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詞名句鑒賞

解夢佬 0

1. 古典詩詞鑒賞

唐朝是我國詩歌的繁盛時期,詩歌的風格流派千姿百態,絢麗多彩.如王維的田園詩恬靜幽美,李白的詩歌奔放飄逸,杜蒲的詩沉郁頓挫,白居易的詩通俗平易,李商隱的詩精工秀等.是詩人的性格,氣質,閱歷,素養等方面的寫照.唐朝建立迎來了詩歌發展的第一階段.初唐詩歌的創作大多蘊涵南朝的浮艷風格,題材狹窄,缺乏真情實感.武則天時期,被稱為"四杰"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壙大了詩歌的表現范圍,才調琮橫,氣象宏闊,聲律及風骨有的唐詩得以正式形成.盛唐時期的詩人,對國家和民族豆油一種自豪感,他們大多熱心功名,胸懷大志,志氣高遠,這使他們的詩歌不僅富有風骨,而且比建安詩人更帶高昂,明朗的基調,蓬勃旺盛的情感,磅礴壯大的氣勢.盛唐詩人開創了眾多流派,以高適,王昌齡等為代表的邊塞詩派,是浪漫主義中的一個重要的派別,以孟浩然,王維等代表山水田園詩派,描寫山川的自然和田園閑適生活,使山水的內容更加豐富.盛唐是詩歌發展的高峰,開元盛世特殊的環境造就了李白的詩內容廣泛,想象豐富,豪情奔放,神采飛揚,充分表現了盛唐士人的自信與抱負,充滿浪漫主義的理想色彩.安史之亂后,詩歌的風格表現為沉郁頓挫,語言精練,敘事嚴謹,真實反映唐朝由盛轉衰.晚唐的唐朝衰落期,在這末世中,出現了大量詠史詩人,他們身上映照著黯淡的落日余輝,發出的是衰世的悲涼,詩歌中帶有深沉的感傷.唐代的詩歌風格的對詩歌的促進作用 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諸多因素孕育了唐代文學。

唐詩也代表了我國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其鮮明獨特的風格標志著詩歌創作的成熟。不同的創作風格的詩人們形成了眾多的風格流派,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對唐代及以后歷代詩歌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唐代的詩歌風格鮮明獨特。“李翰林之飄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陽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儲光羲之衰真,王昌齡之爽俊,高適、岑參之悲壯,李頎、昌建之超凡。”

足以說明唐代詩歌風格的多樣化和各派不同的鮮明的特色。造成唐代詩歌風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詩人有著各自不同的個性、氣質,他們或如李白那樣清高、狂傲不羈,或如杜甫憂國憂民,或如杜牧早年肆意放蕩,他們在個性、氣質上的差異決定了他們所創作的作品的風格。

唐代社會由盛到衰的大轉變,也決定了這一歷史時期的詩人的個人境遇及生活仕途的多變。張九齡由位極人臣到被貶流放,杜甫因戰亂流離失所、窮困潦倒,王勃等人的懷才不遇,等等,這也決定了其詩歌創作的風格的多樣性。

而唐代詩人又生活在相同的社會背景之下,受同一種社會教育、文化的熏陶,風格相似的詩人就形成了流派。繁榮發展的唐代詩歌也無疑對后代詩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就宋代詩歌而言,宋代初期的詩歌,難以擺脫唐代詩歌的風格的根深蒂固的影響,只能算是唐詩的延續。乃至后期許多流派的形成,也都是以師承唐人為名的。

初唐四杰的詩歌已逐漸開始擺脫六朝詞藻華靡的陋習,朝著新的方向發展,他們的詩歌以宏放渾厚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詩,描繪風景,遠近結合,視野開闊,抒發離情,感情細膩,而又意境深遠。

盧照鄰的詩,意境清迥,內容廣闊,一篇《長安古意》更是“領韻疏拔,時有一往任筆,不拘整對之意”。他們為詩歌的發展開拓了新的方向,樹立了自己個性鮮明的詩歌風格 初唐陳子昂論詩提倡漢魏風骨,主張做詩要有興寄,強調文學的社會現實意義,反對齊梁以來偏重形式的傾向和綺靡頹廢的詩風。

他的詩雖文采略顯不足,而詞意激昂,風格高峻。陳子昂三十八首《感遇》多為托物寓言的詩,抒發個人建功立業的抱負,以及理想不能實現的憤慨不平的郁悶之情。

他不僅提出詩文革新的口號,還在創作中親自實踐。韓愈曾說:“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正指出了陳子昂在唐代詩歌革新運動中的啟蒙作用。

以王昌齡、高適、岑參位代表的邊塞詩人的詩作,全面的描寫了邊塞的特有的環境、氣候,反映了詩人對邊塞所見所聞的評論。王昌齡的《出塞》以精煉的語言寫出了士兵的邊愁、思婦的閨怨,對遠離家鄉的士兵給予了深切的同情;對“龍城飛將”的追憶,正暗示了對當時便將無能的諷刺。

全詩微言大義,內涵豐富。高適的七言樂府《燕歌行》概括了當時唐朝軍隊將士的軍旅生活。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更是以鮮明的對比展示了廣大士兵保衛邊疆、奮不顧身的英雄氣概,諷刺了邊地將領荒淫的生活。全詩時而雄邁高亢,時而憂郁感傷。

筆調雄渾豪邁、悲壯蒼涼也是邊塞詩派的鮮明的風格。他們也直接影響了中唐時期李益、盧綸的邊塞詩的創作。

李益的邊塞詩繼承了他們的悲壯蒼涼、雄渾的風格,而又以俊偉軒昂的筆調、奇異獨特的構思,對邊地的凄涼景物的描寫真切感人,意境闊遠。邊塞詩以其特有的意蘊,描寫的獨特的風情,在古典詩歌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孟浩然、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多描寫大自然田園隱逸之趣,詩歌風格清新、恬靜、優美、富有生氣,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孟浩然的膾炙人口的《過故人莊》,通過對質。

2. 如何進行古代詩歌賞析

一、看背景結合注釋告訴的背景來迅速把握詩歌主要內容:如2008年高考詩歌鑒賞題——春日即事① 李彌遜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②,宿鳥聲中自掩門。[注]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

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這道題中,注釋①告訴我們李彌遜“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第二題問“這首詩表現作者什麼樣的情緒?”,聯系背景答題就很容易切入。二、看關鍵語言(標題、結尾詩句、詩眼)古詩中的關鍵語言,例如標題、結尾詩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詩眼的詞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詩歌主題的信息。

三、看體裁如果是敘事詩,則可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進而概括詩歌的主題,賞析詩歌語言的凝煉性、形象性。如果是哲理詩,概括主題時則應揭示詩中所蘊含的哲理,分析表現手法時則從“托物言志”角度出發。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如果是抒情詩,則從寫的景物(具體名詞)中理解詩人抒發的感情,在回答諸如“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請欣賞這句詩”等問題時,就考慮是否應該答直抒胸臆或間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四、看技法一抒情手法⑴直抒胸臆⑵間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二描寫手法①對比:勾畫……的生活畫面,突出表現詩人……的情感,或表達了對生活、社會的……思考。

②襯托(映襯、反襯、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寫鋪排)④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三修辭手法⑴用典——借用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活動、古詩文⑵借代——含蓄、委婉,表達特定的感情⑶比喻——形象生動,寄托感情;或語言深入淺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聯想,設想奇巧,勾畫了……的生活或社會圖景。

⑷雙關——意在言外,耐人尋味,具含蓄美。A諧音雙關,含蓄,富有情趣。

【如“東邊日出西邊晴,道是有晴(情)還無晴(情)。】B語意雙關⑸擬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動,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體;或借物喻人,象征。

⑹夸張,突出特點,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現浪漫主義的情感。⑺反復,連用某字,突出特點或某種情感。

⑻設問,一問一答,富有情趣;反問,增強說服力,發人深醒。⑼反語,諷刺。

⑽互文:“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煙籠寒水月籠沙”、“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等。四其它表現手法:虛實相生五、看意象⑴柳“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蛾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⑵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⑶菊花堅貞、高潔品格的象征。陶淵明“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⑷梅花冰清玉潔、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

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⑸松堅貞、高潔的品質。

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⑹蓮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

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⑺梧桐梧桐則是凄涼悲傷的象征。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⑻杜鵑鳥杜鵑是凄涼、哀傷的象征。

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⑼鷓鴣鳥旅途艱險的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

⑽寒蟬悲涼的同義詞。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

⑾鴻雁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等等。⒀冰雪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⒁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如“過春風十里,盡薺麥。

3. 關于中國名勝古跡的古詩詞

情詩三百首辭典/宮云維編著, 2006詩詞曲賦鑒賞/葉樹發, 杜華平主編, 2006古詩詞今唱:中小學語文古詩詞歌曲集/王志新編著, 2006中國歷代詩歌選:唐五代/林庚主編, 2006書家錦囊:傳統節令詩稿/西子, 王志敏編著, 2006從詩到詩:中國古詩詞英譯/任治稷,余正譯, 2006顧隨詩詞講記/顧隨講;葉嘉瑩筆記, 2006風雅百代存/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組編, 2006美人如玉劍如虹/孫濤編著, 2006楚辭/劉玉萍,王堅朗誦, 2006古詩源/劉玉萍,王堅朗誦, 2006中國歷代詩歌選:先秦至隋代/林庚主編, 2006梅蘭竹菊題畫詩/馬成志編, 2006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詩歌卷/黃霖主編;羊列榮著, 2006誦讀中國.小學卷.古典部分/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2006《詩品》譯注/[南朝梁] 鐘嶸著;周振甫譯注, 2006古詩源/諸泉,傅英毅,熊蓉注釋, 2006詠茶詩詞曲賦鑒賞/李莫森編注, 2006誦讀中國·古典部分·初中卷/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2006千家詩/劉玉萍,王堅朗誦, 2006中國古代文人人生方式與詩學特色/戴武軍著, 2006莫礪鋒詩話/莫礪鋒著, 2006王國維評點的百首中國古代詩詞/張弘, 俞伽編著, 2006升沉不過一秋風/孫濤編著, 2006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劉玉萍,王堅朗誦, 2006詩意的建筑:中國古代名建筑詩文賞析=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ppreci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馬祿荷, 翟瑞祥, 劉自獻主編, 2006孔子詩論的文化推繹/蕭兵著, 2006學生版古詩學習辭典/劉琦主編, 2006神韻詩學/王小舒著, 2006洪恩古詩神童/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編], 2006中國古典詩詞名篇選注集評/黃念然,胡立新,官春蕾著, 2006誦讀中國·高中卷·古典部分/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2006抒情與描寫:六朝詩歌概論/孫康宜著;鐘振振譯, 2006誦讀中國·古典部分·大學卷/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2006誦讀中國·初中卷·現當代部分/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2006中華傳統節日詩詞賞析/柏宏軍編著, 2006神話與詩/聞一多著, 2006杜甫/陳才智編著, 2006辛棄疾/劉中昧編著, 2006詩詞審美/張文勛著, 2005.1詩人愛旅游:中國名勝古跡六百首/陳振藩選注, 2005.07中國古代詩歌藝術精神/李達五編著, 2005.04歷代詩詞名句鑒賞/游光中主編, 2005.01中華詩詞名句鑒賞辭典/傅德岷,盧晉主編, 2005為誰風露立中宵/孫濤編著, 2005古詩詞中的邏輯/彭漪漣著, 2005中小學生必背古詩文:最新版/張秀玲,張晉萍主編, 2005詩詞例話 [專著]/周振甫著, 2005朗誦詩歌/趙春香主編, 2005袖珍版漫畫古詩詞名句/董杰等編繪, 2005中國古代軍事詩歌精選/郭春鷹,孫丕任,王維閣選評, 2005小小書童·認知系列·快樂讀古詩/登亞工作室編繪, 2005在文本與歷史之間:中國古代詩學意義生成模式探微/李春青著, 2005清詩三百首譯析/劉琦,郭長海,呂樹坤譯注, 2005兩宋文化與詩詞發展論略/劉乃昌著, 2005王鐸詩稿墨跡/江山編, 2005金元詩選/鄧紹基選注, 2005金元詩選/鄧紹基選注, 2005詩詞欣賞入門/郭惠宇主編, 2005古典詩學的文化觀照/莫礪鋒著, 2005名家讀古詩/西渡編, 2005魏晉詩歌藝術原論/錢志熙著, 2005你應該知道的中國古典詩詞:插圖珍藏本/王成綱主編;文懷沙等書畫配圖, 2005古詩絕唱100首:注音·散文·鑒賞·故事/康橋編著, 2005白居易/陳才智編著, 2005王維/陳殊原編著, 2005周振甫講古代詩詞/周振甫著, 2005蘇軾/董森, 楊哲編著, 2005詩文地理/方東來主編, 2004.9學生古詩文鑒賞辭典 [專著]/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 編, 2004.5古代詩文閱讀鑒賞指南/王先海,王樹華編著, 2004.12嶺南狀元傳及詩文選注/仇江,曾燕聞,李福標編, 2004.10唐伯虎文集/劉洪仁選注, 2004.07高中生必讀必背古詩文/云山主編;徐姍姍,李子云編著, 2004.07中國茶詩/劉景文編著, 2004.05古意新聲:漢英對照中國古典詩歌配畫選·品賞本/朱純深譯, 2004.01古意新聲:漢英對照中國古典詩歌配畫選讀·高級本/麻曉晴編, 2004古意新聲:中國古典詩歌配畫選讀:漢英對照·中級本/陳月紅編, 2004古意新聲:中國古典詩歌配畫選讀:漢英對照·初級本/楊洋編, 2004巧學古詩/新雨編著, 2004文學作品賞析·中國古典詩歌/顏邦逸,趙雪沛編著, 2004楚辭/[(戰國)屈原…[等]著];黃學森選注, 2004詩情詞境堪吟哦:古典詩詞學習例說/何慶善著, 2004楚辭/[(戰國)屈原等著];劉慶華譯注, 2004詩界革命與文學轉型/張永芳著, 2004王維詩選注/[王維著];吳迪選注, 2004王維詩選注/[王維著];吳迪選注, 2004詩賦文體源流新探/韓高年著, 2004古詩鑒賞辭典/主編賀新輝, 2004橫看成嶺側成峰:高考古詩經典分類鑒賞/楊翼等著, 2004千年經典絕妙詩文·美文卷/金元浦主編, 2004千家詩精選/王青子編, 2004國學經典·詩/謝佩嬡,李永田主編;楊小亮編著, 2004名家品詩坊·楚辭/姜亮夫等[編著];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編, 2004名家品詩坊·漢魏六朝詩/王運熙等[編著];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編, 2004名家品詩坊·漢魏六朝詩/王運熙等[編著];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編, 20。

4. 歷代詩詞名句鑒賞的本書目錄

00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002.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00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經)004.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00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經)006.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007.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詩經)008.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短兮?(詩經)009.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詩經)010.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01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012.烏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屈原)013.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楚辭)014.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015.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宋玉)016.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 017.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018.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項羽)019.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代樂府)020.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代樂府)021.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 022.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操)023.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曹操)024.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025.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曹操)026.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027.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028.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陸機)029.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左思)030..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

(左思)031.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劉琨)03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033.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034.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035.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淵明)036.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037.茅茨隱不見,雞鳴知有人。

(帛道猷) 038.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謝靈運)039.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謝靈運)040.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謝靈運)041.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042.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謝胱)043.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謝胱)044.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謝胱)045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 048.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049.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050.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王績)051.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052.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陳子昂)053.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陳子昂)054.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055.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05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057.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058.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

(楊炯)059.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060.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駱賓王)061.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駱賓王)06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杜審言)06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064.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沈儉期)065.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066.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宋之問)067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068.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張若虛)069.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070.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07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07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073.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孟浩然)074.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孟浩然)075.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076.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孟浩然)………… 2000.有情看客無情淚,得意文章失意人。(萬寬)2001.清白才能持懸日,淡寧性情著寬衣。

(萬寬)2002.少時不覺傷心淚,老后更看寂寞腸。(萬寬)2003.春風大笑關門睡,轉眼江山萬萬花。

(萬寬)2004.不癡風月難俠客,未解詩情枉英雄。(萬寬)2005.未經世事黎元淚,惟有親躬生死同。

(萬寬)2006.人非清淡花非艷,事是深沉月是香。(萬寬)2007.相逢一樹春,回首已成塵。

(萬寬)2008.風落千年樹,云飄萬里天。(萬寬)2009.莫與春風共沉醉,相思一樹百年材。

(萬寬)2010.天下無干英雄事,春風不避少年狂。(萬寬)2011.紅樓夢醒誰堪睡?大地相思草木寬。

(萬寬)2012.深淺蘆花濃淡月,曉笛清曲自在流。(萬寬)……。

5. 求古代詩歌及賞析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詩,共有三首,分詠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這一首是望東岳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詩即寫于北游齊、趙時,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并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麼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虛字,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齊魯青未了”,是經過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驚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山高,也不是象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云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地理特點,寫其他山岳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詩說:“齊魯到今青未了,題詩誰繼杜陵人?”他特別提出這句詩,并認為無人能繼,是有道理的。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鐘”字,將大自然寫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割”本是個普通字,但用在這里,確是“奇險”。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作風,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成。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后兩句,寫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愿。“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會當一舉絕風塵,翠蓋朱軒臨上春。”有時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

從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清代浦起龍認為杜詩“當以是為首”,并說“杜子心胸氣魄,于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征意義著眼的。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與契”,在創作上“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墻”,正是一致的。此詩被后人譽為“絕唱”,并刻石為碑,立在山麓。無疑,它將與泰山同垂不朽

6. 經典古詩賞析

行路難的背景資料 天寶元年(742),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個積極用世的人,被世人稱作“詩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樣干一番大事業,可是入京后,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后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行路難》即作于被迫離開長安時,感嘆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

李白少有大志,胸懷著“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輔佐帝王,成就偉業。他二十四歲“辭親遠游”直到四十二歲才奉詔供奉翰林。

因為他傲岸奔放,蔑視權貴,不容于朝。天寶三年,被逼出京,朋友們都來為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艱難,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行路難》。

[編輯本段]【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同“饈”,美味的食物)直(同“值”,價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解詩題 《行路難》古代樂府《雜曲歌辭》。

742年詩人應昭入京,供奉翰林,試圖施展自己的經國濟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擠,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時,寫下這首詩。 全部注釋 1《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調名,內容多寫世路艱難和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開頭。

今存最早的《行路難》是鮑照的十八首。前人認為李白的《行路難》“似全學鮑照”。

第一首乃取意于鮑照《行路難》“對案不能食”一首。 2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形容酒價昂貴。珍羞:珍貴的菜肴。

羞,同“饈”,食物。直:通“值”,價值。

3鮑照《行路難》:“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4閑來兩句:傳說呂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時,曾一度垂釣于磻溪(今陜西寶雞東南)。

乘舟夢日邊:相傳伊尹在受商湯聘請的前夕,夢見自己乘船經過日月之旁。呂尚和伊尹都曾輔佐帝王建立不朽功業,李白借此表明對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極大的希望。

5長風破浪:據《宋書·宗愨傳》載:宗愨少年時,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濟:渡過。

6 飡:通“餐”。 7 羞:通“饈”。

金杯盛著昂貴的美酒,玉盤裝滿價值萬錢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飲,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黃河,冰雪卻凍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風雪堆滿了山,把山給封住了。

當年呂尚閑居,曾在碧溪垂釣;伊尹受聘前,夢里乘舟路過太陽邊。行路難啊,行路難!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處?總會有一天,我能乘長風破巨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這是李白所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

這組詩從內容看,應該是寫在唐玄宗天寶三載(744)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 逐句理解: (1)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

“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郁,感情的激蕩變化。

(2)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李白本是個積極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象管仲、張良、諸葛亮等歷史上杰出人物一樣,干一番宏大的事業,可是受詔入京后,皇帝卻沒有重用,而且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像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種軟弱性格的人,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并不順利,而最后終于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垂釣碧溪”“乘舟夢日”的典故,表達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樣,為統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業的信心。

(3)這四句節奏短促,反復感嘆過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現出進退失據而又不甘自棄,繼續探索尋求出路的復雜心理。 (4)最后兩句詩人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

李白畢竟是盛唐的大詩人,他悲而不傷,那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詩人用“長風破浪”比喻其宏偉抱負,接以“會有時”,肯定這一抱負有施展的時候。其堅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現得何等豪邁、直爽! “直掛云帆濟滄海”由乘長風破萬里浪推演而來,創造出一個雄渾闊大的意象,融入了詩人“輔弼天下”,大濟蒼生的宏偉藍圖。

這首詩在題材、表現手法上都受到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但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