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帶“好像”“似的”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嗎
比喻分為三類:明喻 暗喻 借喻 比喻有三個因素:本體 喻體 比喻詞 。
比喻詞有:好像 似的 一樣 仿若 是 成為等等
用 好像 似的等詞是 明喻 例如:她的臉紅得跟蘋果似的
用 是 成為 就是暗喻 例如: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
有時候沒有比喻詞,那就是借喻。。例如: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
那麼構成比喻的條件是什麼呢。。有兩個
一:本體和喻體要有相似之處 例如 臉紅起來的顏色和紅蘋果是相似的
二;本體和喻體不能是同類事物 本質上要有區別 例如,她長得像她媽媽 她和她媽媽屬于同類事物 夠不成比喻
2. 帶“像”的就是比喻句嗎
香花中學 龐何志 比喻就是通常說的打比方,它使人容易理解,能變抽象為具體,深奧為淺顯,還能使人產生聯想和想象。
“像”與“好像(似)”、“仿佛”等詞語,在明喻中用作為比喻的標志。比如“鴻漸餓得睡不熟,身子像沒放文件的公事皮包,幾乎腹背相貼。”
(《圍城》)這個句子里的“像”就是比喻句的一個標志——比喻詞。但是,是不是有“像”字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呢?不少人一看到含有“像”,“好像”的句子就認為一定是比喻句,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在很多種情況下,有 “像”字的句子并不是比喻句。非比喻句中的“像”,含義甚為豐富,語境不同,其表意功能也就不同。
一、表示舉例 1. 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濟南的冬天》)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為例子,說明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氣候的感受。
2.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很多新詞不斷涌現,像網蟲、丁克、黑客、粉絲等。“像”后面是列舉的例子,也不是比喻。
二、表示比較 1.李明剛長得像他的爸爸。“李明剛”和“爸爸”是同本質的事物,這只是同質事物的相似點的比較,不是比喻。
2.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賣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現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的比較。
三、表示想象 1. 忽然一陣冷風吹來, 濃云像從平地上冒出來似的,剎時把天遮得嚴嚴的。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產生的聯想。
句中用“像”引出推測,表示估計的準確性。五、表示說明 1.獵人微笑著說:“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個客人,得像個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句中用“像”來直接闡述某一道理。
2.狼連忙半閉著眼睛,說:“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會搖尾巴的狼》) 句中用“像”來指出某種情況。六、表示情狀 1.在我們腳下,波浪輕輕吻著巖石,像朦朧欲睡似的。
(《聽潮》) 2.許久許久,我倆也像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緒…… 這兩句中“像”是用來表情狀的,不構成比喻。 那麼,怎樣識別“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時具備了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兩個不同類的事物;二是這兩個事物要有相似點。
3. 帶“像”的就是比喻句嗎
香花中學 龐何志 比喻就是通常說的打比方,它使人容易理解,能變抽象為具體,深奧為淺顯,還能使人產生聯想和想象。“像”與“好像(似)”、“仿佛”等詞語,在明喻中用作為比喻的標志。比如“鴻漸餓得睡不熟,身子像沒放文件的公事皮包,幾乎腹背相貼。”(《圍城》)這個句子里的“像”就是比喻句的一個標志——比喻詞。但是,是不是有“像”字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呢?不少人一看到含有“像”,“好像”的句子就認為一定是比喻句,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很多種情況下,有 “像”字的句子并不是比喻句。非比喻句中的“像”,含義甚為豐富,語境不同,其表意功能也就不同。一、表示舉例 1. 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濟南的冬天》)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為例子,說明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氣候的感受。 2.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很多新詞不斷涌現,像網蟲、丁克、黑客、粉絲等。“像”后面是列舉的例子,也不是比喻。二、表示比較 1.李明剛長得像他的爸爸。“李明剛”和“爸爸”是同本質的事物,這只是同質事物的相似點的比較,不是比喻。
2.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賣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現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的比較。
三、表示想象 1. 忽然一陣冷風吹來, 濃云像從平地上冒出來似的,剎時把天遮得嚴嚴的。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產生的聯想。
句中用“像”引出推測,表示估計的準確性。五、表示說明 1.獵人微笑著說:“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個客人,得像個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句中用“像”來直接闡述某一道理。
2.狼連忙半閉著眼睛,說:“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會搖尾巴的狼》)
句中用“像”來指出某種情況。六、表示情狀 1.在我們腳下,波浪輕輕吻著巖石,像朦朧欲睡似的。(《聽潮》) 2.許久許久,我倆也像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緒…… 這兩句中“像”是用來表情狀的,不構成比喻。 那麼,怎樣識別“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時具備了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兩個不同類的事物;二是這兩個事物要有相似點。
4. 是不是有"像"字的都是比喻句
并不是這樣的。
有“好像”“像”“是”一類詞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關鍵要看句子里是不是有本體或喻體。
有的同學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詞語的句子就認為一定是比喻句,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小學語文課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表示比較
1.江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 南京長江大橋》) 句中的“輪船”和“扁舟”是同一類事物,通過比較,突出長江水的浩大。
2.他還是像過去一樣喜歡打乒乓球。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稱不是比喻句。
表示舉例
1.“你騙誰,像你這樣的大官會沒有錢?”(《“你們想錯了”》)句中用“像”字引出 方志敏作為例子,說明凡是當官的就一定有錢。
2.“像您這樣的高個兒干不了這重活兒……”(《 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為例子,說明凡是“高個兒”都當不了挑山工。
3.“老師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師看成媽媽,而并非是比喻句。
什麼是比喻句呢?
比喻一種常用 修辭手法比喻句的含義 比喻句,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用另類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 本體, 喻體和 比喻詞組成,又有 明喻、暗喻、隱喻之分。
什麼是比喻句?其實比喻句就是把本體比喻成喻體組成的。什麼叫 本體和 喻體呢?就是把一個物體或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這樣就叫 比喻。所以,就把他們叫做了 本體和 喻體。
參考資料
搜狗問問:/z/q700657214.htm
5. 帶有“喻詞”的句子一定是比喻句嗎
在逐題分析語文試卷時,有一道修辭手法的測試題竟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失分。
這引起了我的刨根究底。試題是這樣的:“從下面這段話中找出一句用了修辭的句子。
他的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約有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
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這段話是《一面》中對魯迅的外貌描寫,作者抓住他的面孔、頭發、胡須進行具體、形象的描繪。
“面孔”句和“胡須”句都有喻詞“好像”,學生便誤把前句也畫為比喻句了。殊不知前一個“好像”與后一個“好像”有本質之別。
所謂比喻,就是“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同它有相似點的別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不難看出:上例中前句的本體為“面孔”,喻體為“人(的面孔)”加上喻詞,成了“面孔像人(的面孔)”的形式,本體和喻體是同一事物,在本質上相同的一種事物比較,顯然不構成比喻。
后句本體為“胡須”,喻體為“隸體‘一字’”,加上喻詞,成了“胡須像隸體‘一’字”的形式,本體和喻體是本質上不同的兩種事物,利用它們形狀的相似點來描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