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作者自信昂揚人生態度的句子

解夢佬 0

1. 《將進酒》所表現的人生態度

《將進酒》是漢樂府舊題,題意為“勸酒歌”。

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由于受到排擠,李白離開長安,開始了以東魯、梁國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當時,他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他們登高暢飲,對酒當歌,暢抒滿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詠酒抒情的佳作。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里則在感嘆懷才不遇。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于是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泄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實。

2. 將進酒表現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希望對你有幫助:本詩所表現的人生態度既有消極的面,也有積極的一面。

作者對人生態度的消極面有以下表現:

1、 “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如雪。”悲嘆人生短促,在旦夕之間黑發已經斑白。

2、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看透人生,主張在得意時要及時行樂,不要錯過機會。

3、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無須羨慕富貴人家生活,用酒精麻醉自己,藉以逃避現實。

作者對人生態度也有積極的一面。如“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表示有才干的人終會為世所用,暗示自己目前雖然失意,但相信時機一到,仍然有施展抱負的機會,表現出自信的態度。

3. 《將進酒》中哪些句子能反映了作者的情感

反映了作者的情感: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1、原文

將進酒

唐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傾耳聽 一作: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不足貴 一作:何足貴;不復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來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2、翻譯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你難道看不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從不再往回流。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你難道看不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自己的白發,早晨還是滿頭的黑發,怎麼才到傍晚就變成了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所以)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來。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傾耳聽 一作:側耳聽)

讓我來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為我傾耳細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不足貴 一作:何足貴;不復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只希望醉生夢死而不愿清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來 一作:自古;惟 通:唯)

自古以來圣賢無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陳王曹植當年宴設平樂觀的事跡你可知道,斗酒萬千也豪飲,讓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主人呀,你為何說錢不多?只管買酒來讓我們一起痛飲。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那些什麼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兒喊出來,都讓他拿去換美酒來吧,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3、賞析

將進酒,唐代以前樂府歌曲的一個題目,內容大多詠唱飲酒放歌之事。在這首詩里,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屬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云。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