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紅樓夢的感受

解夢佬 0

1. 讀完紅樓夢的感受是什麼

讀書筆記:紅樓夢魘 ——談關于紅樓夢的人物形象 我的這篇文章的名字,是學張愛玲的。

張愛玲曾經評過紅樓夢,其文章的題目就是紅樓夢魘。《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最高峰,引得無數后人對她進行評論,其中名家不在少數。

我只是紅學愛好者之一,執筆一寫,算是吐露我幾年來讀紅樓夢的一些個人看法吧。 紅樓夢中所描寫的人物形象繁多,性格各異,毫不給人重復和累贅的感覺。

其中主人公有如下幾個: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等。我只就以上幾個人物進行評論。

首先,賈寶玉。初看紅樓夢的人十有八九會覺得賈寶玉“女里女氣”甚至“風流成性”,我認為這正是他的鮮明的性格特征。

他身上固然有貴族子弟的諸多缺點,但是他體現出的是他的反抗精神——他痛恨封建禮教的束縛,可是在那樣一個家庭中又無力反抗,他就只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當時社會中最受人壓迫、地位最低的女子身上。他認為“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就是如此。

因為在當時的社會中,男人是主要的參與賈寶玉痛恨的社會活動的人,相對于此,女子就“清氣”一些。賈寶玉不是喜歡女人,是喜歡她們身上不受世俗污染的氣息。

就象是他罵薛寶釵:“好好一個女子,身上怎麼也沾上了世俗氣息!”他不是罵薛寶釵,是罵薛寶釵身上的“世俗氣”。這就是賈寶玉的性格特征,不能把他等同于一般的“風流子弟”來看待。

第二,林黛玉。我相信沒有多少人會喜歡林黛玉,她“動不動就鬧小脾氣,心胸狹隘,不識時務”。

但是我覺得這只是她的表面現象。一個人的性格的形成應看她所處的環境——父母就她一個女兒,“從小就當作男兒教養”,自然嬌慣,她身上的嬌氣是必然的。

后來她父母雙亡,寄住在外祖母家中,賈府又是一個大家庭,人多嘴雜是很正常的。林黛玉本不是賈家的嫡親的孩子,卻受到賈母的寵愛,自然會引來不少非議。

在這種寄人籬下的情況下,她不由自主地要維護她的尊嚴,所以在別人眼中她是傲氣的。說林黛玉不識時務我認為也不是對的。

且看她初進賈府,真是時時小心,步步在意,說話行為很有分寸也很得體。并沒有心胸狹隘的表現。

再看她賞賜薛寶釵的仆人一段:“我知道你們忙,如今夜長,更要會個賭局了。”“誤了你們發財,難為你們送來。”

“給她們幾百錢,打些酒吃,消消雨氣。”語言得當,此舉也很能收攏人心。

可是為什麼她平時就“小心眼”呢?第一,她不象薛寶釵,薛寶釵有豐厚的家產,她可以隨心所欲地用錢來收買人心。可是林黛玉不同,她寄人籬下,每個月的錢都是按例派給的,肯定不能象薛寶釵一樣大筆花錢籠絡人心。

第二,我很贊同王蒙先生的觀點,他認為林黛玉的“小心眼”是向賈寶玉“撒嬌”,顯示自己處境的不好,內心的難受,這一點是和賈寶玉相契合的。可惜他們,雖然心心相印,最后還是落得一個死,一個出家的下場。

第三,薛寶釵。薛寶釵真是一個爭議繁多的女子。

歷來對她的評論就是相對立的:一個認為她可敬可愛,識時務知大體;另一個卻認為她奸詐狡猾,貌似寬厚實則內心險惡(這尤其在桐花鳳閣批紅樓夢中最有體現)。其中爭議最大的地方就是她偷聽到丫環小紅的話,為了脫身,使“金蟬脫殼”的計策,嫁禍于林黛玉身上的地方。

桐花鳳閣是這樣批的:“惡極。何以必叫黛玉,豈非有意傾陷。”

而另外有人則認為是她無奈隨口撒謊,借以脫身。這兩種看法不能一味否定。

我是保持中立的,因為我覺得作者本來在描寫這個人物的時候就是本著“可嘆可惜可羨”的感情基調來寫的。薛寶釵的待人處世的圓滑和得體是可嘆的,她的一貫追名逐利、不能保持一身正氣和清氣是可惜的,她的才貌是可羨的。

作者等于是把一個在當時的社會中一個八面玲瓏的人物安到了一個女子身上。對于薛寶釵不能一味肯定或者否定。

因為作者對她也是似褒似貶,她的性格和形象不像別人那麼單純。她處心積慮,搞好同賈府所有人的關系,有人認為是為了促成她和賈寶玉的婚事,但是我覺得最主要的是為了名聲,因為她本來就是一個非常看重名利的人。

對于她這樣一個大家閨秀,眾人的贊揚顯然對她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她恪守“婦道”,堅持“女子無才便是德,針線第一,詩詞倒是其次”,如果從這樣來看,她人生的目的也許就是循規蹈矩地做一個相夫教子的好妻子,好母親,教養“貴子”,做一個“一品誥命夫人”。這也正是她的悲劇所在,她有才有貌,卻受封建禮教的控制,成為了封建禮教的木偶,當時女子的代言人,為了維護封建禮教只能束縛自己的自由,只能處處、時時以別人的評論為第一,以虛名虛利為目標,這也就是她為何苦勸賈寶玉“改邪歸正”的原因,這也就是她和賈寶玉性格的根本矛盾之處,她的婚姻悲劇也就是注定的了。

她縱然得到了賈府上下所有人的歡心,卻永遠不可能和賈寶玉志同道合。薛寶釵的悲劇,就是中國所有屈從封建制度的女子的悲劇。

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于,她深刻地揭示了社會現實,不是“才子佳人”式的普通小說。作者深邃的目光穿越了時空,看透了世間萬物。

紅樓夢是一出悲劇——不僅僅只是寶黛釵三人的悲劇,是四大家族的悲劇,更是整個社會的悲劇。

2. 讀完紅樓夢有什麼感想

就是圍繞林黛玉和薛寶釵說說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對人們的毒害,薛寶釵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一心只知道那些所謂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對于父母不敢做什麼反抗,知道賈寶玉喜歡林黛玉,可還是違愿和賈寶玉結婚,最后只能守寡(這是高鶚續寫的紅樓的結局),而林黛玉敢于反抗不入世俗,但封建社會不容,最終只能game over了。

另外,你可以再找幾個典型人物,比如李紈,趙姨娘等。個人認為,所謂賈府,不過就是這個算計內個,那個又算計這個罷了,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家五代書香,四代官宦,林如海又是江南的什麼官,我記不清了,反正這官很有錢,而且不受皇上信任是當不了的,怎麼到林黛玉這兒就要到賈府寄人籬下了,不過是林如海念及親情,到賈府也應該隨了很多錢,足夠林黛玉一輩子花了。

到最后卻讓人家林黛玉死了,錢自然是賈府吞了。這算什麼?指不定是薛寶釵喜歡人家賈寶玉,和王夫人一起害死林黛玉,用了人家的錢,又嫁給了寶玉。

林黛玉家有錢,賈府也不窮,林黛玉生病,薛寶叉送什麼人參啊,不見得是什麼好東西。 最后林黛玉死的時候,賈母在寶玉這邊舉行婚禮,說什麼重要,有多重要啊,沒他也一樣接,可林黛玉快死了,想必這也是最后一面了,賈母也不見,不是不想,是不敢,他們賈府對不起人家林黛玉,花了人家的錢,又怎死人家,賈母沒臉見黛玉。

3. 讀完紅樓夢的感受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經典的文學巨著,是曹雪芹耗盡全部心血創作的曠世杰作,對后人影響巨大的作品。作品通過描寫賈府的由盛到衰,揭示了封建社會必將走向沒落的命運。小說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也正是對封建社會血與淚的控訴。

作為一部文學巨著,《紅樓夢》的文學藝術鑒賞性是非常高的。比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中,寫到眾人被劉姥姥逗笑的情節就十分精彩,讓讀者有如置身其中的感受。“……史湘云撐不住了,一口飯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哎喲哎喲;寶玉早滾到祖母懷里,賈母笑得摟著寶玉叫心肝……”同是寫笑,每一個人的神態動作卻各不相同,描寫生動、形象、具體,從側面襯托出劉姥姥的風趣幽默,以及賈府上下喜歡她的原因。

《紅樓夢》里的人物眾多,出場的人物就有四百多個,許多人物的性格特點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其中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劉姥姥等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就說賈寶玉吧,他表面上玩世不恭、頑劣、輕挑,內心卻是善良純真。他雖然出生貴族家庭,但他卻厭惡自己所在的封建階級,認為人只有善惡美丑之分,從沒有貴賤之分,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他的這句話充分體現了他同情女性,尊重女性,崇尚人權平等、男女平等的可貴觀念。特別是他與林黛玉純潔的愛情,更體現了他思想的成熟性。

再來看林黛玉,她性格純真率直、清高孤傲、多愁善感,骨子里透出的對封建道德的叛逆,深深地吸引著寶玉。她的“儂今葬花入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入亡兩不知”,寄托了黛玉凄涼的身世之感,但也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看到中國古代社會閨閣中優秀的文學才女的風范 。

《紅樓夢》不僅是我們中國文學的璀璨明珠,更是世界文學的絢麗瑰寶。今后,它將一如既往地以無窮的魅力吸引更多的讀者。

4. 讀《紅樓夢》后的感受

紅樓夢》實是夢一場,噩夢一場。

看完《紅樓夢》心中有一絲悲哀,忽覺秦氏對鳳姐說的一番言語,實是有理:“月圓則虧,水滿則溢。”世上無事可“永保無虞”。

就像這朝朝代代,總是從初期到全盛再到衰敗,從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漢,三國,晉,南北朝,隋……無一幸免。身邊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總有順心與陰暗的時期,所以人生給予的感覺就饒有滋味……有人時常覺得人生凄苦,可沒有這苦,那怎會感受到成功到來時的快樂?若紈绔子弟只知玩樂,終老一生,死前才去遺憾,“人生何其短,吾還碌碌無為終老此生。”

家道中落,未嘗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說,“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沒有白活。”

說到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就不得不題,功名利祿。

記得第一回中,士隱所解注的《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甚切,就好像功名,不是得了功名,就不用死,到頭來還是得死。

下一世,誰理你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更別提其他人,“問古今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后人欽敬。”

若不提,欽敬,從古至今,那些著名的貪官奸臣,呂不韋、秦檜、吳三桂、鰲拜……也是萬古留名。其實他們的才智,膽識,以及那種不畏懼命運的膽魄,也有可取之處。

命運最終給他們的安排終究是殘酷的,死訊換來了呼天搶地的歡呼聲,死后還招人惡罵,這是他們的悲哀,也是那個社會的悲哀。難道這就是正義與邪惡的標準嗎? 其實,正義與邪惡的標準還是很模糊的。

我可以說,“人各有志,只能說他們樹立了不科學的人生觀。”他們的所作所為不一定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恥,也許他們像楚莊王,三年沉迷于酒色,是別有用心,我們也許只是讓歷史蒙蔽了雙眼,雖然可能性極小,但我們不能排除這種想法,畢竟這些都已成過去,無從考證…… 我甚是欣賞他們對于神說以及命運的無所畏懼,即使是現今社會,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滿命運的安排,能挑戰命運。

想想社會之中,大多數人們還希望圣人、神仙的出現,從苦惱將他們解救,以此說來似乎還不及這些貪官奸臣。 那這些貪官奸臣錯在哪兒?失敗在那兒?--我想應該是,想得不夠長遠。

就好似呂不韋,得到了皇位又怎樣?也許會更覺空虛,到頭來終免不了一死。“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說來豈不是什麼都別做,做什麼終究都還是在替別人做嫁衣裳。

其實不能這麼想,人這一輩子,很多事是無可奈何的。我個人覺得,人這一生,概括起來就三字“活下去”。

什麼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麼都是需要代價的,你學習,換來好的工作;你工作,換來生活需要的錢。錢讓人過好日子,沒有錢是活不下去的。

突然想到,有些人自命清高的認為前乃污濁之物,即是污濁之物,為何還要用他?即是污濁之物,為何還需靠他活?我不覺得錢是什麼污濁之物,錢只是一件物品,用它之人不堪,所以才讓它蒙羞。“功名利祿”,只是換取錢的手段罷了。

人生在世,只要賺錢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而貪污就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將別人用代價應換來的東西據為己有。若是用正當方式,讓自己活得更好,沒什麼不對,即使在別人眼里顯得奢華,又怎樣,這是用代價換來的,是付出過后得來的,是一點點賺來的,本就為了讓自己活得更舒坦,奢華點也是自愿的,沒什麼不可以的。

所以為了活下去,要賺錢。如果總想著是為他人作嫁衣,索性都別活了。

畢竟只有少數人能享受看破紅塵的生活。既然有許多事都放不下,就別放下,糟踏了光陰。

“圣人”也需“凡人”襯。 對于《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說,“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

的確,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說。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

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

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釵為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也是無法無法擺脫父母之命嫁于寶玉,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金簪雪里埋。”

再說寶玉,最后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

我的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

預示著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

那人又對我說,“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麼?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于寶玉而言,這不失為最好的結局。

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著自己的后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脫命運的。

5. 讀完紅樓夢的感受(在3,4左右)

讀完《紅樓夢》的感受就可以用甄士隱的《好了歌注》來形容。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擇膏梁,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其實這首《好了歌注》不僅寫了幾個主要人物的結局,也借鑒與此寫盡了人生百態。合卷閉目而思,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