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飛來峰比喻的句子

解夢佬 0

1. 登飛來峰的浮云比喻什麼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詩句中“浮云”比喻奸邪小人。“不畏”二字作峻語,氣勢奪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據吳小如教授考證,西漢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也。”欲成就大事業,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亂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敗于此。詩人良苦用心,于此詩已見端倪。

這首詩寫于宋仁宗皇 二年(1050年),王安石當時三十歲,年富力強,雄心勃勃。當時他已由鄞縣縣令改任舒州通判。此詩反映了詩人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詩的第一句,詩人用“千尋”這一夸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采納。

2. 《登飛來峰》中蘊含哲理的句子是什麼

《登飛來峰》中蘊含哲理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意思是不怕浮云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

原文: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賞析: 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

這與王之渙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似。前者表現一個政治變革家撥云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后者表現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勵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一脈相承,表現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蘇軾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

兩者都極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