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語句賞析
語句分析
(1)雖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那樣活潑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
這句話表明了我體質虛弱,為下文“我”爬懸崖時不如小伙伴勇敢埋下伏筆.
(2)“來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對我叫喊,“別做膽小鬼。”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莫頓·亨特(1927年~2016年)(美),早年曾經在空軍服役,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戰時期,他曾駕機執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
是一位擅長寫勵志類文章的作家,曾發表百余篇短文,同時也是一位專業的心理學家,還是美國文化學術界聲望極高的專業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宇宙間》、《可憐的動物》、《痛擊》、《心理學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2. 走一步再走一步句子賞析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噗噗亂跳。”
賞析:“瘦骨嶙峋”正是表現了我體質的瘦弱,與前面的8年來我一直有病相照應,而噗噗亂跳則反映了我這時恐懼的心情。
我從石架向下望,感到頭暈目眩;我絕對沒法爬下去,我會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頂的路更難爬,因為它更陡,更險。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
賞析:這是一種心理活動的描寫,因為害怕只知道啜泣而忘了自我的存在,這就將“我”害怕到極點的情狀表現出來了。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巖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頓時有了信心。
賞析:這個句子用詞準確。“探”字準確傳神,表明“我”小心翼翼地去試探、尋找那塊巖石,更符合暮色蒼茫時“我”懷著恐懼的心情爬下懸崖時的情景。描寫生動傳神。
3. 初一語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摘抄并賞析
⑴“我”遇到了什麼困難?怎樣解決的?解決這個困難的關鍵是什麼? “我”和小朋友們在游戲中,不經意地爬上了一堵垂直的峭壁,下不來,“我”很恐懼,伏在巖石上不敢動彈。
暮色中父親用手電筒照著,引導“我”一步一步地走下懸崖。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化整為零,將一個大困難轉化為一個個小困難,一個個自己稍作努力就能解決的困難。
在解決這些困難中,“我”逐步樹立了信心,直至信心大增,直至克服了困難。 ⑵“我”遇到的困難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你能分別說說嗎? 這個題目設計旨在引導大家養成細心閱讀的習慣,學會邊閱讀邊歸納、分析。
困難具體表現在這幾個方面:①懸崖陡峭,在“我”眼中是一堵高不可攀的險峰;②“我”孱弱多病,八年來身體一直不好;③暮色蒼茫,大地越來越暗。 ⑶為什麼別的孩子爬上山頂,而“我”不能?文中好多處提到“杰利”,有何用意? 此題仍然是培養我們細致閱讀的習慣。
“我”不能爬上山頂,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于“我”的身體原因造成的。文中多處提到了“我”體弱多病,細心閱讀就不難發現,“自我出世以后,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是直接交待,“我”“全身顫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心驚肉跳”“幾乎暈倒”以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等是側面暗示。
閱讀中要善于找出這些帶有鋪墊作用的句子,體會寫文章的周密表達。 多處提到“杰利”,也是行文的需要,一方面表現他是富有友情的。
起初他鼓勵“我”“別做膽小鬼”;當大家離去時,他“看起來好像有點不放心”;最后是他領著父親來找我的。杰利是個和其他孩子一樣貪玩,又有別于其他孩子的小朋友。
另一方面因為杰利這個富有友情的小朋友的存在,為后文與父親找到此處埋下伏筆,使文章行文更加嚴密。 ⑷你對父親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理解文章的深層次的內容。
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孩子。
細讀父親怎樣教“我”下來,很值得人深思。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
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歷一次磨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
父親這樣做,只給指導、鼓勵,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 ⑸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僅僅指當時“我”下懸崖石架的情形嗎? 從內容上看,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已不局限在“我”那次下懸崖石架的經歷了。
而是指人生旅途中的種種挫折,在面對這些挫折時,不要想整個困難有多大,而只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一步步走,直至解決所有困難。在文章中,這段文字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的哲理凸現在讀者眼前。
“走一步,再走一步”首先是指那次“我”在父親的鼓勵下克服困難的過程,其次還指人生面臨挫折時克服挫折的一步步具體行動。 閱讀這篇課文,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
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后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
當然,重要的還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來,陷于絕望、恐懼,聽了父親的話,覺得一小步,“似乎能辦得到”,第一步成功,“頓時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這個經驗,使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對付一切。
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這給我們一個啟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從事件中悟到道理。
哲理是有普遍意義的,善于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感悟對于寫作也極重要,這篇課文記敘的雖然只是一次歷險,立意卻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課文,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探究,獲得多方面的教益。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
可是他并不上去救護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孩子下來,很有意思。
看來,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
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自己只給予指導、鼓勵,這樣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讓大人抱著走,在自己走的過程中,要從大人那里接受經驗。
4. 《走一步,再走一步》段落賞析
閱讀過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后,感覺有三得(即三點感受),現寫出來,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關于命名題目。全文寫“我”爬上懸崖卻恐懼得不敢爬下來,后來是在父親指點鼓勵下才戰勝恐懼順利爬下了懸崖,再得出日后人生經驗,擁有自信,勝利前進。
根據這個課文內容,我們還可以再擬出《上懸崖》、《下懸崖》、《下一步,再下一步》。不妨將這些題目與《走一步,再走一步》試著作個比較。
倘擬《上懸崖》作題目,讓人覺得僅寫“我”恐懼,不是作者要表現的中心,最不行;倘擬《下懸崖》為題,抓是算抓住了重點,但全文在末段還寫到了“我”的很多其它事情,故此題目也不能統攝全文內容,做標題不確切;倘擬《下一步,再下一步》做題與《下懸崖》一樣,仍然太拘泥于具體活動,也還不太行;而《走一步,再走一步》這個題目中的“走”可以理解為“下懸崖”中的“下”,也可以理解為戰勝人生困難中走出一步的“走”,且還寫出了下懸崖的“漸變”過程,因此用這個命題作為標題,較為妥當。 關于人生經驗。
全文末段中,作者以“下懸崖”為觸發點得出人生經驗,它是“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達的地方為止”。本書中這個人生經驗“下懸崖”痕跡尚過深,我們把它向生活遷移,能將其轉化成我們學習的人生經驗,就是“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不要被困難所嚇倒,要有信心和勇氣去戰勝它,并將困難分成若干塊,逐步克服之,直到完全取得目的”。
《教參》點明的經驗則是“在困難面前不應該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析困難,化解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能積小勝為大勝,促使困難得以克服”。
這又適合于對付所有困難。如果說通過本文的學習,能讓我們明確戰勝學習困難及戰勝任何干大事業途中困難的方法,那麼文章還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關于分段。全文寫事、寫理誰重要呢?在我看來,事與理旗鼓相當,半斤八兩。
雖然理只占全文末段,寫事文字多而又多,但是我們還是要說秤砣雖小壓千斤。因此,全文按敘一事得一理寫法來分,可以分成兩部分。
即前面寫事為第一部分,末段得出人生經驗為第二部分。如果我們按文章一般有“三段式論”觀點去看,上述第一部分可以分成“為何去爬懸崖的原因”和“爬懸崖的經過”兩大部分,也即上述得理的第二部分降格為第三部分。
還有,我們從給文章擬定題目的討論中知道,“上懸崖”實在跟人生經驗不很吻合,它只不過是“下懸崖”的一個先期過程。也即寫人生經驗的一塊內容跟“下懸崖”相對應,所以我們認為倘將全文分為四個部分也不錯。
它們是:第一部分交代玩厭其它游戲才去尋找刺激爬懸崖這個起因;第二部分寫“我”在攀爬懸崖過程中陷入困境;第三部分寫“我”在父親指點下爬下懸崖,擺脫了困境;第四部分寫以仿“下懸崖”經歷為人生經驗去在人生道路上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給了我們以啟示。我看上面三種分段情況,都是相當不錯的。
能整體把握,能領會作者意圖及布局結構精思妙想,對分出的段落層次能條分縷析地自圓其說,就算很好啦。這又恰恰是我們初中同學必須擁有的閱讀能力。
所以我們還是應該下苦功夫去培養這種能力。當然,第三種分段法還是更被《教參》(即廣大學者及專家)所認同。
其中“為什麼是這樣的原因”就留給我們同學去作一思。
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故事情節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在人生道路上,艱難險阻并不可怕,大困難可以化整為零,化難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戰勝一切困難。
《走一步、再走一步》寫的是由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而感悟到的生活哲理。在人生道路上,艱難險阻并不可怕,大困難可以化整為零,化難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戰勝一切困難。
第一部分(開頭—“不能動彈”):寫作者冒險登上懸崖面臨的困境。
第二部分(“暮色蒼茫”—“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寫作者在父親的鼓勵下勇敢實踐,脫離困境的經過。
第三部分(結尾一段):寫作者的感悟: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個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大困難,贏得最后勝利。
這篇課文在寫法的主要特點:(1)選材典型,以小見大;(2)記敘周密,巧設伏筆;(3)善于運用心理描寫,人物形象生動;(4)運用對比,深化主題。
從課文內容上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題目的含義可以這樣理解: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4、《走一步、再走一步》末段說“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又說“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確”,為什麼又說“前途茫茫”呢?
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抵達我要到的地方,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本課選自人教版教材七冊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是一篇學讀課文。 這篇課文是著名的美國作家莫頓 •亨特寫的。它主要是寫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8歲時一次“脫險”的經歷,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再大的困難,只要我們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將困難化解為一個個小的困難,最終戰勝困難。
整個第四學段的教材編排的依據是《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的外在線索是與生活的聯系,內在線索的是按三大板塊: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而本課是屬第一板塊:人與自我。這個單元都是談人生。寫的都是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閱讀這些課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文章。本文運用質樸的語言,描述了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在故事中蘊含著生活的哲理,教學此文章,本著課標中“使學生學會欣賞作品,領會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口語交際的能力”的理論指導,以及語文應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理論指導。選用創設情境,教師點撥,學生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