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比擬的句子是

解夢佬 0

1. 比擬句是不是比喻和擬人

1.比喻:

作用: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本體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 出現 。例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 甲是乙 出現 是、成為 出現。 例如:那又濃又翠的景色, 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現 無 出現。 例如: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2.比擬:(包含擬人)

借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春》 朱自清

(2)擬物

①把人當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

1.人群不顧一切,涌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張:故意言過其實,對人對事進行擴大或縮小的描述。

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質,引起讀者強烈共鳴。

4、對偶:結構相同或相似,字數相等的兩個句子,或短語。

作用:整齊勻稱,凝煉集中,概括力強。

5、排比:三項或三項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作用:增強氣勢,說服力強,感染力強。

6、用典:詩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

作用:豐富而含蓄地表達內容和思想。

7、反語:適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句子表達本意。

作用:比直接說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8、反詰:是反問句中的一種,這種反問句包含著答案,即反問之中已經帶有答案了,不用再說答案了。

作用:語氣更加強烈,更使印象深刻。

9、設問:正面問,自問自答。

作用:起到提醒注意,引導思考。

10、反復:有意重復某個句子或詞語。

作用:突出思想,強調感情。

11、層遞:三項或三項以上,不受語言格式的限制,而在內容上有等次性,或遞升,或遞降。 作用:層層推進,邏輯性強。

2. 比喻、擬人、比擬、夸張、排比句各5個

比喻:運動員如離弦之箭沖向前方。

場上的觀眾黑壓壓一片,遠遠望去,好似一群多不勝數的小螞蟻。

她有一個黑包子般的小臉蛋。

波濤洶涌的浪濤如掙脫韁繩的野馬,直撲向岸邊。

小女孩終于想花一樣綻開了笑臉。

擬人:小鳥在枝頭高聲歌唱。

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天空沉下臉來,不一會落下了傾盆大雨。

太陽獰笑著俯瞰大地上的人們。

畫眉在樹梢上哼著輕快的歌謠。

比擬:花兒綻開了笑臉。

楊柳垂下碧綠長發。

黃鶯耷拉著小腦袋,微微張開小嘴,自言自語著。

他擁有頑強的生命力。

魚兒在水下窺探著什麼。

夸張:看臺上早已炸開了鍋。

吶喊聲一浪更比一浪高。

看臺上黑壓壓一片,人山人海。

她的雙手比冰塊還要凍。

這陣花香方圓十里都能聞到。

排比句:冬天來了,花兒枯萎了;葉子凋謝了;動物冬眠了。

春姑娘來了,百花齊放;蝴蝶飛舞;萬物蘇醒了。

風,吹倒了小樹;帶來了涼意;刮跑了好天氣。

天氣變化多端,一會兒艷陽高照;一會兒烏云密布;一會兒狂風大作。

人們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人外冷內熱;有的人熱心助人;有的人又滿腹心機。

3. 擬人和比喻的句子

擬人:

1、春天總是帶著一種水仙裙擺般素靜淡雅的羞澀。

2、春天是波光流轉的明眸,光彩圓潤;春天是櫻桃樊素口,靈巧動人;春天是楊柳小蠻腰,纖細可愛。

3、春天母親又蘇醒了,她哺育小草,呵護大樹,孕育生命,溫暖人間,使世界一片生機盎然。

4、春姑娘輕輕地飛來了,她飛過高山,來到江河,飛過森林,來到田野,把春風春雨送到人間。

5、一排排柳樹倒映在水中,欣賞著自己的容貌。

6、陽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銀梨樹被蒙蒙細雨淋醒。

7、小樹擺動著枝葉,向我們點頭笑。

8、頑皮的雨滴最愛在雨傘上盡情的跳舞。

9、天空中的星星眼睛一眨一眨的。

10、太陽一跳一跳的升起,金色的光輝灑滿世界。

比喻:

1、云彩像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的漂浮在空中。

2、月亮默默的從江心升起來了,圓圓的、亮晶晶的,好像一個銀盤。

3、雨后,天空中出現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橋懸在上空。

4、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

5、星星像一雙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6、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7、小姑娘的心靈像棉花一樣純潔。

8、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

9、彎彎的小河像一條彩帶似的向遠方飄去。

10、天漸漸破曉,淡青色的天空鑲著幾顆殘星,大地朦朦朧朧的,如同籠罩著銀灰色的輕紗。

望采納

.

比喻:

4. 比喻與擬人,比擬的區別,并舉幾個例句,

[編輯本段]比擬 借助豐富的想象,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就是比擬。

寫作時善用比擬,能啟發讀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比擬離不開聯想和想象. 比擬是根據本體事物和擬作事物之間的可擬性,借助聯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辭格,因此聯想是通向比擬的橋梁,想象是比擬的翅膀. 比擬具有很強的感情色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強烈感情去感染讀者的一種辭格. 可以簡單的將比擬看作是比喻和擬人的結合。 [編輯本段]擬人 把事物當成人來寫,賦予人的思想、感情、活動。

人具有會說話,會思想,會勞動,會創造和富有感情的本質特點,人類對自己的這些本質特點最為熟悉,最為理解,最易接受,最易產生共鳴.為了表達的需要,將人的本質特點轉移于其他事物,讓它們具有人的某些特點,可以將事物描寫得具體,生動,形象,使人感到親切,容易受到感染. 以動物擬人: (1)……一只探險的蜜蜂正繞著布滿的柳樹枝頭的金色的花朵嗡嗡著.看不見的云雀在天鵝絨般的綠油油的田野和蓋滿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顫巍巍地歌唱著;田鳧在那積滿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澤上面哀鳴;鶴和鴻雁高高地飛過天空,發出春的叫喊.脫落了的毛還沒有全長起來的家畜在牧場上吼叫起來了;彎腿的小羊在它們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著的母親身邊跳躍;……真正的春天已經到來了.②(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簡析] 列文處在失戀的苦悶中.可是,春風給他帶來了安慰,希望和信心.上述文字具體地,有層次地描寫了春天給動物帶來的變化.作者將動物人格化,賦予它們以人的品格.蜜蜂在"探險",云雀在"歌唱",田鳧在"哀鳴",鶴和鴻雁發出"叫喊",小羊在"母親"身邊跳躍.作者將這些動物寫得栩栩如生,畫面洋溢著春天到來的蓬勃生機. 以植物擬人: (2)高粱好似一隊隊的"紅領巾",悄悄地把周圍的道路觀察, 向日葵搖著頭微笑著,望不盡太陽起處的紅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蒼綠的葉子撫摸著快熟的莊稼; 密集的蘆葦,細心地護衛著腳下偷偷開放的野花. (郭小川《團泊洼的秋天》) [簡析] 詩人滿懷激情,以擬人的方式描繪了團泊洼色彩繽紛,生機勃勃的動人秋景:高粱在"悄悄""觀察",向日葵"微笑"著,"望"著,"年高"的垂柳"撫摸"著莊稼,蘆葦"細心地護衛"著"偷偷開放的野花".如此擬人,使畫面上的這些自然景物靜謐美好,多情和諧,栩栩如生,使詩人在特定環境中的滿腔情懷形象化了. 以無生物擬人: (3)槍口對準星星, 星星大吃一驚! 看它呀,躲躲閃閃, 看它呀,跳跳蹦蹦. 星星,不要害怕, 戰士的眼睛最清! 我們揍的是空中強盜, 瞄你,只是練功. 星星笑了, 笑著跳上了準星. 眼睛——星星,一條線, 牽來了多少黎明! (石祥《瞄星星》) [簡析] 星星,怎麼會"大吃一驚" 怎麼能"躲躲閃閃","跳跳蹦蹦" 又怎麼會"笑" 怎麼會"跳上準星" 因為戰士在用槍口瞄準他,然后作者又解釋這是練功.之所以寫得如此生動,形象,是因為作者展開想象之翼,根據星星的形象特征,讓其人格化,賦予它以人的動作和情態. 以事理擬人: (4)這里叫洋八股廢止,有些同志卻實際上還在提倡.這里叫空洞抽象的調頭少唱,有些同志卻硬要多唱.這里叫教條主義休息,有些同志卻叫它起床.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簡析]"教條主義"是個抽象的概念,看不見,摸不著.可是時行起來,害人不淺.許多反對教條主義的同志要它罷休,有的同志卻偏要推之以出.作者將教條主義人格化,形象地說明:它躺著休息,便安然無事;若是活動起來,害人至深. [編輯本段]擬物 各類事物無不具有自己的"個性".如鳥會飛,蟲會鳴,樹會開花,水會奔流,太陽會發出光和熱,真理會被傳播……擬物常常在一定的言語環境中進行,可以給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動的富有情趣的表達效果. 擬物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是把人當作動物,植物或無生物來描寫,賦予人以動物,植物或無生物的某些特征. 人擬為動物: (5)金色的太陽照耀著金色的麥浪, 豐收的歌兒在田野里蕩漾; 維吾爾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 在廣闊的天地里飛翔.(阿不都熱西提《女拖拉機手》) [簡析] 翅膀是屬于鳥類的.作者卻賦予維吾爾族姑娘以翅膀,并熱情地謳歌:維吾爾族女拖拉機手駕駛鐵牛,在肥沃的田野上自由地飛馳. 人擬為植物: (6)那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荷花變成了人 那不是我們的水生嗎 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臉,啊,原來是他們! (孫犁《荷花淀》) [簡析] 幾個婦女去前方看望丈夫.在荷花淀,看見荷葉下面的人"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人擬為荷,將隱蔽在荷葉下面的戰士物化了,顯得那麼清新,美麗,可愛. 二是將物擬為物.包括以生物擬為無生物,以無生物擬為生物,以物擬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擬為物. 擬無生物為動物: (7)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陽,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簡析]"銜"與"吞"都是動詞,可以表示人或動物的動作。.。

5. 比擬句是不是比喻和擬人的意思

比擬句:就是借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比喻:比喻 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質不同而又有相似點的事物描繪事物或說明道理的辭格

擬人:把事物人格化,把本來不具備人的一些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的。

擬人就包括在比擬之中。

(一)比喻與比擬的性質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與本體事物有相似點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點,通過相似點使本體同喻體聯系起來,喚起人們的聯想,使人更具體地惑知事物。比擬即模擬,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稱渭、動作、行為等)寫甲事物,或者說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強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動,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體實在,于是本來較抽象、不太實在的事物變得具體實在了,當然就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由此可見,比喻強調的是甲乙兩物的相似性,而比擬卻是利用它們之間的不同特性,使兩體融為一體,這是區別比喻和比擬最重要的標志。

例 1 小鳥為我唱歌,小樹向我點頭。-------擬人

2 敵人夾著尾巴逃跑了。-------擬物

3 太陽像個大火球,烤的人喘不過氣來。

(二)比喻與比擬的句式結構不同。比喻句由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組成。借喻雖然不出現喻詞和本體,但可以變換為有喻詞和本體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種比喻,始終都有喻體;比擬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將本體模擬為人的或物的某種行為、動作或情態,不論是擬人,還是擬物,始終都無擬體。例如“東西長安街成了喧騰的大誨”(袁鷹《十月長安街》)。這是暗喻、由本體(長安街)、喻體(大海)、喻詞(成)構成,又如“我們之聞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魯迅(故鄉))。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與閏土之間形成的隔閡。它把本體和喻詞都隱去了,只用喻體代替本體。另如“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高爾基《海燕》)。這卻是擬人句,將“波浪”當作人描寫,賦予它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