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佛教的名言
關于佛教的名言:
1、不可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2、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一切皆為虛幻。心動則物動是說,心里若有妄想存有妄心,那麼這個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充滿了誘惑;心靜則物靜則是說,如果心如止水無雜念,所有的誘惑利益面前它都是靜止不存在的。)
3、隨心、隨緣、隨性。(憑著自己的心意。依隨自己的心情,不迎合,不造作,按照自己所思所想而行事。順應機緣;順其自然。)
4、萬法唯心。(三界充滿了我們的心,除了我們的心,什麼也不存在。)
5、風亦不動,樹亦不動,乃汝心動也。(這個世界是自己內心的影射。)
6、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救了人一命,功績超過造七層佛塔。)
7、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敢于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并進行改正,這是一種勇氣和美德,也是不斷的完善自我、取得進步的階梯。)
8、善惡一念之間。( 善與惡的界限,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9、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當一個人有了一個愚蠢的念頭時,就會遠離正途;而即便是一個小小的正念也會讓你走上正途。)
10、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為外界事物所打動,不同于無生命、無知覺、無感情的青草樹木。)
擴展資料: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姓新稱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舊稱瞿曇;因為他屬于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佛教
2. 關于佛教的名言
說、非、是 所說身相,即非身相,是名身相。
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非)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如來說人身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
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 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
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如來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初讀《金剛經》,猶如身在云里霧里,不明白釋迦老頭在說什麼和想要表達什麼,纏纏繞繞,絲絲染染,說是,又說不是,又說就是,尤其以上“說、非、是”的含義,理解起來很費神,但若不懂這種“說、非、是”的含義,要明白《金剛經》是絕對不可能的。 現在我們試著來理解。
桑田草在“你醒了嗎?”一文中談到夢中的時間和現實的時間時說了一句話:此現實者,即非現實,是名現實。這是在用佛陀的智慧認識“現實”的含義和意義,可謂透徹精辟。
從夢境來看,我們的現實是不存在的,從時間的長河來看,我們所處的“現實”時刻在變化,是曇花一現,也是不存在的,所以,現實并非現實,但我們總要用語言表達這個“現實”,只好無奈地借用“現實”來說明此時此刻的現實,但我們命名的“現實”并非現實,沒辦法,只好強用“現實”來表達我們想說的意思,但若把“現實”誤為現實,就誤解了現實的含義,所以,“現實者,即非現實,是名現實。” 再比如“佛山草”,佛山草者,即非佛山草,是名佛山草,禪院未誕生前并沒有佛山草,但在禪院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這麼一個人,這個人并不是佛山草,但為了表達上的方便,以便與其他人區別,所以就勉強給這個人起了一個名字,叫佛山草。
由此我們來理解佛陀話語的含義。“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什麼是善法?宇宙中并沒有善法,同樣也沒有惡法,但我們總要表達善惡的含義,實在沒辦法,只好用“善法”這麼個名相來表達我們的意思。如果我們非要執著于“善法”,認為這個宇宙中確實存在著一個“善法”,必然陷于極端而制造困惑和苦難。
“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蓬萊草是個毛丫頭,這是實相,再過一百年,還有這個毛丫頭嗎?還有這個實相嗎?沒有了,所以,實相即非實相,但我們不能不說這個毛丫頭是個實相,這是沒辦法的辦法,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此認識,我們即可透過“相”看到毛丫頭這個實相其實是如來,是一尊佛。
依次類推,我們就可以明白《金剛經》中“說、非、是”的真正含義。 當然,佛陀的含義中又有含義,含義的含義中又有一層含義,這不是本文要講解的重點。
----------參考《禪院文集》成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