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恐龍的句子有哪些

解夢佬 0

1. 描寫恐龍的句子有哪些

1. 在黃昏時,大部分恐龍已經休息了,可最聰明的恐龍—傷齒龍才剛剛出來覓食。傷齒龍和馳龍一樣,是小型肉食恐龍。傷齒龍的大眼睛有助于它在黑夜中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和蜥蜴。

2. 恐龍的種類很多,科學家們根據它們骨胳化石的形狀,把它們分成兩大類,一類叫做鳥龍類,一類叫做蜥龍類。根據它們的牙齒化石,還可以推斷出是食肉類還是食草類。這只是大概的分類,根據恐龍骨胳化石的復原情況,我們發現,其實恐龍不僅種類很多,它們的形狀更是無奇不有。這些恐龍有在天上飛的,有在水里游的,有在陸上爬的。

3. 翼手龍生活在白堊紀,它們的骨胳在歐洲被發現。翼手龍并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過22厘米左右。但是風神翼龍的翅膀卻長達12米,像公共汽車那麼大。美國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種翼龍,它的翅膀長達15米以上,如果我們今天能看到它,說不定會以為是飛機在天上飛呢。很多會飛的鳥龍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們好像用一雙手撐起巨大的翅膀,于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們的一大特點。有人認為,后來的鳥類就是由它們演化來的。

4. 薄板龍是最長的蛇頸龍,全長可達15米。它的脖子大約為軀干的兩倍。它們與陸地上的恐龍和空中的翼龍是近親,也用肺呼吸空氣,一般也產卵。它們是海洋中的霸主,有些長著鋒利的牙齒,為的是捕食其他魚類。

5. 在一片樹林中,有許多恐龍,其中有劍龍,它的個子很高,也很壯,還對著天大聲吼;有雪龍,它又高又胖,尾巴又粗又長;有小板龍它的媽媽,板龍媽媽高,小板龍矮,比我還矮,才到我的頸部。有霸王龍,它的力氣非常大,尾巴一甩能打倒一座房子。我很高興,費了好大的勁偷偷地爬到霸王龍頭上,哇,真高呀!一伸手,快摸到藍天了。霸王龍發現我在它的頭上,把脖子一擺,想摔死我,我就使勁一滾,滾到了草地上,好險!還有翼龍,它會飛,也會走,還會爬樹,它爬樹的時候。。我醒了。

6. 脊背龍,因背上長有一個碩大的帆狀物而得名。它是最大的食肉恐龍,身長17米,體重18噸,比霸王龍還要大一半;它的兩個大爪子是它捕獵的得力武器。

7. 到了恐龍園門口,我看見門口擺著一只巨大的電動塑雕恐龍,它有時會眨著閃閃發亮的眼睛,有時會甩著長長的尾巴,有時會朝著過往的人群大聲地吼叫。地上的瓷磚還刻著霸王龍、三角龍、鴨嘴龍、梁龍等等,它們可愛極了。

8. 我又走,發現了一些很小的恐龍,一查書,才知道這是傷齒龍,我驚慌了,輕輕地離開,不幸,被一塊巨大的石頭打中了頭,我叫了一聲,被傷齒龍聽見了,它們沖過來,我使出全身的力氣,飛快地跑著,傷齒龍也跟來了,忽然,有一些傷齒龍跑到了我的面前,,一只甲龍沖了出來,它以為傷齒龍攻擊的是它,甲龍把尾巴一甩,沒有一只恐龍敢沖上去,都走了。

9. 唯一幸存的是空中飛行的恐龍物種,它們逐漸進化形成現今的鳥類。英國愛丁堡大學地質科學院的史蒂夫-布魯薩特博士說:“恐龍是‘糟糕運氣’的受害者,當時地球遭受一顆巨大小行星碰撞,正值恐龍生態系統處于最差時期,恐龍很容易遭受攻擊傷害。這項最新研究有助于澄清解釋恐龍滅絕之謎。”

10. 說到恐龍,人們往往想到兇猛的霸王龍或者笨重、遲鈍的馬門溪龍;談起鳥類,我們頭腦中自然會浮起輕靈的鴿子或者五彩斑斕的孔雀。

11. . 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有六頭大象那麼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

2. 描寫恐龍的句子

1說到恐龍,人們往往想到兇猛的霸王龍或者笨重、遲鈍的馬門溪龍;談起鳥類,我們頭腦中自然會浮起輕靈的鴿子或者五彩斑斕的孔雀。

二都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來發現的大量化石顯示: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2恐龍,這些奇特的動物生活在遙遠的兩億多年前,那時地球上遍布大片大片的沼澤,深谷里、山坡上,到處都覆蓋著茂密的森林。

在這個綠色的樂園里,生活著不計其數、又無比奇特的動物——恐龍。當時,這些地球上的主人,它們到處漫游,足跡遍及整個世界。

3.恐龍是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于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

4. 梁龍的身體很長,從頭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來,好像是一架移動的吊橋。5. 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有六頭大象那麼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

6. 魚龍長得很象今天的海豚,翼龍展翅高飛時好像一架翱翔的飛機。7. 霸王龍腦袋大,身子小,牙齒像鋒利的匕首。

別看它的前肢短小,跑起來速度很快。8脊背龍,因背上長有一個碩大的帆狀物而得名。

它是最大的食肉恐龍,身長17米,體重18噸,比霸王龍還要大一半;它的兩個大爪子是它捕獵的得力武器。9 恐龍是所有陸生爬行動物中體格最大的一類,很適宜生活在沼澤地帶和淺水湖里,那時的空氣溫暖而潮濕,食物也很容易找到。

3. 描寫6種恐龍的句子和段落有些

1.說到恐龍,人們往往想到兇猛的霸王龍或者笨重、遲鈍的馬門溪龍;談起鳥類,我們頭腦中自然會浮起輕靈的鴿子或者五彩斑斕的孔雀。二都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來發現的大量化石顯示: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2.恐龍,這些奇特的動物生活在遙遠的兩億多年前,那時地球上遍布大片大片的沼澤,深谷里、山坡上,到處都覆蓋著茂密的森林。在這個綠色的樂園里,生活著不計其數、又無比奇特的動物——恐龍。當時,這些地球上的主人,它們到處漫游,足跡遍及整個世界。

3.恐龍是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于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

4. 梁龍的身體很長,從頭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來,好像是一架移動的吊橋。

5. 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有六頭大象那麼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

【簡介】:

恐龍(英文名:Dinosaur) ,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 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并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非鳥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如今僅存鳥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可“鳥類屬于恐龍”的說法。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厘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兇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統治了地球大約8000萬年(1.44億年前---6500萬年前)

4. 描寫恐龍外貌的作文

實際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發現禽龍之前,歐洲人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 直到發現了禽龍并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了這是一種類似于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 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爵士(1804-1892)用拉丁文給它們創造了一個名稱,這個拉丁文由兩個詞根組成,前面的詞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后面的詞根意思是“蜥蜴”.恐龍復原圖從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 我們中國人則既有想象力又有概括力,把這個拉丁名翻譯成了“恐龍”.恐龍根本就不是蜥蜴,雖然它們都屬于爬行類動物.但是,在種類繁多的爬行類動物大家族中,恐龍與蜥蜴的親緣關系可是相差得遠呢!在1862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其相似,差別在于始祖鳥化石有明顯的羽毛痕跡(美頜龍雖然也有羽毛,但它們很原始),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自從1970年以來,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系后代.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唯一幸存發展至今的恐龍,而少數科學家甚至認為它們在生物學中應該分類于同一綱之內.鱷魚則是另一群恐龍的現代近親,但兩者關系較恐龍與鳥類遠.恐龍、鳥類、鱷魚都屬于爬行動物的初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首次出現于晚二疊紀,并在中三疊紀成為優勢動物群. 在20世紀前半期,科學家與大眾媒體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但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并可能有社會行為.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系的證據,支持了恐龍溫血動物的假設.最古老的爬行類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賓夕法尼亞紀』(31000萬年前—27500萬年前).追本溯源,當系由兩棲類演化而來.兩棲類的卵需在水中才能開始發育.爬行類演化出卵殼,可阻止水分散發.此一重大改革,使得爬行類可以離開水生活. 從2億4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爬行類成了地球生態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稱爬行類時代.大型爬行類恐龍即出現于中生代早期.植食性的梁龍和迷惑龍,是體形與體重最大的陸棲動物.霸王龍是最大的肉食性恐龍.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魚龍與蛇頸龍及生活于空中的翼龍等. 爬行類在地球上繁榮了約1億8千萬年左右.這個時代的動物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龍.人們一提到恐龍,眼前就會浮現出一只巨大而兇暴的動物,其實恐龍中亦有小巧且溫馴的小恐龍. 恐龍屬脊椎動物爬行類,曾生存在中生代的陸地上的沼澤里,后肢比前肢長且有尾.其中有許多種好食肉,許多種好食草.其中體態很小的種類,類似最古之鱷及喙頭類,較高級的種類與鳥類相似. 研究恐龍,全憑化石.古生物學家借助其化石,推測其形態及習性.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恐龍就像現生的動物一樣: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兩條腿走路;有的以四條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動物;有的皮膚光滑,有的皮膚上有鱗或骨板,更多的有羽毛.其共同相似之處是:所有的恐龍,腦子都很小(除了鳥及部分肉食恐龍),蛋下在陸地上(所有的恐龍都是如此).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居住著一群奇特生物---恐龍.它們稱霸地球,生存了近一億七千萬年之久,最后卻神秘地滅絕了.今天我們所知有關恐龍的一切,都是由恐龍化石得來的.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近一億七千萬年的時光,在這麼漫長的時間里,地球的環境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原本連成一整片的盤古大陸逐漸漂移,分裂成為如今我們熟知的形態.這些地球板塊漂移到全球各處后,氣候環境也跟著發生了改變.在恐龍時代早期,蕨類植物構成的矮灌叢是地球上主要的植被.板塊漂移,再加上氣候變化,使得地球上的植物種類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不過,由于這些變遷是在非常漫長的時間內逐漸形成,因此生長其中的動物依然能夠適應得很好.但是到了恐龍時代晚期,由于氣候變得干冷,地球上出現了沙漠,由于地球板塊的漂移,造成高山隆起,深谷下沉,使得環境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編輯本段]恐龍滅絕 傳統觀點: 1.可能是因為小行星撞擊或地殼運動帶來的火山噴發或氣候變化和食物不夠. 2.可能是因為地表產生變化、植物變少,恐龍不適應環境變化,無法與在發展的鳥類哺乳動物爭食物,慢慢從地球上消失了. 3.物種斗爭說.恐龍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出現了,這些動物屬嚙齒類食肉動物,可能以恐龍蛋為食.由于這種小型動物缺乏天敵,越來越多,最終吃光了恐龍蛋. 4.大陸漂移說.地質學研究證明,在恐龍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陸只有唯一一塊,即“泛古陸”.由于地殼變化,這塊大陸在侏羅紀發生的較大的分裂和漂移現象,最終導致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恐龍因此而滅絕. 5.地磁變化說.現代生物學證明,某些生物的死亡與磁場有關.對磁場比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時候,都可能由此滅絕.由此推論,恐龍的滅絕可能與地球磁場的變化有關. 6.被子植物中毒說.恐龍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漸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沒有的毒素,形體巨大的恐龍食量奇大,大量攝入被子植物導致體內毒素積累過多,終于被毒死了. 恐龍滅絕原因新說: 1瘟疫。

5. 關于恐龍的詩句有哪些

恐龍,這或許是了然命運結構。

深得時光本意的物種,我是在一本筆記本里,一部小說里,一冊地理書頁里,一種百科全書里,多次見過它。并記住了它的名字,我把它鑲嵌在,我幾首和更多的詩篇里。

漸漸的,我覺得,它脫離了動物的爬行和鳴囀;變成了,一個被瞥見的。時光背影,一個被洗褪的。

有關命運相定律的名詞,它本身已經匿而不見了,甚至作為一個物種之名也在動物學卷宗,爬行動物辭典。和各類語言手冊中消失。

當一個小孩指著恐龍,向我打聽何為恐龍時,我無法向他描繪。作為巨大的爬行動物,嗓音姿態和習性。

我也再沒有從哪一頁書或博物館。為他找到相關的圖象,標本和說明文字。

于是,在我們中間,恐龍變成了遺忘和遺失之物種。 它猶如一塊黑板擦,爬行在頭蓋骨弧形的,腦之穹窿,抹去命運和時光的粉筆字跡。

而這種抹去,亦即時光和命運,時光中的命運。 恐龍:恐龍是中生代時期的一類爬行動物,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

它們主要棲息于湖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并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