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美鉆石的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贊美鉆石的語句

1、鉆石像情人炯炯有神的眼睛,深情的注視著你,它是純潔愛情的標志,表達對愛情的永恒追求和忠貞。

2、其實在每個人胸中都蘊藉著一塊藍鉆,在心靈的深處閃爍著雅潔的瑩輝,她關注著我們的一言一行,時刻都在提醒著我們要謙和友善,要沉穩內斂,警示著我們應該淡然地面對人生。

3、這麼璀璨,這麼晶瑩,這麼透亮,鉆石啊!你的美麗,你的燦爛,你的魅力,還有你的熠熠生輝,令人無法抗拒。

4、人生最可貴的事是人與人之間于患難處同舟共濟,風雨同行,不計個人得失與生死。這樣的人都有一顆鉆石般的心。

5、一清如水的生活,誠實不斯的性格,在無論哪個階層里,即使心術最壞的人也會對之肅然起敬。在巴黎,真正的道德,跟一顆大鉆石或珍奇的寶物一樣受人欣賞。

6、除了無比堅硬,鉆石最吸引人的特點就是璀璨耀眼,閃出七彩光芒,迷惑了了女人的心。

7、鉆石鑲嵌于花朵中,閃耀著光與影的恒久魅力撩人心扉,這條項鏈實在是太漂亮了。

8、那銀色的項鏈鑲嵌著藍色的鉆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戴在她光潔的脖子上顯的更加美麗。

9、鉆石的美麗來自它本身,但它的光芒確實人們賦予它的。鉆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也是愛它的美麗。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

10、如今,鉆石不再神秘莫測,更不是只有皇室貴族才能享用的珍品。它已成為百姓們都可擁有、佩戴的大眾寶石,今天人們更多地把它看成是愛情和忠貞的象征。

11、除了無比堅硬,鉆石最吸引人的特點就是璀璨耀眼。古希臘人相信鉆石是天神的眼淚,將鉆石列為行星寶石中的“太陽”。

12、有人說鉆石是星星撒落在地面的碎片;也有人將鉆石列為獅子星座的吉祥寶石。

13、每一顆鉆石都獨特罕有,就像每一段愛情也各有新意。而鉆石的每一種切割形狀更有不同的寓意。選一顆最能表情達意的鉆石,代表屬于自己的愛情和婚姻。

14、那是一條紫色的圓形鉆石項鏈,上面有一個小小的方形純銀吊墜掛著,散發出一種純潔的光芒,晶瑩剔透的顏色,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

15、這條鉆石項鏈,是靈魂的晶體,凝聚著璀璨,晶瑩,透亮。

鉆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鉆石的原石。簡單地講,鉆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

2. 描寫鉆石的句子

晶瑩剔透 純凈透明 經久不變 高雅脫俗 前衛時尚

富有動感 優雅生輝 稀有珍貴 獨一無二 魅力綻放

含蓄自然 與眾不同 簡潔洗練 優雅精致 簡單清晰

經典永恒 光芒四射 繁華炫目 突破傳統 追求個性

時尚優雅 美輪美奐 圓潤精致 力臻完美 炫麗奪目

熠熠生輝 炫目華彩 耀人眼目 晶光閃耀 淋漓盡致

交相輝映 璀璨光芒 炫彩惹眼 皇室風范 相互映襯

復古華麗 歷久彌新 圓潤飽滿 錯落有致 熱力流行

完美理念 卓越品質 光彩奪目 楚楚動人 充滿活力

動感自如 高雅大方 簡約清麗 純粹剔透

六爪皇冠經久不衰 520我愛你

天衣無縫光芒四射 1314一生一世

四爪鑲嵌熱力流行 1573一往情深

蓮花盛開魅力綻放 20609愛你到永遠

3. 求贊美鉆石的句子和文章

鉆石的前世今生 在各種名貴首飾中,鉆石向來最得女士們青睞。

然而,古代中國人研究珠寶器玩雖出神入化,但對“寶石之王”竟然有眼不識泰山,連被譽作“貴族生活百科全書”的《紅樓夢》也對它不屑一提。這是何故? “火鉆”緣出“火水”里 通過文字認識事物,最忌望文生義。

比如鉆石,其上品叫做“火鉆”,你若憑那個“火”字而斷言此類鉆石紅光閃爍,恐怕“人唔笑狗也要吠”。究其實,火鉆顏色淡藍,像煤油,在粵方言里煤油叫做“火水”,舊時的廣州人便把該種抵得上一座東山小洋樓的鉆石戲稱為“火水鉆”,簡稱“火鉆”。

從印度兜轉到荷蘭 提起鉆石,不免扯上“金剛”。 “金剛”一詞是地道的“國貨”,但其衍生詞“金剛石”,卻被《漢語外來詞詞典》判斷為來自日語的外來詞。

個中緣由,須從金剛石之為物說起。 金剛石是碳的同素異形體,其特有的晶體結構,使它成為一切已知物質中最硬的一種。

金剛石指的是未經加工的原石,經琢磨而成裝飾物的叫做鉆石。 世界頭號鉆石“庫利南” 鉆石被譽作“寶石之王”。

英國王冠上鑲的是印度名鉆“光明之山”,王杖上鑲的是南非名鉆“非洲之星”。 在1870年于南非發現原生礦之前,金剛石被零星地偶然撿拾于砂礫之中。

最早把這種非金屬礦物視為稀世之寶的,是兩千多年前即已生息于恒河流域的印度人。公元前4世紀,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印度,金剛石遂為希臘人所知,他們借用一個現成的形容詞對它作了正式命名———adamas。

這個古希臘詞的原義是天下無敵的,引申義為最堅硬之物。 古希臘人還厘定了秤衡adamas的重量單位———克拉。

克拉,古希臘文為keras,是產于愛琴海沿岸的一種角豆樹的種子,其特點是很小很輕而每顆重量嚴格相同。1克拉等于0.2克,世界頭號鉆石“庫利南”重3106克拉,像拳頭大;中國頭號鉆石“常林鉆石”重158克拉,像核桃大。

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人們無法對金剛石進行切割,在神廟里或在皇宮里被用作飾物的乃是原石。晚至1454年,方才由荷蘭匠師發明了以金剛石琢磨金剛石的加工方法,方才有了跟原石形態的金剛石相對而言的“鉆石”這個詞。

就本文的題旨而論,“荷蘭”是一個關鍵詞。直至上世紀40年代,全世界最出彩的鉆石加工場所,仍然集中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

由于這一歷史原因,古希臘詞adamas逐漸形變為拉丁語系的荷蘭詞,最后定型為英語的diamond———它既指金剛石,亦指鉆石。 此石因何謂之“鉆” 金剛,是一個古老的中國詞,作為五行家的術語,它被用于概稱屬“金”的西方剛堅之“氣”。

當“金剛”被中國佛教挪用之后,這個詞在某些多少涉及五行的著述中仍會偶爾閃現,特指一種產自“西方”的“石”。 西晉著名方士郭璞在其志怪筆記《玄中記》中寫道:“金剛出天竺(即印度)、大秦國(即羅馬),一名削玉刀,削玉如鐵刀削木,大者長尺許,小者如稻黍。”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金剛石,出西番天竺諸國;金剛鉆,其砂可以鉆玉補瓷,故謂之鉆。” 諸如此類記述中的“金剛石”,本來正是最早被發現于印度而被希臘人鄭重命名為adamas的那一物事。

然而,這個古老的中國詞卻完全沒有跟珍寶相關的內涵。例如,從李時珍的前述那段文字里盡管找得著“鉆石”一詞的典出,但這鉆石只不過類同于打火的燧石,是一種尋常用具。

金剛石鉤掛“蘭學” 但在大海東邊,相應于“李時珍時代”的日本學者從漢語中引進了“金剛石”這個詞,讓它跟西方文化相鉤掛,鉤掛的紐帶,乃是荷蘭! 荷蘭是第一個跟日本建立固定聯系的歐洲國家,荷蘭海軍入侵臺灣是在1624年,而早在1609年,荷屬東印度公司已經在日本設立了永久性商館。荷蘭人給日本帶去了大量近代西方學術知識,始自17世紀初,這種來自荷蘭的知識就被日本學者統稱為“蘭學”。

1708年,早期蘭學家西川如見在其調研中國、日本和包括印度、阿拉伯在內的“泛西方國家”的交互貿易的專著《華夷通商續考》中,提到了“金剛石”這種商品,中日兩國所需的金剛石都來自“西方”。值得注意的是,該書中的“金剛石”雖然用的是漢字,但西川如見卻給它注上了近似荷蘭語“鉆石”的讀音,因而,這是一個打上了荷蘭文化印記的日本產漢字詞。

一個半世紀以后,值日本開始全方位向西方學習的1864年,晚期蘭學家清水卯三郎編成日英詞典《英米通語》。在這部詞典中,日語“金剛石”的讀音定型為diamond的轉音daiyamondo。

近代中國人對于“金剛石”一詞的理解,契合于《英米通語》之類而并非《玄中記》。《漢語外來詞詞典》把“金剛石”判斷為外來詞,歷史文化依據相當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