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語錄在線聽

解夢佬 0

1. 【倪萍姥姥語錄讀后感】

[倪萍姥姥語錄讀后感]倪萍姥姥語錄讀后感這個假期我讀了《姥姥語錄》,讀后收獲之大出乎我的意料,倪萍姥姥語錄讀后感.這是來自著名主持人、演員倪萍心底的一則則姥姥與外孫女之間愛的故事,令人為之動容,清澈質樸、真摯感人的文字,溫暖人心.倪萍帶領讀者走進她99歲姥姥的平凡生活,追憶作者與姥姥一起走過的有淚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細述這位純樸、善良的山東老人生命中的最后樂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卻讓人終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這本書讀后有兩點給我觸動很大,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先說第一點:倪萍的姥姥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沒有多少文化,但倪萍之所以花如此大的功夫寫姥姥,就是因為這個姥姥值得一寫.姥姥活到99歲.解放前、文-革前姥姥沒少吃苦,倪萍說,“多少個艱難的時刻,都是姥姥用她那大白話點撥著我,多少個想不開的問題,都是姥姥一個個雞毛蒜皮的比喻讓我豁然開朗;姥姥的寬容,姥姥的良善,不斷地修正著我的缺點,改正著我的錯誤;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終照耀著我,溫暖著我.”姥姥有哪些智慧的大白話和雞毛蒜皮搬的比喻呢?“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幫你.”“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麼人你看不慣換個個二就看慣了!”“愛越分越多,愛是個銀行,不怕花錢,就怕不存錢.”“東西不在多少,話有時候多一句少一句就得掂量掂量,有時一句話能把人一輩子撂倒,一句話也能把人抬起來.”“人生下來就得受苦,別埋怨,埋怨也是苦,不埋怨還是苦,你們文化人不是說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嗎?什麼是甜?沒病沒災是甜,不缺胳膊少腿是甜,不識字的人認個字也是甜啊!”“日子得靠自己的雙腳往前走,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彎,拐個彎也不是什麼壞事,彎道兒走多了再走直道兒就走快了,讀后感《倪萍姥姥語錄讀后感》.走累了就歇會兒,只要你知道上哪兒去,去干嘛,道兒就不白走.人活一輩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兒上,你為什麼不好好走,好好過呢?“這就是姥姥,一個沒有文化的中國老年婦女說出來的話語!透著豁達,透著大度,透著善良,透著哲理,透著一個大寫的人的人格魅力!再說第二點:倪萍的孝心.倪萍為了讓97歲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就想了一個點子:說歐洲某國家收購瓜子仁,要求必須是手剝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須是完整的,15元一斤,問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剝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開始剝瓜子.那時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給姥姥發工資,并動員全家偷偷吃掉這將“出口歐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來臨走也要讓朋友帶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覺得自己還有用,還掙了錢.這件事可見倪萍是費盡心思讓老人在世的日子快樂樂.倪萍把姥姥接到北京一起住,姥姥有很多舊衣服,那真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結果,倪萍聽專家說屋里多年不穿的舊衣服是個污染源,就動員姥姥扔了不穿的舊衣服,姥姥哪里肯啊,于是倪萍想出一招,告訴姥姥說,單位里收舊衣服,一百元一件,,這下姥姥一下找出二十三件舊衣服,倪萍自然第二天交給姥姥兩千三百元錢,姥姥樂啊,這麼好的事情,于是姥姥立馬動員倪萍的幾個表妹快找舊衣服,一個表妹電話告訴倪萍,說姥姥來家一下找了五十七件舊衣服要叫倪萍拿到單位,表妹電話里大笑,知道沒這麼好的事情,五千七啊,倪萍一聽知道慘啦,馬上跟姥姥說,單位內部的事情,別再往外面說啦,姥姥卻說:“有好事想著別人,別人就老想著你,你有了好事不想著別人,只顧自己,最后你就剩一個人了.一個人就沒有來往了.一個人一輩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就完了,人多好事就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趁親人還健在,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讓長輩感覺幸福、滿足.只要讓父母感覺幸福、滿足就是孝順”,《姥姥語錄》提醒我,及時愛我的親人.。

2. 倪萍新書《姥姥語錄》讀后感

[倪萍新書《姥姥語錄》讀后感]原文地址:水門口的大智慧―――倪萍新書《姥姥語錄》讀后感作者:龐炳祥春節過后的第一次周末休息,我待在家里哪里也沒有去,坐著、躺著看了一遍倪萍的新書《姥姥語錄》,倪萍新書《姥姥語錄》讀后感。

說實話,過去我是不看名人出的這類書的,尤其是娛樂界名人出的書。我認為那是名人們湊熱鬧的事。

這幾年名人們出了很多的書,我都不去看,包括倪萍出的上一本書,也就是宋丹丹小品里說的《日子》,我也沒有看過。有時間我寧愿去翻翻女兒小學時的《腦筋急轉彎》。

但上周我去倪萍的博客上逛了一圈兒,感覺還行,幾篇博文都像準備著上《讀者文摘》雜志似的,挺溫潤煽情。恰好又去席殊書店里看到了這本新出的《姥姥語錄》,不暇思索就買了來。

當時沒有顧上瀏幾頁文字,只看上了書內樸拙的插圖,心里就覺得應該是一本可以翻翻的書。我看書有些不好的毛病。

拿到一本新書,一是看出版社,相當于買衣服看牌子。倒不是名牌的衣服就好,只是很通常地覺得大的牌子下的貨物質量應該有一定的保證。

此書是中華書局出版的,首先就從心里認可了。二是看印數。

此書第一次印刷就印了20萬冊,這讓我暗暗稱奇,心里的認可度又增強了幾分。須知名人出書當然要靠名人效應,但單靠名人效應也不一定賣出這麼多的冊數。

出版社的編輯們也不都是白吃干飯的,他們即使都是倪萍的粉絲,也不可能出一堆賣不出去的書,拿真金白銀開玩笑,賠本賺吆喝。三是看字數。

倪萍的這本書不到10萬字,愣讓編輯們鼓搗成這麼厚厚的一本像模像樣的書,紙質印刷都很精美。這本書的字數不足賈平凹新書《古爐》字數的六分之一,但也是印的一樣大的開本,說明出版社和編輯們是很看好這本書的。

所以我放心地第一次買了名人之書,準備在累了的時候讓自己輕松一下。然而此書讓我拿在手里就沒有再放下,坐著、躺著幾小時看完了這本書。

看完了,揉揉眼,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發呆。不消說,我首先是著了倪萍的道了。

這本書平淡真實的情感和語言營造出的如天籟之聲的意境讓我久久都沒有走出來。榮成是我去過的,和榮成的朋友一起吃過海鮮,喝過大酒。

那時聽到的榮成話感覺有些發笑,覺得榮成人的舌頭有點硬。可現在看這本書,竟感覺就像聽到了過去倪萍和她姥姥的對話似的,影影綽綽,聽不清楚,但分明是聽到了。

那聲音和在榮成成山角酒店里聽到的山東話一個味兒。在這本書里,我覺得倪萍延續了她當主持人時的風格:煽情。

她把她與她姥姥的那份親情煽乎的讓你熱淚盈眶。她在書中寫道,她主持風格形成的老師就是她姥姥。

她姥姥教育她要說人話。我的理解是,她姥姥是教育她要說人話,就是要說能讓人聽懂了的話。

這要比某男主持人一腦門子官司似的崇高,時不時地冒出幾句外語,和一些外國要人說一些誰也聽不懂的話要強的多。倪萍用一個女人的細心,回憶了她和姥姥五十年生活的點點滴滴,姥姥生前\"閑著沒事說的那些沒用的話\",和姥姥在一起的快樂的窮日子,讀后感《倪萍新書《姥姥語錄》讀后感》。

我相信除了書中所寫的,倪萍的心中這樣的對話和場景還有許多許多,寫出來的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這些寫出來的、印出來的,應該是最經典的,也應該是倪萍心中分量最重、最難忘的。

姥姥的這些語錄,乍一看似曾相識,我們小時候在老人們的口中大多聽過,雖然內容不一,但大意相同。可是你仔細咂摸倪萍姥姥的語錄,卻會有豁然天門中開的感覺。

姥姥的語錄是什麼?大實話,大智慧,大道理!真真正是:與平凡處見真情,與細語處聽驚雷!我不想過分贊譽倪萍的這本書。說句倪萍聽了不高興的話,這本書也許很快就會淡出人們的視線。

看過的人們感動一番,感嘆一番,再深入地思考對照一番,也不可能永遠記著。我想說的是,倪萍姥姥這些智慧語錄,雖然比不上偉人的名言格句,但也句句真實,入人肺腑。

就像倪萍自己在書中說的,就是\"一張儲蓄善良、堅持、美好、寬容、勤奮等等所有美德的銀行卡,開始取不出錢來,等存滿了就能隨便花,一輩子都花不完,是一張永遠刷不爆的人生卡\"!看完此書,我的心中充滿了對老太太的崇敬之情,也非常羨慕倪萍有一個這麼好的姥姥。你想想吧,一個不識字的從過去的歲月里煎熬出來的小腳老太太,說出的話在今天讓我們看來句句都有醍醐灌頂的效果。

姥姥的腦子里是怎麼想出來的呢?倪萍沒有解釋,我看也解釋不清楚,只能說是在漫長的生活中磨練出來的。問題是一代一代的人都在磨,但真正磨出來的不多。

這個活了九十九歲的老太太是個神。本書的另一大看點是倪萍的真情、細心和孝心。

通過寫姥姥和其他的親人,一不留神也把自己寫了出來。在書中,我們能看到一個自強、自立、奮斗不息而又柔腸百轉的女人想象。

這讓我感到由衷的欽佩。我想倪萍這種性格的形成應該得益于她童年貧窮而又快樂的水門口的農村生活。

這和我的經歷相仿,我能想象的出農村經歷給了她什麼,而她又沒有忘記,這就非常難能可貴了。一個現在生活在京城的文藝大腕,能把年過古稀的小腳姥姥接來同住,膝下承歡,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這個外甥女養對了。

3. 倪萍著《姥姥語錄》的讀后感

[倪萍著《姥姥語錄》的讀后感]

倪萍著《姥姥語錄》的讀后感

自從不上班后,在家沒什麼事,年前女兒從網上買來三本書,一本是倪萍著的《姥姥語錄》、另兩本是白巖松的《幸福嗎》和《看美國》,因我也是倪萍的粉絲,上次她的第一本《日子》我也買了,所以這兩天有空時,我先看完了倪萍的《姥姥語錄》,倪萍著《姥姥語錄》的讀后感。

在書中都記錄了倪萍姥姥的一點一滴,做人的觀念,她姥姥用的是最樸實的語言,是她姥姥一輩子從生活中得到的,倪萍從感受中得到啟發。同時也過著和一般傳統的老太太一樣的日子,她姥姥是烈屬,兒子在部隊救人而犧牲了,沒有放聲哭過一次,就這樣一個堅強的老太太,以此影響了倪萍的一生。

倪萍用《姥姥語錄》走進99歲的平凡日子,分享給人們質樸無華人生智慧,同時倪萍也給了姥姥晚年幸福生活,充滿陽光,姥姥享受子孫們的孝心,走完了九十九歲屬于人類長壽的老人。

倪萍與眾不同,是名人也是一位大忙人吧!但在她姥姥這里還是個外生女,一有時間就讀報、讀書給她姥姥聽(因她姥姥不識字),陪老人家逛街,到最好的飯店請老人家吃,買最好的衣服給老人穿等等,這些都是物質上的享受,而倪萍在精神上也一樣關心她姥姥,讀后感《倪萍著《姥姥語錄》的讀后感》。

姥姥掙錢了這一節。因為她姥姥九十七歲年紀大了,而且又不識字、又不做事,一空下來就睡覺,這樣長時間對身體不好,倪萍發現,只要姥姥有事做了,就不會睡覺了,倪萍就想法要姥姥能做點事,力所能及的事,而且還要有報酬給她。

第一件是:要姥姥疊報紙,每天把3份不同的報紙,按同一類、大小張、圖片、沒圖片分類整理好,而且每天給老人15元錢,到月底結帳,按時給她。

第二件是:發現姥姥做了一段時間,做熟了很快就完成疊報任務,等空又要睡覺了,她又想出了要她剝瓜子仁,說是出口的,也是每天15元,兩樣“工作”要她完成,而且給她“工資”時也是很認真的,到后來甚至把錢通過郵局,要老太太親自蓋章為至,你說認真唄!

但老太太也是很認真的,到底是年紀大了,她也不清楚這錢到底是誰給的,這些報紙和瓜子給誰的,照樣剝,而且經常超額完成任務,到后來倪萍她們各個親戚家里都是瓜子仁,開始還爭著吃,到后來看見瓜子仁要逃,她老人家還是很開興地“工作”著,“工資”也是照領,不再睡覺了、飯量也增加了、精神也好了,雖然老人是不缺錢花的,倪萍是大把錢給她的,可老人認為自己掙的錢用起來踏實、趣暢。

以上這一列舉不僅倪萍有經濟條件,但最關鍵的是她有一份孝心,使得姥姥不寂寞,有事做,97歲的老人認為自己也能掙錢等等,使的老人開心。

現在大多數家庭還是不缺錢的,城里的老人也都有老保的,有的認為只要給錢了物質豐富就是了,其實也不是這樣,現在的老人缺的是這份孝心,缺的是精神上的,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

〔倪萍著《姥姥語錄》的讀后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