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喻寫愁的句子

解夢佬 0

1. 用比喻寫愁的詩句

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玉樓春 紅梅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行香子 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謝新恩

庭空客散人歸后,畫堂半掩珠簾.林風淅淅夜厭厭。小樓新月,回首自纖纖。

春光鎮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窮?金窗力困起還慵。一聲羌笛,驚起醉怡容。

采桑子 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菩薩蠻 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2. 你知道哪些寫愁的詩句,請舉例并說明其特點

店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添字采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虞美人•聽雨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以雨寫愁,雨的點點滴滴,不舍晝夜.雨的絲絲縷縷、密密麻麻、烘托出詞人以淚洗面、苦度時日的傷心和苦痛. 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青草湖中萬里程,黃梅雨里一人行.愁見灘頭夜泊處,風翻暗浪打船聲.——唐·白居易《浪淘沙》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唐·白居易《長恨歌》 【浣溪沙】北宋-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 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 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閑掛小銀鉤. 秦觀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描花繪雨,比喻巧妙,別具一格.詞人不說夢似飛花,愁如細雨,而說飛花似夢,細雨如愁,化具體為抽象,變有限為無窮,給人留下新奇玄奧、浮想聯翩的藝術空白.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 賀鑄的“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中,詞人將愁化為具體的形象來描繪,用江岸如煙的青草、隨風蕩漾的柳絮,江南梅熟時的連綿陰雨來比喻閑愁的多 春日釀成愁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柳如是《金明池》)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晏殊 晏殊的“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寫盡棄婦的離愁相思之苦.三月的春雨,淅淅瀝瀝,如絲如縷,綿綿不盡,如煙似霧,纏綿難遣.這正與棄婦心中愁腸百結、揮之不去的苦恨情緒相似.。

3. 描寫最多的愁的詩句請問描寫最多的愁詩句是什麼

南唐·李煜《虞美人》虞美人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作者】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稱南唐后主.即位后對宋稱臣納貢,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則窮奢極欲.975年,宋軍破金陵,他肉袒出降,雖封作違侯命,實已淪為階下囚.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卒.據宋人王至《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藥所毒斃.他精于書畫,諳于音律,工于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后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后人將他與李璟的作品合輯為《南唐二主詞》.【注釋】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②了:了結,完結.③砌:臺階.雕闌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④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⑤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品評】此詞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于是李煜的絕命詞了.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于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并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范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4. 關于愁的名句以及他的賞析

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詞以明凈、凝練、優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難怪前人贊譽李煜的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全詞虛設回答,在問答中又緊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寫得自然而一氣流注,最后進入語盡意不盡的境界,使詞顯得闊大雄偉.。

5. 李煜《相見歡》這首詞中“—,—,—”用巧妙的比喻寫“愁”

這幾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用絲喻愁,新穎而別致.前人以“絲”諧音“思”,用來比喻思念,如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絲”來比喻“離愁”,別有一番新意.然而絲長可以剪斷,絲亂可以整理,而那千絲萬縷的“離愁”卻是“剪不斷,理還亂”.那麼,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動的怎樣的離愁別緒呢?是追憶“紅日已高三丈后,金爐次第添金獸,紅錦地衣隨步皺”(《浣溪沙》)的榮華富貴,是思戀“風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破陣子》)的故國家園,還是悔失“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河山”(《破陣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國奴、階下囚,榮華富貴已成過眼煙云,故國家園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毀于一旦.閱歷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經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折磨,這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詞人的心頭難以排遣.而今是嘗盡愁滋味,而這滋味又怎一個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