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分
《魯濱遜漂流記》中記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到了暴風雨的襲擊,除他外,其他人全部遇害。
他被漂到了個沒有人煙的孤島上。他的心中充滿了無助以及孤獨,不知道應該如何在這個孤島上生活下去,但是,他卻又不斷地安慰自己,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克服了無數的困難,把自己的生命延續下去,并且找到了許多生活的樂趣,在他漸漸淡忘要回到文明社會中去的時候,他卻得到了獲救的機會…… 在故事中,堅強不屈的魯濱遜憑著自己的力量和在廢船上找到的一些工具,在荒地上建起了住所,種起了麥谷,還飼養了動物,完成了自己的生活基本所需。
他在這個過程中,也遭遇了很多困難和挫折,負出了辛勤的勞動。例如,他那個有兩層圍墻的房子差不多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建成的;他在第一次播下大麥和稻谷的時候,由于播種的不是時候,這些寶貴的存貨就浪費了一半;為了挖幾個地窖以備貯存淡水,魯濱遜又辛辛苦苦地干了幾個月;為了做一個能夠煮湯的鍋,他絞盡腦汁,嘗試了多種辦法,也失敗了無數次,才研究出制造方法;但是,這一切的困難,都被魯濱遜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所征服了,這個孤島上每一樣魯濱遜親手制成的東西,都凝聚著他所有的心血,他也會因為每一個小小的成功而高興得無法形容。
每當我看到這些片段,我內心中的感覺簡直不能只用一個“佩服”所來形容,我真真正正地被魯濱遜征服得五體投地。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讓我大開了一次眼界,也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只要我們像魯濱孫一樣,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縮,有他那種不畏困難的精神,在絕境中求生的信念,有什麼事情我們不會成功呢?又有什麼事情能比魯濱遜所遭受到的更糟呢? 現在的我們就象生活在溫室里的花朵,沒有經受過人生真正的挫折,只有經歷過磨難,才能成就一個真正堅強的人。這就是《魯濱遜漂流記》告訴我的道理。
2. 《魯賓遜漂流記》精彩句段+賞析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后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后,我想我真的被它震撼了。這本《魯濱遜漂流記》的著作是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在59歲時寫的。主人公魯濱遜懷著云游四海的高志遠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險情,后來整條船終于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難,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跡般地活下來,并只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
他從絕望的縫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啟示,在孤島上瞬間便幾十年。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畜,生產水稻和小麥,年復一年與孤獨為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他曾與野獸斗智,也曾與吃人肉的野人斗勇。
曾有人說過,“作為一個人,首先應該學會的便是如何生存。”魯濱孫并未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和我們一樣在生活著。但這些瑣碎的細節卻又是魯濱孫同困境對抗的過程,而這些困境又是幾乎每個人都曾體會到的:黑暗,饑餓,恐懼,孤獨。魯濱孫的經歷之所以具有傳奇性是因為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困境被放大了,對抗困境的時間被拉長了。
如果我是他,當船遇到暴風中失事的時候,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接受那重重的困難和波折,因為我沒有自信。
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于荒島之上,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積極自救,因為我沒那個能力。
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同類開宴會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勇敢的站出來,與他們搏斗,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雖然,我是個女孩,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很難遇到挫折,即使遇到了,爸爸媽媽總是扶著我,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意識到家人關愛是一種莫大的快樂。
魯濱遜這些獨立生存的能力從哪兒來的呢?不就是從平時的自理能力逐步形成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嗎?可見養成生活自理能力,對我們是十分重要的。讓我們向魯濱遜學習,靠自己的誠實、善良、勞動、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
這是英國作家福笛.丹尼爾以一個自傳的形式寫的.描述了主人公漂流海島,戰勝困難,艱苦創業的傳奇故事。小說寫得真實自然,富有傳奇色彩。主人公在孤島上種莊稼、搭木屋,吃了千辛萬苦,生存下來。但想回人間的心切,使他著迷般地只想到如何走出這個鬼地方,結果還是失敗了,最后于1868年回到闊別28年的英國。看著魯濱遜的經歷,讓我可以想象到他在孤島生活的艱辛,體驗到他不屈不撓的冒險精神,更使我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愛之火。
生活就像是一幅畫,有的人畫出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獲,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卻畫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凄涼,冬天的悲哀.畫的色彩如何,全取決于作畫人本身對生活的態度.魯濱遜那種對生活不斷追求,對交往的向往都源于他那對生活無比熱愛崇尚的精神.
如今,我們的生活如此豐富多彩,我們是否有去珍惜,甚至還有人會去輕生,多麼愚昧的舉動啊.想想魯濱遜,他為了生存下來,回到正常的社會中去,一直堅持不懈地拼搏著.而對于那些人們,我不知他們領悟到了什麼.生活中是存在著千千萬萬個困難,但也共存這許許多多的精彩與幸福,我們應該去挖掘去體會,那我們才會得到更多.
我崇尚著我的生活,盡管它很普通.我熱愛生活,我要用我笨拙的筆去畫,畫出一張最美的生活!
3. 魯濱孫漂流記中優美的句子三句越短越好加賞析
魯濱遜漂流記(又譯作魯賓遜漂流記,直譯作魯賓遜·克魯索)是一本由丹尼爾·笛福59歲時所著的第一部小說,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
這本小說被認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小說,享有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頭銜。精美語句摘抄1.我完全不顧父愿,甚至違抗父命,也全然不聽母親的懇求和朋友們的勸阻。
我的這種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來不幸的命運。2.我這個不孝之子,背棄父母,不盡天職,老天就這麼快懲罰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3.唉!人在恐懼中所作出的決定是多麼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們保護自己的種種法,一旦恐懼心占了上風,他們就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法了。4.尤其是,在這種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認識他,乞求他的祝福,這給了我莫大的安慰。
這種幸福足以補償我曾經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還有余。5.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若不是預先計算一下需要多少代價,若不是預先對自己的力量做一個正確的估計,那真是太愚蠢了。
6.……可見,我們一般人,非要親眼看見更惡劣的環境,就無法理解原有環境的好處;非要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視自己原來享受到的東西。7.我在海上漂流了這麼多天,實在夠了,正好安安靜靜地休息幾天,把過去的危險回味一下。
8.一個人時時期待著禍事,比遭遇到禍事還要苦些,尤其是當一個人無法擺脫這種期待,這種擔驚受怕的心情的時候。9.在人類的感情里,經常存在著一種隱秘的原動力,這種原動力一旦被某種看得見的目標吸引,或是被某種雖然看不見,卻想象得出來的目標所吸引,就會以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動著我們的靈魂向那目標撲過去,如果達不到目標,就會叫我們痛苦得受不了。
10.一般人往往有一種通病,就是對于上帝和大自然替他們安排得生活環境經常不滿。照我看來,他們的種種苦難,至少有一半是這種通病造成的。
11.造物主在統治人類的時候,把人類的認識和知識局限于狹隘的范圍,實在是無上的好事。12.“當我們遇到壞事時,我們應當考慮到其中包含的好事。”
13.“一個人只是呆呆地坐著,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這是個絕對真理。”
14.“在最不幸的困境中。我們也可以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把好處和壞處對照一下。”
15.我心里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我曾經后悔過出海,后來又定下出海的決心,這種害怕十倍于對喪命的恐懼。16.世界上一切好東西對于我們,除了拿來使用之外,沒有別的好處。
17.一個人在明白事理以后,就會覺得,被上帝從罪惡中救出來,比被上帝從患難中救出來,幸福更大。18.事情總是這樣的,對危險的恐懼,比起親眼所見的危險本身來,往往要嚇人萬分。
19.我現在開始覺得,我如今的生活,雖然是簡陋不堪,而與以前的那種邪惡可鄙的生活相比,卻已不知道強多少倍,我現在不以過去之憂為憂,也不以過去之樂而樂了。藝術特色在世界文學中塑造了第一個資產階級正面典型形象。
運用了具體而真實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采用了第一人稱和回憶錄的形式,讓人覺得真實可信。
采用了流浪漢小說結構形式,以普通人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描寫對象。把細節描寫作為主要藝術手法來刻畫人物性格,包括語言的細節描寫,心理活動的細節描寫等。
多為人物自白,語言明白曉暢,樸素生動。小說贊揚了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魯濱遜身上所表現的勤勞、智慧、勇敢、頑強和堅韌的美好品德。
小說也反映了處于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個性自由”,發揮個人才智,勇于冒險,追求財富的進取精神。本書成書于1719年左右,在作者59歲時創作了這部妙趣橫生、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傳記體小說,為自己博得了“英國小說和報紙之父”的美譽。
丹尼爾·笛福(DanielDefoe1660—1731),英國作家,新聞記者,小冊子作者。英國荒島文學的代表作家,是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
《魯濱孫漂流記》主要講述的是個人通過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戰勝困難。情節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讀性較強,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斗的社會風氣。
其代表作《魯濱孫漂流記》聞名于世,他是靠這部作品在世界文壇中脫穎而出,魯濱遜也成為與困難抗爭的典型模范,因此他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魯濱孫(魯濱遜)魯濱孫(魯濱遜)(RobinsonCrusoe)是一個充滿勞動熱情的人,堅毅的人。
在這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8年,直至27年時,星期五的出現。面對人生困境,魯濱孫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與英雄本色,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創造精神和開拓精神,他敢于同惡劣的環境作斗爭。
魯濱孫又是個資產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剝削掠奪的本性。星期五星期五(魯濱遜給野人起的名字)是被族人當成祭祀品帶回到原來的部落。
隨著這段朝夕相處的日子,魯濱孫因這個土著而改變了自己。也由于他們之間的友誼他才得以存活下去,并回到了家鄉。
星期五是一個樸素的人,忠誠的朋友和智慧的勇者。他知恩圖報,忠誠有責任心,適應能力強,他和魯賓遜合作著施展不同的技能在島上度過了多年。
星期五的到來讓魯賓遜圓了。
4. <魯濱遜漂流記>優美段落賞析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后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后,我想我真的被它震撼了。
這本《魯濱遜漂流記》的著作是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丹尼爾· 笛福在59歲時寫的。主人公魯濱遜懷著云游四海的高志遠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險情,后來整條船終于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難,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跡般地活下來,并只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
他從絕望的縫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啟示,在孤島上瞬間便幾十年。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畜,生產水稻和小麥,年復一年與孤獨為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
他曾與野獸斗智,也曾與吃人肉的野人斗勇。曾有人說過,“作為一個人,首先應該學會的便是如何生存。”
魯濱孫并未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和我們一樣在生活著。但這些瑣碎的細節卻又是魯濱孫同困境對抗的過程,而這些困境又是幾乎每個人都曾體會到的:黑暗,饑餓,恐懼,孤獨。
魯濱孫的經歷之所以具有傳奇性是因為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困境被放大了,對抗困境的時間被拉長了。如果我是他,當船遇到暴風中失事的時候,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接受那重重的困難和波折,因為我沒有自信。
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于荒島之上,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積極自救,因為我沒那個能力。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同類開宴會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勇敢的站出來,與他們搏斗,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雖然,我是個女孩,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很難遇到挫折,即使遇到了,爸爸媽媽總是扶著我,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意識到家人關愛是一種莫大的快樂。魯濱遜這些獨立生存的能力從哪兒來的呢?不就是從平時的自理能力逐步形成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嗎?可見養成生活自理能力,對我們是十分重要的。
讓我們向魯濱遜學習,靠自己的誠實、善良、勞動、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這是英國作家福笛.丹尼爾以一個自傳的形式寫的.描述了主人公漂流海島,戰勝困難,艱苦創業的傳奇故事。小說寫得真實自然,富有傳奇色彩。
主人公在孤島上種莊稼、搭木屋,吃了千辛萬苦,生存下來。但想回人間的心切,使他著迷般地只想到如何走出這個鬼地方,結果還是失敗了,最后于1868年回到闊別 28年的英國。
看著魯濱遜的經歷,讓我可以想象到他在孤島生活的艱辛,體驗到他不屈不撓的冒險精神,更使我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愛之火。生活就像是一幅畫,有的人畫出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獲,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卻畫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凄涼,冬天的悲哀.畫的色彩如何,全取決于作畫人本身對生活的態度.魯濱遜那種對生活不斷追求,對交往的向往都源于他那對生活無比熱愛崇尚的精神.如今,我們的生活如此豐富多彩,我們是否有去珍惜,甚至還有人會去輕生,多麼愚昧的舉動啊.想想魯濱遜,他為了生存下來,回到正常的社會中去,一直堅持不懈地拼搏著.而對于那些人們,我不知他們領悟到了什麼.生活中是存在著千千萬萬個困難,但也共存這許許多多的精彩與幸福,我們應該去挖掘去體會,那我們才會得到更多.我崇尚著我的生活,盡管它很普通.我熱愛生活,我要用我笨拙的筆去畫,畫出一張最美的生活。
5. 魯賓遜漂流記300字優美語句和賞析
魯濱遜在荒島上經歷的描寫是全書的精華。
作者把魯濱遜描繪成充滿勞動熱情的人。他憑著自己頑強不息的勞動與大自然作斗爭,表現出驚人的毅力。
魯濱遜一到荒島,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絕望情緒后,立即投入了征服大自然的斗爭,他從擱淺的破船上取走了幾乎所有可以取走的東西。他靠著自己的雙手,靠著智慧,利用船上留下的簡單工具,克服無數困難,為自己的生存創造了條件。
他又挖鑿山洞,修筑柵欄,馴養山羊,種植谷物,制造獨木舟,焙制陶器,加工面粉,烘烤面包等,使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富裕”。最后他竟然有了自己的種植園、牧場、兩處住所、許多家具,甚至還建立了一個包括狗、貓、羊、鸚鵡在內的熱鬧家庭。
他每做一件事都要花費很大的勞力和很長的時間,但他失敗了再干,從不氣餒。他用近半年的時間造了一只能坐24人的獨木舟,但要把它放進海里卻需要花12年的工夫挖條小河,他只好放棄這條船,又用了一年時間另造一只。
這種征服自然的無限勇氣和堅韌不拔的實干精神使魯濱遜的形象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作者借此歌頌了資產階級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強調了個人的聰明和毅力。
6.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美句評析
英國小說家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描述了主人公漂流海島,戰勝困難,艱苦創業的傳奇故事.小說寫得真實自然,富有傳奇色彩.主人公在孤島上種莊稼,搭木屋,吃了千辛萬苦,生存下來.但想回人間的心切,使他著迷般地只想到如何走出這個鬼地方,結果還是失敗了,最后于1868年回到闊別28年的英國 翻開書的第一頁:"謹以此書奉獻給那些時時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學校的青少年朋友們."當我從扉頁上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便對這本書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反感.任性,嬌氣,依賴性強而動手能力差,這的確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缺點.但我們不甘心承認這些,我們不也希望做得更好嗎?可為什麼,周圍的人總要給我們戴上這頂"帽子"呢?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后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時,我想我真的被震憾了,那是一種心靈上的震動.一個個問號不由地縈繞在我的心頭,如果我是魯賓遜…… 如果我是他,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的時候,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繼續遠航嗎?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為我沒有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于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重燃生的希望嗎?不,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因時順變,積極自救,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 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類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斗嗎?不,我寧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現我,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從呱呱墜地到背上書包,父母,學校為我們鋪設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沒有挫折,沒有風浪,而我還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根本沒有咀嚼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能吃飽穿暖,背上書包去上學,每天接受家人們的關愛,社會的關注是一種莫大的快樂 魯濱遜漂流記(英文原名:Robinson Crusoe,又譯作魯賓遜漂流記,直譯作魯賓遜·克魯索)是一本由丹尼爾·笛福59歲時所著的第一部小說,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
這本小說被認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小說,享有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頭銜。簡介:《魯濱孫漂流記》(Robinson Crusoe)舊譯《魯賓遜漂流記》,一部家喻戶曉的現實主義回憶錄式冒險小說。
這部小說一問世就風靡英國,情節真實具體、親切自然,讓人不忍釋手。小說從出版至今,已出了幾百版,幾乎譯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
據說,除了《圣經》之外,《魯濱孫漂流記》是出版次數最多的一本書。該書被譽為英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成了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部不朽的名著。
故事中的情節引人入勝,敘事的語言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賞的好作品。 《魯濱孫漂流記》主要告訴了我們如何學會生存,學會堅強,學會面對困難不畏懼。
作者生平: 笛福丹尼爾·笛福(Daniel·Defoe 1660—1731),英國作家,新聞記者,小冊子作者。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
《魯濱遜漂流記》主要為個人通過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戰勝困難。情節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讀性較強。
并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他個人奮斗的社會風氣。其代表作《魯濱孫漂流記》聞名于世,魯濱遜也成為與困難抗爭的典型模范,因此他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
生于英國倫敦,本姓foe。笛福后來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聽起來如同貴族的“de”的前綴,形成笛福——defoe這一筆名。
笛福的父親詹姆斯·福從事屠宰業,雙親都是長老會教徒,不信仰英國國教,笛福自己也在長老會的學校里接受中等教育,但沒有上過大學。 笛福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個重要的小說家。
他一生的經歷與冒險,比起小說中主人公也毫不遜色。他出身小商人家庭,在為不信國教者設立的學院中學習。
他沒有遵從父愿當牧師,而是當了內衣經銷商,也經營煙酒和羊毛批發,他因商務到過西班牙、法國、荷蘭、意大利。在商務成功的同時,他對政治也很感興趣。
1685年,他參加了試圖將蒙茅茨公爵推上王位的活動。1688年,他加入了威廉三世的軍隊。
3年后,他經商破產,數年內六度涉訟。但不久他又東山再起,經營磚瓦生意,并涉足政治。
他的小冊子《略談各種計劃》(1698),提出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改革意見,諸如倡導養老金、所得稅、保險和救濟、設立婦女學院等,在小冊子里贊成輝格黨的重商政治。他的政治諷刺詩《土生英國人》(1701)反駁對威廉王是外國人的非議,攻擊英國貴族氏族世系,大獲成功,使他成為政府商業等事務的非正式顧問。
精彩語段:1.我完全不顧父愿,甚至違抗父命,也全然不聽母親的懇求和朋友們的勸阻。我的這種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來不幸的命運。
2.我這個不孝之子,背棄父母,不盡天職,老天就這麼快懲罰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3.唉!人在恐懼中所作出的決定是多麼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們保護自己的種種辦法,一旦恐懼心占了上風,他們就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辦法了。
4.尤其是,在這。
7. 魯濱孫漂流記精彩的句子和理解
①魯濱孫給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魯濱孫救下野人的時間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給野人取名“星期五”。這個名字,與魯濱孫一貫對時間的重視是有關的。
在原著中,有很多關于時間的記錄,他記得是“9月30日”來到海島,上島十一二天后,想到用刀子在大柱子上刻斫痕來記錄年月日……所以給野人用時間取名字,也在情理之中了。②現在我要開始過一種世界上聞所未聞的憂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這句話正是魯濱孫孤島生活的寫照。他所要過的生活是從未聽說過的,他的心情是憂郁和寂寞的。
一人置身于孤島,可以說,魯濱孫面對的困難除了吃穿住的窘迫,還有孤寂和絕望。如何戰勝心靈上憂郁和失望,是他能否在島上活下去的關鍵。
③我并不想它替我銜什麼東西,也不想它替我做個什麼伴,我只想它同我說說話,它卻辦不到。在孤島上有一只狗在身邊,應該說是一個很好的伴兒。
魯濱孫這樣說,是他極度寂寞的表現。人是需要交流的,這種想法太強烈以后,就希望身邊的狗能開口說話。
這也反映出魯濱孫的孤寂和無奈。難怪后來魯濱孫遇見“星期五”時,有這樣的描寫:“但是,此刻那頭一個被擊昏的人蘇醒過來了,我就指著他,讓被救的野人看。
這個人馬上對我說了一串我聽不懂的話,我感到說不出的親切,因為這是我來到荒島上二十五年以來頭一回聽見人說話的聲音。”④總起來說,事實證明,我當前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8653264的不幸處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
可是,即使在這樣的處境中,也有一些消極的東西或積極的東西值得感謝。這段話要結合前文魯濱孫把流落荒島的“幸”和“不幸”排列出來來理解:孤身一人,流落荒島,艱險重重,是大不幸,是消極的東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還是幸運的,畢竟還活著,活著就有希望,所以應該心存感激。
這句話是魯濱孫“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體現。⑤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從我最不幸的處境中取得一個經驗教訓,這教訓就是: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這句話是魯濱孫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集中體現。他之所以能孤身荒島28年,跟他這種生活態度有密切的關系。
他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對現實,從絕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從而得到內心的安慰,獲得堅持下去的勇氣和信心。這種生存的勇氣和經驗,對于處在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