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建設又取得了哪些成就
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和中國光大集團聯合舉辦的光大·世紀中國論壇在香港舉行,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日內瓦亞洲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張維為就“中國崛起與文明型國家的邏輯”發表了演講。
相關內容如下: 中國的崛起要在國際比較中才能看得更清楚。我們可以把世界上的國家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發展中國家,第二類是轉型經濟國家,第三類是發達國家,把過去35年的中國和這些國家進行比較之后我們就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首先,與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取得的成績超過了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總和。發展中國家最大的挑戰是消除貧困。
過去30年,按照聯合國的統計,世界上貧困的80%左右是在中國消除的。你把印度、埃及、巴西、南非這些大的發展中國家的成績加在一起,也沒有中國的成績大。
現在我們國家提高了扶貧標準,貧困人口又變成了1億多人。但是從國際比較來看,實事求是地看,不是光看現金收入,而是看收入加財產,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經歷過土地改革的國家,我們的農民有地,有房子,如果我們把這些都算進去的話,我們貧困地區的很多農民,如果到印度或者埃及去的話,怎麼都屬于中產階級。
第二,與轉型經濟國家,特別是前蘇聯、東歐、中亞這些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比較。基本結論也是一樣的,就是說,我們整體取得的成績超過這些國家成績的總和。
一個簡單的數據就是,我們的經濟在前30年,從1978年到2009年,增加了18倍。相同時期內,俄羅斯、東歐、中亞基本上是1倍。
改革開放前,蘇聯經濟規模比我們大,現在俄羅斯的經濟規模只有我們的四分之一,而且俄羅斯的產業結構和蘇聯時期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主要還是靠能源和軍工,而中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形成了大量的新興產業。 第三,與發達國家比較。
我們國內很多人會說,哎呀,中國和發達國家差距還很大。本人在西方,在法國、瑞士生活了20多年,回到上海已經1年多了。
我經常在進行比較。實際上有很多地方我們走在他們的前面了。
就拿上海和紐約作比較。上海的硬件已經全面超越紐約了,無論是機場、港口、碼頭、高鐵、地鐵,完全是不同時代的作品了。
軟件方面也可以比。比方說人均壽命,上海要比紐約高4歲,上海是82歲;我們城市的治安,比紐約好很多倍;我們的嬰兒死亡率也比紐約低。
實際上,我們整個發達板塊,人口已經與美國相當,完全可以和發達國家比一比。我不是說我們各個方面都很好。
我們還有很多問題,但是今天的中國確實已經沒有必要仰視西方了,我們應該平視西方,當然也沒有必要俯視人家。我們一些地方不如人家,但確實在很多地方做得比人家好了,甚至好很多。
這給了我們帶來了自信。 對于中國經濟實力,我建議用另一種方法來解讀。
我自己是做政治學的,剛才發言的都是經濟學家。我從政治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建議用這樣三種辦法來解讀中國實力。一個是把中國分成兩大塊,一個叫“發達板塊”,或者叫“準發達國家板塊”,一塊叫“新興經濟體板塊”,這兩個板塊之間形成了高度良性的互補和互動。
我覺得這是中國迅速崛起的一個關鍵。 二是用購買力平價(PPP)的方法。
剛才很多學者都引用了安格斯-麥迪森(Angus Maddison)的統計。我們現在官方正式的匯率的統計是,2010年中國經濟規模超過了日本。
但是照麥迪森的算法,用購買力平價來統計,實際上在1992年中國經濟規模就趕上了日本。所以他當時預測,到2015年,中國經濟規模應該超過美國。
現在主要的國際組織,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幾乎都持類似的觀點,就是按照購買力平價來算,奧巴馬的任期內,五年之內,中國經濟規模應該超過美國。如果不是按照購買力平價,而是按照官方匯率的方法,包括每年人民幣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