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海一課中的比喻句與擬人句
比喻:
①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這是暗喻(“是”為比喻詞),喻大興安嶺林木之多。把起伏的“群嶺”比作林海的“波浪”,使“靜”物富于“動”感,構成了極為生動的畫面。此外,“林海”,即“森林的海洋”,本體是“林”,喻體是“海”,兩者壓縮成偏正短語(定+中),省略比喻詞,這種修飾性比喻也屬于暗喻。
②是的,這里是落葉松的海洋。《林海》
——“落葉松的海洋”也構成定語+中心語的偏正短語,也是暗喻(同時兼有“夸張”意味),極言落葉松之多、松林面積之廣,與課題“林海”二字緊緊扣合。《林海》
擬人:
①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大興安嶺的特點:“溫柔”。這是與秦嶺的高大險峻,“孤峰突起,盛氣凌人”相比較而言的,作者的感情傾向十分明顯。這種賦予人格化的語言,能啟發讀者聯系社會生活中人與人的相處關系展開聯想,富有教育意義。《林海》
②在松影下開著各種小花,招來各色小蝴蝶——它們很親切地落在客人身上。
——通過擬人手法,寫出了小蝴蝶對小花的喜愛,正好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共鳴。《林海》
2. 用群山寫比喻句
用群山寫比喻句可以是:
1、遠處,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綠樹成陰,又有花兒映襯,把整個山峰打扮得分外妖燒。
2、俯瞰足下,白云迷漫,環視群峰,云霧繚繞,一個個山頂探出云霧外,似朵朵芙蓉出水。
3、仰望天湖山,只見那嵯峨黛綠的群山,滿山蓊郁蔭翳的樹木與湛藍遼闊的天空,縹緲的幾縷云恰好構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畫。
4、群山都落在腳下,顯得空曠高遠,高得可以同月牙兒拉手,同太陽親臉。
5、兩岸的山峰變化成各種有趣的姿態:有時像飄灑的仙女,有時像持杖的老翁,有時像獻桃的猿猴,有時像脫韁的野馬。
6、居高放眼看去,天際屹立著皚皚的雪山冰峰,在陽光下十分耀眼.
7、十渡的山雖沒有峨嵋的嬌姿、華山的險峻,也比不上泰山的挺拔、桂林山峰的奇異,但它卻有自己獨特的風韻——樸實無華
8、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雄偉山峰,有的像巨人,有的似駱駝,有的如駿馬,形態各異,險峻陡立。
9、路兩邊群山起伏,林海莽莽,在綠色的林海中間還點綴著一簇簇小黃花。
3. 《林海》這棵2~5自然段 的3個景色 各個重點詞句 和總體印象
分嶺、林、花三個方面描寫了大興嶺的景物特點——興安嶺的“嶺”多而溫柔,興安嶺的“林”多似海,興安嶺的“花”多而美麗。在作者的眼里,興安嶺簡直成了一位善于打扮的姑娘——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作者由眼前大興安嶺的外在美很自然地聯想到它的內在美,揭示出它美得并不空洞——它為祖國提供了大量的優質木材,與建設結為一體,第二次講到了叫人心中感到親切舒服。最后,作者由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巧妙地從“興安”之名聯想到興國安邦之義,第三次講到了使人感到親切舒服。三次“親切舒服”,感情逐步升華。全文字里行間無不洋溢著作者對大興安嶺深深的愛,無不充滿著作者的真情實感。作者的這種情感正是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真實表現
句子一:看,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
分析:海指什麼?(落葉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麼?(俏麗的白樺。)
句子二: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分析:這個帶問號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寫出了作者對大興安嶺喜愛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