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四年級作文中秋節.燒寶塔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它就是——中秋節。中秋節又名團圓節,是我們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是月圓之夜,在這一天,可以跟家人熱熱鬧鬧的吃上一頓團圓飯,以及月餅。說起月餅,它是漢族人民喜愛的傳統節日特色食品。月餅有很多口味,顏色各異,各種的樣式,在中秋節這天是必食之品。除此這些,還可以和家人們一起賞月、思鄉呢!這次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就去吃了團圓飯。
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大早起了床,因為我們要去到姑姑家去吃團圓飯。過了許久,總算到了姑姑的家。一開門,小白就急忙跑過來“迎接”我們。姑姑和姐姐也十分高興,向我們問好。我們參觀了姑姑的新家,十分漂亮。到了中午,姑姑請我們到餐廳去吃飯。
就這麼過了一個下午,到了晚上,我們終于開始吃年夜飯了。不一會兒,幾道菜就立馬出鍋了。其中,就有我最喜歡的其中一道菜,就是爸爸炒的“辣子雞”。這道菜中,最吸引我眼球的當然就是紅紅的辣椒。我覺得這些辣椒象征著在以后的生活里紅紅火火。除了這個菜,“糖醋排骨”、“干鍋兔”也很好吃。吃了主菜,月餅當然是不可缺的了。蛋黃味、火腿味、綠豆味……我們在皎潔的月光下吃著月餅,賞著月,真是愜意啊!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它象征著團圓、祥和。“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話,也許就是對中秋節最好的寫照吧!
2. 關于描寫“寶塔”的優美句子有哪些
關于描寫“寶塔”的優美句子有:
1. 寶塔的塔身呈牙黃色,遠看像象牙雕刻成的,一層層塔檐排列整齊,還有金黃而透明的有機玻璃的底座,凹凸分明,有棱有角,十分美觀。
2. 鐵塔形如春筍,瘦削挺拔,塔頂如蓋,塔剎如瓶,顏色似鐵,別具一格。數千年來,它猶如擎天一柱,直插云霄。
3. 塔的全身雕刻著上萬個精致的石像,各個佛像姿態不同,但都栩栩如生。
4. 八角塔的每個角都吊著一個金色的小鈴鐺,在陽光下閃著燦爛的金光。
5. 整個塔體挺拔高大、古樸雄渾,給人以力的啟示,美的感受。
6. 山頂小塔掩映于綠樹之中,隱約可見,來到塔腳,舉目仰望,才發現比在遠處看見的更雄偉,更偉大。
7. 只見秀麗的石塔沐著玫瑰色的霞光,栩栩如生,仿佛一只鮮嫩的春筍,永遠向上生長。
8. 塔頂由綠色琉璃瓦鑲邊,塔身由米黃色的磚和灰白色的大理石砌成,上面雕有門窗圖案。
9. 尖塔挺立在重重的云霧里,似隱似現,可望而不可即,充滿莊嚴雄偉的氣勢。
10. 遠看古塔,像巨人矗立在青山綠水之旁;近看似擎天大柱頂天立地。
11. 塔聳立在山頂上,它腳下,一縷縷縹縹緲緲的霧氣,絲絲縷縷地彌漫于山山嶺嶺之間。
12. 從山下望著塔影,塔就像是貼在天際輪廓上的一幅美麗的圖畫。
3. 中秋節燒塔作文
說起泉州的中秋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拜月娘媽盼好運;筍江泛舟詩意濃;博餅聲中狀元來……而我最喜歡安平橋畔月下看燒塔。
晚上7點,我們來到晉江市安海鎮安平橋附近的空地上散步賞月。咦,橋的不遠處佇立著兩座約三米高、底部半徑一米多的磚塔,,與十幾米開外的白塔交相輝映。我好奇地問:“這里要舉行什麼活動?”爸爸耐心地解釋:“這是安海鎮一年一度的中秋燒塔習俗。”我趕忙打破砂鍋問到底:“什麼叫‘燒塔’。”爸爸笑著說:“中秋夜孩子們拾碎磚搭成塔狀,塞入柴草點燃,就是‘燒塔仔’的游戲。”了解什麼是燒塔,我的興趣更濃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兩座尚未點燃的塔。
晚上八點多,月亮升起來了,形成月映古橋的有趣景象。就在這里,點火令響起,“轟”的一聲,塔內的稻草和木柴被點燃,一陣濃煙過后,大火熊熊燃燒起來。奇怪,圍觀的人群怎麼紛紛往塔里拋撒白色的粉末呢?我想了想,說:“一定是在撒米,希望五谷豐登。”老爸擺擺手,說:“是在撒鹽巴。”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可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爺爺摸了摸我的腦袋,說:“撒上鹽巴火會燒得更旺,象征生活紅紅火火。”原來是這樣呀,我高興地向旁邊的小孩要來一點鹽巴,用力往塔里一扔,立刻聽到“噼哩啪啦”的聲響,火苗一下子竄得老高。
4. 中秋節為什麼要燒寶塔
1. 首先中秋節燒寶塔,是以前揚州城里的風俗習慣,在供桌上放置一對點燃蠟燭的寶塔燈,面對月光,焚香叩頭,誠心祀月,并祈求家庭幸福。然后按慣例擺放月餅,柿子,石榴,雞頭,紅菱,白藕,花生,芋艿,南瓜等豐盛的食物。全家人圍坐一起團團圓圓的欣賞月亮。
2. 其次,燒寶塔的典故來自于古代唐玄宗對大明寺棲靈塔的喜愛。
3. 唐玄宗天寶年間,玄宗皇帝微服出巡到了揚州,一次路上看到了揚州大明寺的棲靈塔,獨特的建筑外形,巧妙的結構設計,讓唐玄宗很是欣賞喜愛。于是,每逢到了中秋佳節,皇宮里到處供奉揚州棲靈寶塔燈。因為揚州民間藝人所扎的寶塔燈是完完全全按照棲靈塔的模樣制作,讓皇上在日理萬機之余還能欣賞心儀的建筑,聊以解乏,舒暢心神,甚是喜愛。
4. 后來,揚州人為了迎合皇上的喜愛以及表達對故鄉的自豪感,年年到了中秋節,家家戶戶都去購買寶塔燈去敬月,并把它作為中秋夜的吉祥物。點寶塔燈敬月,是揚州人獨有的風俗習慣,塔燈用紙扎成,也有用琉璃做的。
5. 最后,每個習俗都有它特有的一段故事,或喜或憂,或大或小,或美或惡,但不管如何,它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結晶與傳承。我們要保護好,代代相傳才對。
5. 中秋燒塔作文300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于到了,我興高采烈。全家人一起在家里聚餐慶祝,共度佳節。
吃完晚飯,我們就到泳場玩。這時,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上,又大又圓,把整個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氣特別好,我們來到目的地時,沙灘上已經燈火輝煌,游人如織了。我們沿著沙灘一邊觀賞一邊向前走。我們擺開早已準備好的鍋碗瓢盆,搞起燒烤,在沙灘上鋪開塑料紙,放上月餅、飲料等等,圍在一起。
我突然萌生一個疑惑: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我就去問舅舅。
舅舅告訴我那是在古時候,有個神射手,他叫“后羿”,他娶了一個美麗、善良的嫦娥為妻,皇母娘娘就賞了他一包仙藥,結果被后羿的鄰居逢蒙知道了,逢蒙就趁他出去打獵的時候,他就去他家拿仙藥。他到了后羿家奮力搶奪,結果嫦娥打不過逢蒙,就只好把仙藥給吃了,然后嫦娥覺得自己越來越輕,飄飄蕩蕩地來到了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了,就成了仙。
人們為了祈求平安、幸福,就在月亮下擺上了嫦娥最喜歡吃的小餅和瓜果以表示思念之情。中秋節,就是這麼來的。
舅舅還告訴我圓圓的月餅既代表了圓圓的月亮,又代表了對親人團聚的美好愿望。
今天晚上真是太開心了。當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圓圓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們的后面。
6. 鄱陽過中秋節為什麼要燒寶塔
燒寶塔是中秋節的習俗之一,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游戲,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流傳。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后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斗,頗有愛國的思想。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后,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于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于峰火臺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 這個傳說與中秋吃月餅的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7. 有關中秋節的優美句子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 (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太常引》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臺灣民謠: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鄉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月夜思鄉》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掛天正中,寂無聲;睡眼朦朧, 恍若夢中;生臥徘徊以不寧,故國家園縈腦中; 苦煎熬,歸去成空,如焚王衷。 近年中秋節日期:2006年10月6日 回答者:R權威天才 - 秀才 三級 3-20 20:59 中秋節詩句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月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 齊已 空碧無云露濕衣,眾星光外涌清規。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霜月 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秋宵月下有懷 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中秋待月 陸龜蒙 轉缺霜輸上轉遲, 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里, 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
倪莊中秋 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 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 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 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 到曉不曾看。
8. 描寫中秋佳節的優美句子
月圓的時候,人們總是喜歡坐在桌邊,吃著美味,享受合家團圓所帶來的親情的溫暖。
月缺的時候,人們多半在忙碌,為生活,為事業。為什麼人們總是在月圓的時候想家呢?那是因為在你心里會有“月圓——人圓——家團圓”的感覺。
也許這就是“心境”,像惠崇和尚說:“我看你像佛祖。“并不是說你真的長的像佛祖,而是看人的人心中有佛祖,有寬宏大量的氣概,能夠海納百川。
我們每個在社會中生存的人都要接受許多其他形形色色的人、事。學會包容別人更是一件不易的事。
人生在世,孰能無過?你寬容待他,也許在某一天,也會有人寬容戴你。心里有一輪圓月,哪怕萬事萬物都是有缺憾的,你也從中看得出缺憾美。
為什麼斷臂維納斯能夠令人稱贊不已?為什麼人們會覺得沒有雙臂的維納斯會比裝上任何形式的雙臂的維納斯更出眾?。
9. 想要一篇關于中秋節的稿子
中秋節作文-家鄉燒寶塔
“月月光,照四方……”我坐在床上,捧著《民間歌謠》低吟著。在中秋節時,吟唱這首歌謠,我別有一種心境。“姐!”妹妹從門外跑進來,“表伯從臺灣回來了,晚上要和我們一起燒寶塔呢!”
“燒寶塔?”我從床上蹦下來,靜靜地在記憶深處搜尋那幅最美的圖畫:深藍的天空,掛著一輪圓圓的月亮,月兒依在樹枝上,靜靜地看著一群群孩子在大街上,圍著一個個燒得通紅的寶塔,唱著,跳著,笑著,還不時把花生殼扔進寶塔里,聽那“嗶嗶剝剝”的聲音……那便是童年的我和我的伙伴兒們,在中秋夜燒寶塔。今天表伯邀我們一起燒寶塔,怕也回憶起了他的童年吧!
家鄉,每逢中秋,每家小孩兒都四處找磚頭堆寶塔。寶塔有四個五歲的我那麼高。白天走在大街上,不時可以看到堆在街旁的寶塔,那是孩子們奔波幾天的功勞。好不容易到了晚上,月亮還沒有出來,我們就往寶塔里塞木柴、刨花,迫不及待地點燃起來,嘴里不停地叫著:月亮月亮快出來,我們都快沒了柴。月亮月亮快出來,看你的小兔白不白。
大伙兒你一句我--句編著順口溜,硬是把月亮給叫了出來;又叫“月月光,照四方……”把平時外婆教的歌謠全嚷出來--寶塔燒得更旺了。
每逢月正當中,隔壁的四阿婆總樓著她的小孫子,坐在門檻上看我們燒寶塔,給我們講故事:每年八月十五,月亮總是又圓又大,黃黃的像姐姐烙的餅,天狗特別愛吃這時候的月亮,想趁著月亮睡覺時咬上一口。于是人們燒起寶塔。把天狗嚇走,把月亮叫醒,天狗就不敢打月亮的歪主意了。四阿婆說著,一邊用手指點著小孫孫的鼻子,教他說:月月光,照四方,照著劉家姐姐洗衣裳……
“姐,快出來,別發楞了。”妹妹在門外叫我,“表伯歇都沒歇,等我們出去堆塔呢。”“哎!”我應了一聲,趕忙往外跑。
表伯吃力地把最后一塊磚壘上塔頂,我扶著他腳下的凳子提醒他:“小心啊,伯伯!”表伯也真是,都老大年齡,踩那麼高的凳子,還不讓我們小孩兒插手。“不打緊。”他拍拍手,小心地踩著凳子下來,瞇起眼睛打量著自己的“杰作”,然后拉過5歲的小侄女:“律律,過來比比,這塔可有兩個你那麼高哩。記得我小時,燒的可是紙塔喲!那時候,每到中秋,爺爺就叫人扎一個9層高的塔,塔下還有一個狀元,這叫狀元拜塔。”“什麼叫‘狀元拜塔'呀?”侄女好奇地問。表伯慈愛地拍拍她的頭,回頭問我:“你知道關于燒塔的傳說嗎?”
“ 知道,怎麼不知道呢?”我閉上眼睛,想著四阿婆,把四阿婆講的故事重復了一遍。表伯搖搖頭:“這是一種說法,還有另一種說法。記得白蛇娘娘嗎?她被法海鎮在雷峰塔下不得脫身,她的兒子發憤讀書,后來考中了狀元。為了告知生母,狀元郎在八月十五晚上,來到塔前祭母。因為他的跪拜,那雷峰塔‘轟'的倒下,白蛇娘娘得以脫身與兒子團聚。后人為了紀念白蛇娘娘與她兒子的團聚,也為了讓天下分離的人早團圓,便在八月十五晚上燒寶塔。”表伯講著,慢慢站起來,立在塔前,凝視著塔中的熊熊火光,良久無語。
“伯伯,你還要回臺灣嗎?”“嗯”“還會回來嗎?”“會的,一定會的,月亮終究是圓的呀!”表伯回頭看看我,從懷中取出一個小布袋,蹲下身,小心地從塔中捧起一把帶著余熱的灰燼,放進袋里,然后緩緩地站起身來,雙手捧著布袋,抬頭望著明月。在明朗的月光下,我看見他的眼中有一個晶瑩的東西閃動并滴落。這時遠方傳來一首極熟悉的歌謠:
月月光,照四方……
點評: 這是一篇敘事散文。作者以“中秋賞月”為主題,講述了自己在在中秋時節全家人賞月時的所思所感,內容完整充實,語言流暢自然,能夠抓住細節進行描寫,結構安排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