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飛來峰表達詩人的哲理的句子

解夢佬 0

1. 《登飛來峰》一詩中,抒發詩人雄心壯志,蘊含生活哲理的詩句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譯:不怕層層浮云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詩的這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為眼前的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長遠。“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表現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2. 登飛來峰中表示了詩人什麼樣的人生哲理

登飛來峰中表示詩人朝氣蓬勃,對前途充滿信心的人生哲理,同時也表明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登飛來峰》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如下: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白話譯文: 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擴展資料 1、創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詩人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 2、名家評價 中山大學教授羅常培:王安石在立志改革的同時,也看到儒家頑固派必然會拼死反對。

他在詩中把那些頑固派比作“浮云”,認為它雖然可以一時遮掩人們的眼目,終將在歷史的長空中消失。這種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堅強信念,以后就表現為“三不足”的大無畏精神。

復旦大學教授王運熙:這是一首通過描繪風景來抒寫抱負的詩。前兩句竭力形容山塔的高聳,然后自然地過渡到后兩句,形象地揭示“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

反映了作者高瞻遠矚,胸懷寬闊,不是困難,勇于改革的豪邁氣魄和堅強意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登飛來峰。

3. 登飛來峰中表示了詩人什麼樣的人生哲理

登飛來峰中表示詩人朝氣蓬勃,對前途充滿信心的人生哲理,同時也表明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登飛來峰》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如下: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白話譯文:

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擴展資料

1、創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詩人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

2、名家評價

中山大學教授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431363634羅常培:王安石在立志改革的同時,也看到儒家頑固派必然會拼死反對。他在詩中把那些頑固派比作“浮云”,認為它雖然可以一時遮掩人們的眼目,終將在歷史的長空中消失。這種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堅強信念,以后就表現為“三不足”的大無畏精神。

復旦大學教授王運熙:這是一首通過描繪風景來抒寫抱負的詩。前兩句竭力形容山塔的高聳,然后自然地過渡到后兩句,形象地揭示“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反映了作者高瞻遠矚,胸懷寬闊,不是困難,勇于改革的豪邁氣魄和堅強意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登飛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