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典故優美句子心得

解夢佬 0

1. 新孝行你也行作文優美語句

例文

是誰把我們帶到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是誰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們?是父母!他們讓我們感受到這全世界美好的一切,他們給予我們了鮮活的生命,我們怎能感激不盡?

有一天放學回家,忽然聽見媽媽在房間里說:“哎呀!真是的,腳上都掉皮了。”我聽了,眼淚都流了出來,心想:“媽媽在這十二年里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而我卻從來來沒有幫她做過任何家務。”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決定幫媽媽洗一次腳。”

我拿來了一個洗腳盆,先倒入適當的熱水和冷水,用手伸進去試試,看看水冷了還是熱了,還拿來了一塊毛巾待會擦腳。我跑到媽媽的房間里喊:“媽媽,你快出來,我來幫你洗腳。”媽媽用異樣的目光看著我,然后不相信地問我:“你說什麼?幫我洗腳?是真的嗎?”我肯定地點點頭,說:“是的,今天讓女兒幫您洗次腳吧!”我拉著媽媽的手讓她坐到沙發上,然后我把水搬到媽媽的面前,我先幫媽媽的襪子脫掉,然后輕輕地把媽媽的腳放在盆里,認真地洗起來,我用手在媽媽的腳上按摩,媽媽說:“真舒服啊!”洗好了,我讓媽媽的腳伸出來,用毛巾擦干,然后再涂上一些致裂粉。媽媽摸著我的頭,高興地說:“我的女兒長大了,會幫媽媽洗腳了,真乖”。我聽了心里美滋滋的,比吃了蜜還甜……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他們對我們付出的愛是千千萬萬,也是歷歷在目。

2. 簡短孝行典故

一,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二,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只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于放下父親跑掉。

三,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果然病愈。

四,嘗糞憂心:

庾黔婁,任縣令時赴任不滿十天,忽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要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于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后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并守制三年。

五,棄官尋母:

朱壽昌,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嫉妒,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后,決心棄官到陜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于在陜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六,滌親溺器: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七,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

八,拾葚異器:蔡順,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充饑。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問:“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九,涌泉躍鯉:

姜詩,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后來他家院中忽然噴涌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十,聞雷泣墓:

王裒,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十一,乳姑不怠:

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每天都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后來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愿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后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十二,臥冰求鯉:

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

3. 背誦一篇"孝行典故"

有點長,慢慢背額功名大立,天也。

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堯,天也。

舜耕於歷山,陶於河濱,釣於雷澤,天下說之,秀士從之,人也。夫禹遇舜,天也。

禹周於天下,以求賢者,事利黔首,水潦川澤之湛滯壅塞可通者,禹盡為之,人也。夫湯遇桀,武遇紂,天也。

湯、武修身積善為義,以憂苦於民,人也。舜之耕漁,其賢不肖與為天子同。

其未遇時也,以其徒屬堀地財,取水利,編蒲葦,結罘網,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於凍餒之患。其遇時也,登為天子,賢士歸之,萬民譽之,丈夫女子,振振殷殷,無不戴說。

舜自為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見盡有之也。

盡有之,賢非加也;盡無之,賢非損也。時使然也。

百里奚之未遇時也,亡虢而虜晉,飯牛於秦,傳鬻以五羊之皮。公孫枝得而說之,獻諸繆公,三日,請屬事焉。

繆公曰:“買之五羊之皮而屬事焉,無乃天下笑乎?”公孫枝對曰:“信賢而任之,君之明也;讓賢而下之,臣之忠也。君為明君,臣為忠臣。

彼信賢,境內將服,敵國且畏,夫誰暇笑哉?”繆公遂用之。謀無不當,舉必有功,非加賢也。

使百里奚雖賢,無得繆公,必無此名矣。今焉知世之無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務博也。

孔子窮於陳、蔡之間,七日不嘗食,藜羹不糝。宰予備矣,孔子弦歌於室,顏回擇菜於外。

子路與子貢相與而言曰:“夫子逐於魯,削跡於衛,伐樹於宋,窮於陳、蔡。殺夫子者無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嘗絕音。

蓋君子之無所丑也若此乎?”顏回無以對,入以告孔子。孔子憱然推琴,喟然而嘆曰:“由與賜小人也。

召,吾語之。”子路與子貢入,子貢曰:“如此者,可謂窮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達於道之謂達,窮於道之謂窮。

今丘也拘仁義之道,以遭亂世之患,其所也,何窮之謂?故內省而不疚於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昔桓公得之莒,文公得之曹,越王得之會稽。

陳、蔡之厄,於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執干而舞。子貢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

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達亦樂,所樂非窮達也。道得於此,則窮達一也,為寒暑風雨之序矣。

故許由虞乎潁陽,而共伯得乎共首。——(《呂氏春秋》十四、孝行覽——慎人)譯文:功名大立,是天意。

為了這個緣故,就不謹慎做人,不可。舜遇堯,是天意。

舜在歷山耕作,在河濱制陶器,在雷澤垂釣,天下人都喜歡他,優秀的人士都追隨他,是盡人事。禹遇舜,是天意。

禹周游天下,以求賢者,做事利于百姓,可以疏通的江河湖泊,禹全都疏通,是盡人事。湯遇桀,武遇紂,是天意。

湯、武修身積善為義,體恤民生疾苦,是盡人事。舜在耕作打漁時,他的賢與不肖之處與后來做天子時相同,只不過那時還沒遇到時機而已,只好與他的弟子們耕作,捕魚,編蒲葦,結魚網,手足長了胼胝也不休息,這才能免于挨凍受餓的遭遇。

等他遇到時機時,登基為天子,賢士歸附他,萬民贊譽他,男男女女,熱熱鬧鬧,無不喜悅。舜自做詩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可見應有盡有。應有盡有的時候,他的賢明并未增加;一貧如洗的時候,他的賢明并未減少。

這都是時機造成的啊。百里奚懷才不遇的時候,逃出虢國卻為晉國所虜,販牛于秦國時,以五張羊皮的價格被轉賣。

公孫枝發現并很看重他,舉薦給繆公,三天后,請求把國家大事交給他管理。繆公說:“把國家大事交給用五張羊皮買來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恥笑嗎?”公孫枝回答:“相信賢明并任用他,這是君主的明智;讓位于賢明而甘列下位,這是臣子的忠心。

君為明君,臣為忠臣。他的確是賢明的人,境內將信服,敵國將敬畏,誰還有閑心恥笑?”繆公就任用了百里奚。

他謀劃的事沒有不適當的,舉動必定有功績,卻并非增加了賢明。假使百里奚雖賢,沒遇到繆公,必無此名望。

如今怎麼知道世上就沒有百里奚那樣的賢者呀?所以說人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廣開才路哦。孔子被困于陳、蔡之間,七日吃不到糧食,野菜里一粒米都沒有。

宰予疲憊了,孔子在室內撫琴唱歌,顏回在外面擇菜。子路與子貢一起對顏回說:“夫子被驅逐于魯,絕跡于衛,被砍樹驅趕于宋,困于陳、蔡。

殺夫子者無罪,辱夫子者不禁,夫子還撫琴唱歌擊鼓跳舞,不曾停止。難道君子就不知恥到這般地步嗎?”顏回無話可答,進門告訴孔子。

孔子變色推琴,喟然而嘆說:“由與賜是小人哪。叫進來,我有話對他們說。”

子路與子貢入,子貢說:“這種情況,可算是窮困了吧!”孔子說:“這是什麼話?君子通達于道才叫達,困于道才叫窮。如今丘恪守仁義之道,遭亂世之患,屬于正常,何來窮困之說?所以說自省而無愧于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大寒已至,霜雪已降,我因此知松柏之茂盛。

昔日桓公醒悟于莒,文公醒悟于曹,越王醒悟于會稽。陳、蔡之困阻,對丘是幸事!”孔子剛毅地返身撫琴,子路昂揚地持盾而舞。

子貢說:“我不知天之高,不知地之下。”古之得道者,窮困也樂,顯達也樂,所樂的不是窮困顯達。

得道至這種境界,則窮困顯達都無所謂了,不過是。

4. 有個孝心故事征集,可為身邊的感人故事,志愿服務心得,身邊孝心

跪羊圖 詞曲李子恒 古圣先賢孝為宗萬善之門孝為基 禮敬尊親如活佛成就生命大意義 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報恩不忘本 做人飲水要思源才不愧對父母恩 小羊跪哺閉目吮母液 感念母恩受乳恭身體 膝落地姿態如敬禮 小羊兒天性有道理 人間孝道及時莫遲疑 一朝羽豐反哺莫遺棄 父身病是為子勞成疾 母心憂是憂兒未成器 多少浮云游子夢奔波前程遠鄉里 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的消息 多少風霜的累積雙親容顏已漸老 莫到懺悔時未能報答父母恩 多少浮云游子夢奔波前程遠鄉里 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的消息 多少風霜的累積雙親容顏已漸老 莫到懺悔時未能報答父母恩 為人子女飲水要思源 圓滿生命盡孝無愧意 兒女心無論在何地 給雙親一聲感恩您。

5. 摘抄一個孝敬父母的故事500及感受

我的《論語》心得征文 孝敬父母 最近,我讀了《論語》,當我讀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時,不由全身一震。

我孝敬父母了嗎? 不孝敬父母的人如同狗和馬。可見孔子是多麼痛恨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

古時候有“小黃香,能溫席”、包丞為母辭官,近代又有陳毅為母親洗腳的故事。這些感人的故事,這些偉大人物的崇高品德,令我自愧不如。

以前我很不注意孝敬父母,放學回家從不跟父母打招呼,動不動就耍脾氣,甚至還對父母大呼小叫。現在想起來真是大錯特錯了。

今后我一定要學習古人孝敬父母,從一些生活小事做起,從小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做到: 1、要聽從父母的教誨,不辜負他們的期望。 2、子女要體貼父母長輩,作子女的應該懂得要力所能及地多分擔一些家務勞動,要善于理解父母。

父母有時身體不適,作子女應該盡心盡力地照顧他們。 3、外出時要和家長道別,回家時先向父母問號,吃飯時,先請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飯菜。

4、小學生不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放學回家先到祖父母房間問安,幫他們做一些點煙遞茶的小事,給他們講一些校園里的所見所聞,吃飯時,先扶他們入座,恭恭敬敬地遞上碗筷。

6. 我們家的孝行故事50字

孝心是什麼?孝心是一顆懂得去關心、體諒你身邊每個人的一顆心。有人覺得要做到孝順父母很難,但其實很簡單,幫父母捶捶背或洗洗腳等,都是孝順的表現。

記得以前,我孝順過媽媽呢!那天下午,我見媽媽一到家,放下包,就駝起她那伸不直的腰來,嘴里有氣無力地說著:“今天可把我累死了!”

我見了便決定給媽媽捶捶背,好讓媽媽舒服舒服、放松下。于是我搬來一張凳子,叫媽媽坐好,開始給媽媽捶背了。我握緊拳頭,先是左手在媽媽背上捶一下,右手緊跟著也捶一下,就這樣,左右手輪番交換著捶著。過了一會兒,我發現媽媽臉上流露出幸福的神情。

我捶著捶著,忽然想到:老師還教過我們按摩的技能。我把兩手分別放在媽媽的肩膀上,大拇指用力往身里推,又突然放開。如此往復這樣的動作,來回做了好幾次。媽媽開心地對我說:“真舒服,謝謝你啊!月月。”“不用謝,媽媽,這是我應該做的。”我也開心地回答道。

這時,我猜想媽媽心里一定在想:女兒長大了,懂事了,會關心媽媽了。真孝順!

我心想,孝順父母原來就這麼簡單。多去幫父母做些身邊力所能及的事,關心父母。用自己的行動去回報、報答父母,這就是我們對父母的孝心!

7. 孝心故事的觀后感

孝道能充實自己的生命的立足點,導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養著無限人生境界的價值意義。

當今之世大談孝道看似過時,但卻是最合乎人性潛能發展的秘訣,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品德。 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德之基也。

生育之恩,浹乎宇宙,顧復之德,等同昊天。 人生的理想是終極關懷。

我們伴隨父母走過老年,看著他們肩膀不再堅實,頭發日漸花白,甚至不時病痛,但是,他們的心靈經過歲月的洗鏈,自然發出一種光明,可以燭照煩囂的世事與人情。老人是人類的寶藏,越有傳統的文明越重視老人。

國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實在是深富智慧之語。一個不敢正視衰老、病痛與死亡的人,顯然是不夠成熟的。

尤其在陪伴至親的父母面臨這些困境時,我們自然會對生命作一整體而深刻的反省,由此確立自己更真實的人生信念。 家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延續傳統理念的基地,我們的生命意涵從中得到滋養、成長、成熟,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也從中得到啟發與實現。

因此,體會愛自親始,甚至推己及人,這其實正是每一個人內心所向往與渴望去完成的,也是彰顯人性與真正的自我實現。 耶穌基督曾說:“就世人來看,是我被釘在十字架上,依我看來,是世人被釘在十字架上。”

也許,我們真的把自己釘死在外化不覺的意念上,把人性本具的良知良能釘死在競爭無情的物化生命里,讓蘊含永恒價值的真實自我深陷于生滅不實的妄求空想旋渦中。 現代人很少能如此覺醒,今生如此,生生世世如此。

心靈若是不能覺醒,就無力省察體驗,充滿內在生機的價值生命就無從發展,只剩下僅由外來移植未經消化的知識所拼湊而成的自然短暫存在生命,這時生命意涵就會因人格外化而萎縮成為“我就是我所有的一切”,當別人問我“是”誰?所得得答案可能卻只是我“有”什麼。人性本心(內在自我)如果消融于外在的名利權位,人生理想終必完全落空,人生幸福也將毫無保障,因為人所擁有得一切都只是暫時借用得,等到時移勢易,甚至垂危臨終時,我還真的“有”些什麼?覺醒著如此匱乏不堪的存在意涵,這簡直是個痛苦的束縛! 任何人若不能從個體的自然生命活出群體的價值生命,若不能超越個體存在的孤立,覺醒人性共通的存在價值總體,人性本質最深切的要求——終極關懷(道德實踐),將無力實現,人性的價值潛能也將因缺少心靈的互動啟發而無法成長顯現。

人在成長之初,由于得到了父母親情的特殊關懷,使心性潛能發展了特殊的力量。萬物之靈的人類有得天獨厚較長的幼兒依賴期,身心和父母有長期的依賴,家庭像是一個人的根,我們從中得到休養生息,也得到成長與成熟。

家庭滿足了人性的要求,使我們從人性相通的原始情感中,對父母有最深切的關懷,而后漸進推及他人。這個人性相通的真實心靈,即是由內而發的道德實踐,父慈子孝的人倫基底。

孝順的內涵即是回歸心靈深處的那點情愫,要對人類世界,宇宙人生表達真誠的關懷。 長遠以來,歷史教曉我們:長遠來看,我們在家庭中最容易流露真性情,真純的品德是在家里培養出來的,品德修養的基礎當以孝為首要。

唯有從家庭開始,先和諧根本的人際關系,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融合于更廣泛的群體社會。孔子和孟子對孝道體驗特別深,所以也都清楚強調:人生須以孝德為本,才能有真正的成就和滿足。

8. 孝道故事的讀后感.八百到一千字

《中華孝道故事》讀后感 百善孝為先。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往今來一直提倡的一種行為,一種精神。 «中華孝道故事»一書,所選故事,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感人至深,篇篇動人。

有的耳熟能詳,有的未曾聽聞,都是鮮活的例子。告訴了我們,敬老、愛老、助老,乃人倫之大道也。

“烏鴉尚反哺,羊羔猶跪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畜。”

多麼的震耳發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孝不只是對我們自己的父母親長,還應是對整個社會的老人,長者。愛是博大的,是包容的。

家家有老人,人人有老時。我今不敬老,人誰敬我老?還記得小學思想品德課本上那個故事嗎?一家人吃飯,爸爸媽媽兒子圍坐一桌,很豐盛。

身后的小桌子上老人端著木碗,只有少量的菜。小兒子走到角落撿木塊。

父母很奇怪,就問他在做什麼,他回答:我在收集木頭做碗呢,等你們老了,我也像你們對奶奶那樣對你們啊。父母大窘,立刻請老人上桌一起吃。

可見我們的行為不僅影響著現在,還會影響到下一輩。我想,這是我們這些80、90后們以及所有人都應該共識的。

孝敬老人,從身邊做起。最簡單的,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

讓我們把孝行傳遞,把文明傳承。 雖然現實社會中,幫扶老人反被誣告的案例不止一例,造成了社會的熱議話題“誰消滅了雷鋒”,但那不是孝行的錯,不是見義勇為的錯,不是助人為樂的錯。

相信,世間自有真情在。我們應該堅持孝行,堅信孝行。

古語有云:父母在,不遠游。南京分公司的各位同事們,你們大多數不是我們南京本地人,但你們為了事業,為了家庭,也為了公司,來到了這里。

肯定會時常的想念自己的父母親長。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愛無言。

父母長輩們之于我們又何嘗不想念的狠呢? 做兒女、子孫的我們要細心體會。 兒行千里母擔憂。

我們該怎麼做呢? 孝,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一個電話,一個短信,溫馨的問候。

雖不能常回家看看,這樣一來,可略盡孝道,二者,減輕父母長輩們對我們的掛念擔心。這不也是一種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