佛教各宗共修、必修之法。佛說四諦是要眾生了知四諦的真理,斷煩惱證涅盤,若專修四諦以求涅盤者,為行菩薩道。 苦為生老病死,集為集聚骨肉財貨,滅為滅惑業而離生死之苦,道為完全解脫實現涅盤境界的正道。

3. 為什麼說修行其實就是在修心

凈空法師---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與經典所說的相應,這是好的,是正確的;如果與經典講的不相應,我們自己一定要覺悟,我們錯了。錯了要趕快把它修正過來, 這叫修行。

1. 什麼叫修行?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過去我們沒有接觸佛法,沒有人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們的想法錯了,看法錯了,我們說法、作法都錯了,這是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招來六道三途的果報,錯誤行為變現這個境界;現在我們明白覺悟了,把這些錯誤行為修正過來。正確、錯誤的標準,我們不能不依靠佛法,所以對佛法要建立堅定的信心。佛是過來人,我們不相信過來人的話,相信誰的話?所以佛說的一切經,就是我們修行的標準。 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與經典所說的相應,這是好的,是正確的;如果與經典講的不相應,我們自己一定要覺悟,我們錯了。錯了要趕快把它修正過來, 這叫修行。

2. 所以修行,諸位同修要記住,不是每一天念多少部經,念多少聲佛號,磕多少大頭,不是的,那不是修行。那個作法可以說的什麼?信教。佛有四種經,「教理行果」,你只有一個;你自己修行的方法,「信解行證」,你也只有一個。

3. 我信教,理不懂,行沒修,雖然天天念經、念佛,還是胡思亂想,還是干一些損人利己,干這些事情。不但佛經里面講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你還在造罪業。所以信教不行,要解理;理解了還不行,要修行;修行才管用。修行縱然沒有證果,你決定不墮惡道。你是真修,修的功夫沒到家,到家就證果了;功夫沒到家,雖不 證果也必得人天福報,這是決定靠得住的。

4. 所以修行在我們整個學習過程當中,是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信教,相信老師的教誨;第二個階段是明理;第三個階段是修行;第四個階段是證果。佛說的教理行果,我們自己的功夫是信解行證,這是精進。這個精進跟前面五力的精進不一樣,那是講的通途法門,這是講的專門。你選擇一個法門,你選擇一部經典,一門深入,這個精進是講這個意思。我們在一生當中修學能不能有成就,這四個字是關鍵,「修行精進」四個是關鍵。

5. 諸位一定要明了,佛家常講開悟,常講覺悟,什麼叫開悟?什麼叫覺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叫覺悟,就叫做開悟;把自己毛病改正過來就叫修行,就叫功夫。這些名詞術語不能解錯了,不能夠解偏差了,我們發現有不少人說到修行,以為修行就是吃素,吃齋念佛那叫修行,這是很大的誤會。吃齋念佛是修行的樣子,他是不是在修還不知道。

6. 真正修行,真正有功夫,不一定吃齋念佛。佛家的法門太多了,八萬四千法門念佛只是其一,不用這個方法用別的方法也是在修行。所以一定要正確的理解,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一門深入,這才叫真精進。

7. 所以諸位就明了,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是什麼?修行,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這是真正的福報。一個真修行人,諸佛護念。諸佛如來五眼圓明,前面跟諸位講了,盡虛空、遍法界沒有看不到的,沒有聽不到的。真正發心修行,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連那些妖魔鬼怪都佩服你,都尊敬你,你了不起,他不敢惹你。真正修行人還有妖魔鬼怪來擾亂,你就可想而知,你是什麼功夫?連妖魔鬼怪都瞧不起你,你的功夫就可想而知。真有功夫的人,妖魔鬼怪尊敬你,即使冤家債主也不敢惹你,這些事理我們都不難懂。

4. 關于道家修心的句子

1:無欲無為,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這些都是強調內心的凈化,與佛家的禪定一致。

2:知足常樂,老子強調自足者富。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就是強調要知足,知足者常 樂。否則 老是與別人攀比,只會致悲傷消沉,所以知足對減輕心理負擔是十分重要的,在當今物質欲,官欲 財欲高度膨脹的情況下,有了知足觀,就會什麼事都要適度,過分往往事與愿違。過分會帶來內心 緊張,所以只有知足才能有好的心態。

3:圣人之道,為而不爭。老子的不爭之道,就是告訴人們該爭時要爭,不該爭時不爭,現在有的人 事事必爭,無形中導致了心理高壓,所以對事業的成敗及身體的健康都會有很大的影響。人的一生 要須知要做的事很多,策劃好自己何時加何事,何時減何事,理應得到的就增加,不能求到的就堅 決減掉。這樣才能保護心態好。

4: 道法自然 ,萬事萬物均有自身的規律,我們只能順應規律,順應時代的潮流,促其 前進。不能違背 規律,否則就會引起心理不平衡,而影響了身體的健康。

拓展資料:

道家思想起始于上古時期,以伏羲為遠祖、黃帝為始祖、老子為道祖、張陵為教祖,道歷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了。

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但是主張清靜無為,反對斗爭。司馬遷之父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中評價古代道家為易行難知,事少而功多。

先秦各學派中,道家雖然沒有儒家和墨家有那麼多的門徒,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道家思想以其獨有的宇宙、社會和人生領悟,在哲學思想上呈現出永恒的價值與生命力。

道家第一原則:“道法自然”。順應自然,不要過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態度(三個層面)對待自然,對待他人,對待自我。所以會有“自然——釋然——當然——怡然”

參考資料:道家思想-百度百科

5. 求佛教的修心語錄

修心訣 一、為什麼要修心? 二、本心被埋沒、失落的原因 (一)為形所役 (二)與世浮沉 (三)積業成障 (四)逐相而迷(沉) (五)隨想入陰 (六)作繭自縛 (七)瞞心昧己 (八)言多必失 三、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一)要知道自己的心--認知自己的心 (二)制心 (三)要常惺 (四)能舍 四、修心法要 一、為什麼要修心? 任何一個人升沉、苦樂、正邪……都是由心決定的。

人,是受思想支配,受認識指導。為什 麼要修行?因我們從出生以后,由于自我意識的伸張,主觀意念把一切問題、現象、事實都扭曲了,如果不修行,便一直扭曲下去,活的環境是個變態的環境,心,是個走了樣子的心。

不修心,會活得很苦。 談到修心,先搞清楚修的是哪一顆心?自己有幾個心?用分類法,起碼有兩種。

儒家說:有人 心,有道心。 佛說:心為惡源。

又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由此可知,心有兩種。

這兩種心并不是用解剖學解剖出來的,而是我們自出娘胎這二種心就開始形成;十多歲時,雛形大體完成,受完教育以后,進入社會工作,人心不斷地增強,道心不斷地被埋沒,如果說我們一生下來便是道心,那也不是事實。佛說:心為惡源。

又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不是矛盾?不是,心為惡源的心是妄心、是人心。能夠作佛的心是真心,是本心。

人心是怎麼形成的? 它是由根、塵相對,第七識的自我意識,第六識的分別意識,透過五官的采集、見取、納入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表層意識”;在本心的表層上覆蓋了一層塵垢,這塵垢便是我們經 常認為的“自我”。 佛說無我,是針對著我們的表層意識,說這不是你,根本沒有你。

如果你認為這就是自己, 或自己的心,是絕對不正確的。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心,是原本的心,是摩訶般若,是心的原態,也是生命的共相。

這個 心本自具足,本自光明,本自圓滿,是不須要修的。 須要修的是什麼心呢?是我們的“表層意識”。

表層意識掩蓋、埋藏了我們真實原本光明、圓滿、一切具足的本心,要修的就是這個虛假妄 心--表層意識。 古人說:“借假修真”,不是借肉體修法身,而是借我們虛偽的意識來修正、恢復、發掘出 自己原本的真心。

如果問:你有心沒有?你一定會說:我有心,我知道,我清楚,我不會把口袋里錢送給不相 干的人。我吃飯也不會吃進鼻孔里。

我清明在躬,很有理智……。 這并不正確,你是有一顆心;但是你現在沒有心。

你原本的真心被六塵覆蓋住了、埋沒了,而你那個表層意識虛假的心,又支離破碎,四分五裂,欲振乏力,不起作用了。為什麼?因為你缺乏一個完整、統一的心--昨天決定的事,今天你會否定;上午決定要做的事,下午又不做了。

你的理智時常和情感交戰,欲望和 德性交戰,你的心是矛盾的,不是統一完整的。 所以,修行,首先要把這個支離破碎、四分五裂的表層意層意識修好。

真心不用修。如果表層意識原本是好的,佛不會講“心為惡源”;《尚書·大禹謨》亦不會說“人心惟危”。

所以表層意識是我們要修的對象;不但要修,而且大部分要揚棄。“借假修真”的前提必須先具備一個完整統一的“表層意識”;而且要給它開個孔道,讓原本的真心出頭來主宰這個統 一的表層意識。

如此,才有修心(行)的可能;否則,便是流于空談。 二、本心被埋沒、失落的原因 真心被埋沒,真心給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塵所覆蓋,主要由于我們沒有認知它、肯 定它、珍惜它,其錯誤原因如下: (一)為形所役 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就是為這個肉體服務,我們所有的念頭動機,都是根據肉體產生,古人說這叫“軀殼起念”,明明它是不永恒,不可貴,死了不多久就發臭,是具臭皮囊,但是我們卻一生都在為它服務,做了它的奴隸。

絕大多數人,以大部分時間來侍奉這個肉體;給它吃,給它穿,它不美,要它更好看。所有患得患失,功利追求,都是為了這具肉體。

你的心既然做了肉體的奴隸,你的心就會因為被忽視而漸漸地遺忘、迷失、沉沒在虛幻里了 。 (二)與世浮沉 人,大多沒有當家作主的意志。

有些人寫自己的傳記,說他曾經做了些什麼,那是大言不慚,那并不是他做的,是周遭的環 境為他安排、逼他做的,一如趙匡胤,黃袍加身當皇帝;又如黎元洪,從床底下被拉出來做 督都。 大多數人都是如此,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都沒有當家作主,都沒有自己人生的方向,都只 是被環境所驅使,要他怎樣,他就得怎樣。

這就是與世浮沉--時間過去了,他的生命也腐 蝕、消失了。 因此,看相算命者大行其道,大多數人都被算定了,一生都擺不脫命運的支配。

其實,是大 多數人都不肯自己當家作主而與世浮沉,原本的自己真心才被淹沒,不起作用的。 我們看了《了凡四訓》以后,就知道人是可以當家作主,可以改變并主宰自己的命運的。

佛 經上說:“種子變,則命根變。”只要你發心,你的本質變了,素質提升了,頑鐵忽然變成 黃金,價值自然就不同了。

我們修心,最重要的就是糾正、改變這一點;如不改變這一點,人就不可能成佛,就不可能 在茫茫業海中脫穎而出了。 (三)積業成障 業,是思想行為的總合,一如公司的業績。

為什麼叫各位反省?因為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