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讀《朱光潛談人生》的讀書筆記
《朱光潛談人生》讀后感
印象當中是自己在大學里讀書的時候,學習到的美學是朱光潛前輩寫成的書。記得課上老師多次反復的提及朱光潛這個名字,也便印在了記憶里。再后來一想到或提到美學就會想到朱光潛這個名字,朱光潛在我的頭腦中已經成了美學的代名詞。
隨著歲月的流逝和自己對生命及美學的認識,愈加認識到美學、審美感受對生命成長的作用。尤其是2006年9月,從山東全國首屆教育家經典教育思想報告會歸來后,就迫切的感到自己的職業需要美學,自己的生命發展需要了解和學習美學,所以2006年底自己選購了一批圖書以備假期閱讀,《朱光潛談人生》就是其中之一。當初選擇這本書是期望能在美學上有所新的發現和審美感受上有新的提高。讀后才發現,這本書涉及的內容遠遠超出了美學的范疇,涉及了人生的方方面面。
朱光潛是我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是一代了不起的國學大師。在這本書里,他從理想、社會、事業、修養和藝術五個大的方面談及人生,每一個部分里有若干個小的問題,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問題也經常被生活中的人們談起。但經過大師的思考,卻見的不同尋常。也使我深切的感受到大師的厚重與對人生的關愛,仿佛置身于大師的課堂之上,思緒飛揚。
在他《談讀書》一文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恰恰是缺乏專門研究所必需的“經院式”的系統訓練。我不否認自己已經做到了熱愛讀書,但做的還是不夠,也只不過是蜜蜂采蜜式的讀書法,但我并不是為了消遣的啊!所以,自己有必要考慮改進讀書的方式。
這里我只能告誡我的學生,試圖培養出專門研究所必學的“經院式”的系統訓練,就必須珍惜在校讀書的時光,珍惜課堂的一分一秒,離開校園我感覺到很難再培養起來這種“經院式”的研究習慣了。而這種習慣又是未來生命發展所需要的,如何走好自己未來的路也當有一個周全的計劃。
感謝大師的叮嚀和殷殷教誨……我會不斷走近您的近旁,也好使自己的生命散發出沁人的幽香。
2. 閱讀下面這篇文章,完成問題
1、人生價值就是真善美三種價值。
2、就是指學問、藝術、道德這三種價值享受。
3、示例:當今社會部分人的價值取向就是金錢,認為只要有錢,就是幸福。錢是重要的,但一味地向錢看,那就如同行尸走肉,這樣的人生就沒有什麼價值可談。(意思對即可)
4、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是擁有學問、藝術、道德這三種價值取向,并在這三方面達到最高的境界,同時也就達到最幸福的境界。示例:我認為幸福其實就是一種心理感受,如果真要把幸福定位在某個方位去追求,那麼這個人是永遠都不會幸福的。(意思對即可)
3. 跪求朱光潛的談美摘錄和點評
●《談美》經典段落摘錄 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維持生活。
既要生活,就要講究如何利用環境。“環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內,這些人和物有些對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對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對于我不關痛癢。
我對于他們于是有愛惡的情感,有趨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動。這就是實用的態度。
我們這個時代是否也有類似長城和《短歌行》的紀念坊留給后人,讓他們覺得我們也還是很親切的麼了悠悠的過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所以還能認識出來這漆黑的天空者,全賴思想家和藝術家所散布的幾點星光。朋友,讓我們珍重這幾點星光!讓我們也努力散布幾點星光去照耀那和過去一般漆黑的未來! 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我們一定要從實用世界跳開,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欣賞它們本身的形象。
總而言之,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 在嶄新的環境中,我還沒有認識事物的實用的意義,事物還沒有變成實用的工具,一條街還只是一條街而不是到某銀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標,一座房子還只是某顏色某線形的組合而不是私家住宅或是總長衙門,所以我能見出它們本身的美。
我們在時過境遷之后,不受當時的實際問題的牽絆,所以能把它們當作有趣的故事來談。它們在當時和實際人生的距離太近,到現在則和實際人生距離較遠了,好比經過一些年代的老酒,已失去它的原來的辣性,只留下純淡的滋味。
一般人迫于實際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認得太真,不能站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人生世相,于是這豐富華嚴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飲食男女的營求之外,便無其他意義。 蔡琰在丟開親生子回國時決寫不出《悲憤詩》,杜甫在“人門聞號眺,幼子饑已卒”時決寫不出《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這兩首詩都是“痛定思痛”的結果。藝術家在寫切身的情感時,都不能同時在這種情感中過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觀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嘗受者退為站在客位的觀賞者。
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經驗放在一種距離以外去看,所以情感盡管深刻,經驗盡管豐富,終不能創造藝術。 兒童在游戲時意造空中樓閣,大概都現出這幾個特點。
他們的想象力還沒有受經驗和理智束縛死,還能去來無礙。只要有一點實事實物觸動他們的思路,他們立刻就生出一種意境,在一彈指間就把這種意境渲染成五光十彩。
念頭一動,隨便什麼事物都變成他們的玩具,你給他們一個世界,他們立刻就可以造出許多變化離奇的世界來交還你。他們就是藝術家。
一般藝術家都是所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有人說,風花雪月等等都已經被前人說濫了,所有的詩都被前人做盡了,詩是沒有未來的了。
這般人不但不知詩為何物,也不知生命為何物。詩是生命的表現。
生命像柏格森所說的,時時在變化中即時時在創造中。說詩已經做窮了,就不膏說生命已到了末日。
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個性,群性是得諸遺傳的,是永恒的,不易變化的;個性是成于環境的,是隨環境而變化的。所謂“心感于物”,就是以得諸遺傳的本能的傾向對付隨人而異、隨時而異的環境。
環境隨人隨時而異,所以人類的情感時時在變化;遺傳的傾向為多數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變化之中有不變化者存在。 藝術家從模仿人手,正如小兒學語言,打網球者學姿勢,跳舞者學步法一樣,并沒有什麼玄妙,也并沒有什麼荒唐。
不過這步功夫只是創造的始基。沒有做到這步功夫和做到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創造。
我們在前面說過,創造是舊經驗的新綜合。舊經驗大半得諸模仿,新綜合則必自出心裁。
靈感有三個特征: 一、它是突如其來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根據靈感的作品大半來得極快。
從表面看,我們尋不出預備的痕跡。作者絲毫不費心血,意象涌上心頭時,他只要信筆疾書。
有時作品已經創造成功了,他自己才知道無意中又成了一件作品。哥德著《少年維特之煩惱》的經過,便是如此。
據他自己說,他有一天聽到一位少年失戀自殺的消息,突然間仿佛見到一道光在眼前閃過,立刻就想出全書的框架。他費兩個星期的工夫一口氣把它寫成。
在復看原稿時,他自己很驚訝,沒有費力就寫成一本書,告訴人說:這部小冊子好像是一個患睡行癥者在夢中作成的。” 二、它是不由自主的,有時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無意之中涌上心頭。
希望它來時它偏不來,不希望它來時它卻驀然出現。法國音樂家柏遼茲有一次替一首詩作樂譜,全詩都譜成了,只有收尾一句(“可憐的兵士,我終于要再見法蘭西!”)無法可譜。
他再三思索,不能想出一段樂調來傳達這句詩的情思,終于把它擱起。兩年之后,他到羅馬去玩,失足落水,爬起來時口里所唱的樂調,恰是兩年前所再三思索而不能得的。
三、它也是突如其去的,練習作詩文的人大半都知道“敗興”的味道。“興”也就是靈感。
詩文和一切藝術一樣都宜于乘興會來時下手。興會一來,思致自然滔滔不絕。
沒有興會時寫一句極平常的話倒比寫什麼還難。興會來時最忌外擾。
本來文思正在源源而來,外面狗叫一聲,或是墨水猛然打倒了,便會把思路打斷。斷了之后就想盡方法也接不上來。
謝無逸問潘大。
4. 在冰心的《談生命》中找出三句句子作為賞析、、、幫幫忙啊、急
經典句賞析
【原句】“大海莊嚴地伸出臂兒來接引他,他一聲不響地流入她的懷里。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
【賞析】這句話運用了反復的方法,莊重又富含思想。其中“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是一種特殊的感受,在常人眼中,死亡或許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這些,達到了常人所不能達到的思想高度,看似平常,實則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原句】“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何嘗不美麗?”
【賞析】可以說是作者幾十年的生活經驗之大成,是最富有思想情感的句子,也是全文的點題句。不僅提煉出了深刻的哲理,而且表明自己的人生觀、人生態度,以及對社會、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具有激昂、達觀的情調,這種情調在這幾句中表現得更明顯。
【原句】“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賞析】這句話非常的生動形象,說明了人的一生應該經歷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悲哀等,只有單一的經歷是不行的。這里的“云翳”喻指豐富多樣的經歷、體驗;“美麗的黃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齡。說人到了老年,即使有無限感慨也應感到幸福和欣慰。
【原句】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麼卑微,多麼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
【賞析:我們的生命相對宇宙而言是很渺小但卻是宇宙存在的根本,生命很小很重要。】
【原句】要記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賞析:生命的結局都不是那麼完美,和自己所想像的一樣,努力的爭取了不一定會有好結果,但不努力卻一定沒有好的結局,生命的美好需要我們努力。】
【原句】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賞析:不要過于沉浸于快樂,也不要因為痛苦而放棄,因為快樂和痛苦都不是永遠的。】
【原句】等于水道要經過不同的兩岸,樹木要經過常變的四時。
【賞析:人一生會有不同的經歷,會見到不同的事情和景色。】
【原句】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賞析:無論我們的人生是否稱意,我們都應該抱有一顆感恩的心。】
【原句】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
【賞析:只有同時擁有快樂和痛苦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我們才能真正的體會和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
【原句】我曾讀到一個警句,它說“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賞析:沒有經歷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就像天空,空空的不好看,有了云彩才富有詩意和色彩,人生要去經歷才會精彩。】
5. “人生有什麼意義”—讀朱光潛《談人生價值》
他在《談人生價值》中寫道,每一個人都有理想,“或為溫飽,或為名利,或為學問,或為德行,或為事功,或為斗雞走狗”。
也就是說,個人理想有高低、雅俗之分,只要不違規亂紀、禍國殃民,而無對錯之別。這肯定了個人追求具有物質化和世俗化的一面。
理想通常是通向幸福的橋梁,哲學家認為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幸福,但是幸福也是一種因人而異的主觀體驗。“幸福是一種享受”,享受者或為肉體,或為心靈。
朱先生指出,我們雖然不必如禁欲主義的清教徒之不近人情,但是我們也須明白:肉體的享受不是人類最上的享受,而是人類與雞豚狗彘所共有的。換言之,口腹之欲、尋歡作樂是人和豬狗的共同愛好(豚,小豬;彘,zhi,去聲,大豬),人類最上的享受是心靈的享受。
哪些才是心靈的享受呢?就是真、善、美三種價值,就是對學問、藝術、道德的追求。如果只顧衣食保暖而對于真善美不感興趣,他就成為一具行尸走肉了。
這說明求真、求美、求善是“人之成為人”的標尺,是人生價值的宏觀方向。 朱先生謙稱,“這番道理本無深文奧意,但是說起來好像很與迂闊”。
因為,靈與肉的沖突是一個千古以來懸而未決的哲學話題。但是,有感于因物質主義的籠罩心靈生活被視為怪誕無際的事情,他才希望青年人“及早確定自己一生的使命,去尋求自己的終身工作”。
(《讀者》2007,5.卷首語)反觀眼下國情,可以說這番話至今仍然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我國古圣先賢孟子曾云:“人之異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這話剔除看不起老百姓這層意思以外,也算說得精辟。他指出人雖絕大部分同于動物,但“性善”卻是人類高于動物的決定部分;人要做好人、做君子,關鍵在于克制獸性發揚人性,即“約身勝欲,以禮義齊嗜好”(錢鐘書語)。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78歲高齡的茅于軾在《也談人生的意義》(《讀者》2007,1)中語重心長地指出,人生意義或者人生目的的大問題不是沒人研究,恰恰是研究的人太多,各說各的,莫衷一是,搞得大家稀里糊涂,索性不聞不問,過一天算一天拉倒。他指出,以往的的研究不能說不對或沒有價值,而是太抽象,太高大,過于理論化,沒法付諸實踐。
茅先生追悔、感嘆自己年輕時渾渾噩噩,糊里糊涂,到老才認真地想這個問題。鑒于此,他把自己關于人生意義獨立思考的答案和盤托出,那就是“享受人生,并且幫助別人享受人生。”
當然,他所說的享受不光是物質的,更包括精神的;它不是指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是貪圖一時的痛快而遺患無窮。總之,他的觀點是既要愉悅自己又要“君子成人之美”。
這是“無憂是佛”以及“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現代版,很有過來人言傳身教的經驗之談意義。 當代作家畢淑敏在《心理拒絕創可貼》(《養心的妙方》,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4)一文中談到,她在演講時,曾經面對過現代大學生尖銳的咄咄逼問“人生有什麼意義?請你務必說真話,因為我們已經聽過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話了”,坦率的作家只好實話實說,“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對著浩瀚的蒼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個茹毛飲血的原始人的時候,就反復地思考過這個問題”。
她的答案一語雙關:“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是,“我們每一個人要為自己確立一個意義”。這個答案贏得了現場莘莘學子暴風雨般的掌聲。
作家進一步指出,關于人生的意義的討論,早已充斥在我們周圍。很多說法,由于熟悉和重復,已讓我們從熟視無睹滑到了厭煩拒絕。
可是,這不是問題的真諦。真諦是,別人強加給你的意義,無論它多麼正確,如果不曾被你內化,它就永遠是身外之物。
比如我們從小就被家長、教師和長輩們諄諄告誡過“人為什麼要活著”、“人的一生到底要追求怎樣的意義”。但是,試問有多少人把這種外在的遠景,當成了自己內在的標桿,并為之下定了奮斗終生的決心呢?西方諺語曾曰“自助者神助”,哲學家周國平在《靈魂只能獨行》(海南出版社)隨筆集中也寫道:“靈魂的行走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尋找上帝。
靈魂之所以只能獨行,是因為每一個人只有自己尋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說的都是信仰只有自己去追尋才能發現它并實現它。
其實,不單是中國的青年人在目標這個問題上飄忽不定、猶疑不決,就是美國的大學生也有很多人無法在青年時代就確立自己的目標。一則材料說,某年哈佛的畢業生臨畢業時,校方對他們做了一個有關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是27%的人完全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近期目標,只有3%的人有著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25年過去了,那3%的人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堅忍努力,成了社會的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這說明在人生目標的確立上,無論中國或是外國的青年,都遭遇到了相當程度的朦朧或是混沌狀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是生命的燈塔和旗幟,它指引甚至決定著個人的生命長度和生活質量。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當代的大學生們,找點時間,回過頭來,殫精竭慮,捫心自問“我為什麼要活著”、“我為什麼上學”、“我怎樣度過短短的這一輩子”等問題。俗話說,磨刀。
6. 求賞析 《談生命》的 句子 急
【原句】“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品析】這句話非常的生動形象,說明了人的一生應該經歷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悲哀等,只有單一的經歷是不行的。這里的“云翳”喻指豐富多樣的經歷、體驗;“美麗的黃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齡。說人到了老年,即使有無限感慨也應感到幸福和欣慰。
命是什麼 和生命想什麼 只有一字只差 作者為什麼前者"不敢說”后者“能說”呢?
"談生命”是一個尋常的話題,但本文開篇即生波瀾,不說“生命是什麼”,而說“生命像什麼”。“是什麼”是下定義;“像什麼”是文學性的表述,決定了全文形象性、審美性和隱喻性的特點。總之開篇的話警醒眼目,提示話題。
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
作者對生命的本質的認識是: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歷種種磨難,其間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種幸福;生命存在于運動之中,生命的過程是進取、斗爭的過程;個體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個體生命最終要回歸宇宙大生命的母體之中;生命的體驗,始而新鮮,繼而平靜,最終歸返大生命母體中則無歡喜也無悲哀……生命的本質和規律,在于蓬勃成長,奮勇前進,任何力量也無法阻礙它、壓制它;它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于消亡,其間幸福與痛苦、順利與曲折相伴相隨。這里陳述的是作者對生命的本質的認識,而不是暢談某一個個體對自己生命本質的認識。
7. 《人生》路遙 好句 好段賞析
怎麼來說呢,路遙的小說表面看來都是比較平淡和平凡,但在他的字里行里卻透露著不平凡。人生這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當然,路遙更是把人物的心理寫的活靈活現。比如說高加林,他在自己是農民的時候他喜歡巧珍,但最后他卻選擇一個能讓她升官發財的亞萍。沒錯,他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但,路遙的本意并非就寫加林的忘恩,他是在借題發揮。加林當時的這種想法,可以說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古人云:人往高處走。加林最后的下場才是路遙的本意。他由這兩段對加林感情的描寫來告訴我們,做人不要忘本,平凡的時候珍惜眼前的人,不平凡的時候更要珍惜眼前人。同時也是在告訴我們,做人要懂的選擇,人生,最重要的,其實就是選擇。
其實看書主要的就是理解背后的意義,要看透他反映的是什麼,他寫這本書的意義,不要去看字面。對我來說,這里面并沒有你華麗的語言,和華麗的段子。他就是一篇用平凡的手法寫出不平凡人生的小說。
8. 賞析冰心的《談生命》語句
【原句】“大海莊嚴地伸出臂兒來接引他,他一聲不響地流入她的懷里。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
【品析】這句話運用了反復的方法,莊重又富含思想。其中“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是一種特殊的感受,在常人眼中,死亡或許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這些,達到了常人所不能達到的思想高度,看似平常,實則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原句】“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何嘗不美麗?”
【品析】可以說是作者幾十年的生活經驗之大成,是最富有思想情感的句子,也是全文的點題句。不僅提煉出了深刻的哲理,而且表明自己的人生觀、人生態度,以及對社會、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具有激昂、達觀的情調,這種情調在這幾句中表現得更明顯。
【原句】“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品析】這句話非常的生動形象,說明了人的一生應該經歷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悲哀等,只有單一的經歷是不行的。這里的“云翳”喻指豐富多樣的經歷、體驗;“美麗的黃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齡。說人到了老年,即使有無限感慨也應感到幸福和欣慰。
【原句】她(大海)多麼遼闊,多麼偉大!多麼光明,又多麼黑暗!
【品析】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歸宿。“光明”象征生命達到輝煌的頂點,“黑暗”指生命的終結。生命是一個客觀的過程,“光明”與“黑暗”相生相隨。
【原句】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
【品析】生命是一種過程,應當從容鎮定地面對死亡,顯示了作者“生而何歡,死而何懼”的平常心。
【原句】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品析】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輪回”說,冷靜、客觀、從容地面對生命,熱愛生命,表現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原句】“他會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也許還聽見梟鳥的怪鳴。
【品析】 人的一生會遇到快樂、悲哀、嘲諷甚至反對,快樂與痛苦相生相隨。
【原句】“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麼卑微,多麼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
【品析】 雖然每一個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組成整個人類卻可以創造歷史,推動社會前進。表現出作者浩渺的思緒、寬廣的胸襟。
【原句】“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品析】 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才,都能為人類作貢獻,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原句】“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品析】這一句話與孟子的“生于憂患”表意相同,我們要學會享受痛苦、感謝痛苦。
【原句】“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品析】希望你的一生有豐富多樣的經歷,你才真正體驗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說人生應該經歷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悲哀,只有某種單一的經歷是不夠的。這里的“云翳”喻指豐富多樣的經歷、體驗;“美麗的黃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齡,或者說到了老年。
【原句】“有時候他遇到暴風雨……又加給他許多新生的力量。
【品析】“暴風雨”喻重大的挫折和磨難。整句話所蘊含的道理是:能經受住重大的挫折和磨難的生命更加堅強。
9. 賞析冰心的《談生命》語句
原發布者:52309512
《談生命》整體把握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為喻,揭示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則,表達了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從結構上看,課文僅一段,即中間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很容易看出行文層次來。下面從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路章法和語言運用等方面作簡要分析。 “談生命”是一個尋常的話題,但本文開篇即生波瀾,不說“生命是什麼”,而說“生命像什麼”。“是什麼”是下定義;“像什麼”是文學性的表述,決定了全文形象性、審美性和隱喻性的特點。總之開篇的話警醒眼目,提示話題。 接下來描寫“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歷程。這里喻示著人的生命歷程中的幾種狀況,但所描寫的幾個“有時候”的情況,從事情性質和發生的狀態來看,不分先后階段,即不與人的生命歷程的階段一一對應,而是顯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歷程的豐富多彩。“他聚集起許多細流……一瀉千里”,這些句子非常連貫順暢,有氣勢,有力度。有幾個重要的詞語,“快樂勇敢”“享樂”“憤激”“怒吼”等,都是表示情緒色彩的,對刻畫“春水”形象和表達作者的心意有很大作用。 再往下描寫“一棵小樹”的全部生命歷程。與前一層有所不同的是,從“破殼出來”,到“長到最茂盛的中年”,再到“他消融了,歸化了”,這幾個連續的階段,勾畫著或喻示著人的生命歷程。但在情調、寓意上與上一層是一致的。開頭幾句話,
10. 談人生冰心好詞好句及賞析
春花爛漫 青翠欲滴 克以奉公 甜美無比 甘甜適口 余味無窮 滴滴汗水 綠肥紅瘦 果實累累 果實肥碩 果香誘人 果實飽滿 果甜瓜香 果肥汁甜 果園飄香 碩果滿園 碩果累累 紅果滿枝 藕斷絲連 披紅抹綠好句: 1、啊!多麼崇高的思想!多麼偉大的戰士!為了千千萬萬個人的愛,他們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用鮮血和生命保衛了祖國的孩子們,他們不就是我們最可敬的親人嗎!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朵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朵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我的桌斗里放著一個破舊的碎花書包,雖然破舊,但它卻是我的一只小船,一塊珍寶.書包是一只船,載著我去泛游學海,沖急流,越險灘,飄流遠航,到達勝利的彼岸;書包又是珍寶,它融有媽媽的情和愛,給我勇往直前的力量.它終于初具形態:一條寬帶子把一個不大不小的布兜做成了,那樣子還真像個小船,上面還繡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字樣.多少個夜晚,小臺燈閃閃發亮,陪伴著我復習功課,它最知道我的煩惱和歡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