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用比喻作結抒情議論的句子

解夢佬 0

1. 木蘭詩的最后四句用的是什麼修辭手法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是一段附文,是對木蘭的贊詞.以妙趣橫生的比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現的謹慎、機敏做了謳歌和贊美.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雄兔腳撲朔”等四句該如何理解?第一,應該先明確這是一個生動的比喻.前兩句寫兔子在靜臥時外在行為舉止區別很大,一眼就可以判別出雄雌;而當兔子一起奔跑時,就難以分辨出性別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別特征明顯,而在戰場廝殺時,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難了.第二,應該進一步思考作者為什麼要用這樣一個比喻句結束全詩.首先,這個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釋了“火伴”們的驚訝,同時也是對讀者必然產生的疑問做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將這四句話看做是木蘭對“火伴”的回答.從這四句俏皮風趣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到木蘭富有機趣智慧而又充滿自豪的神態表情,還有什麼能比這四句話更有趣巧妙呢?真是個錦心繡口的木蘭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來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語言運用的特點.這一機巧的比喻,使全詩為之增色,錦上添花.。

2. 《木蘭詩》敘事特點

這是自己整理的一些有關《木蘭詩》的,希望對你有幫助.《木蘭詩》填空(注意不能寫錯字):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字1、通假字對鏡帖花黃 帖:tiē 貼,貼上.火伴皆驚忙 火:huǒ 伙,伙伴.2、解詞旦辭爺娘去 旦:早晨愿為市鞍馬 市:買東市買駿馬 市:市場木蘭當戶織 當:對著關山度若飛 度:過賞賜百千強 強:有余學習本詩1、這首詩敘述了一個什麼故事?詩中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2、《木蘭詩》按什麼順序安排故事情節的?第二、三部分都寫了什麼內容?以故事的發生、發展、結局的時間為序.第二部分(第4段),寫木蘭萬里長征,十年轉戰凱旋的生活.第三部分(第5-6段)寫木蘭歸來見天子,功成不受賞,請求還故鄉,以及爺娘姐弟迎接木蘭、木蘭和親人團聚的情形.3、本詩寫木蘭從軍的全過程,全詩共寫了幾件事?哪些詳?哪些略?這樣的詳略安排突出了木蘭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寫了木蘭決定代父從軍,準備行裝奔赴戰場,12年征戰生活,辭官還鄉與家人團聚.其中(代父從軍)、(辭官與家人團聚)是詳寫.詳寫這些內容突出了木蘭(深明大義),(勇于獻身),(不愛功名),(不慕功名),(熱愛祖國和家鄉)的(中國女英雄)的高尚品格.4、文中哪些句子描寫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5、從《木蘭詩》中找出表現木蘭作為女孩子的生活和感情的語句.木蘭當戶織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6、全詩結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麼?結尾一段用兔比喻,說明在“十年征戰”的生活中,識別不出木蘭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蘭在艱苦的戰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隱瞞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樣英勇無畏,為國立功,是個聰明勇敢的女英雄.關于“木蘭”的形象詩中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手法,集中地描繪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替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的不平凡的經歷.木蘭的形象,集中地表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樂觀)、(深明大義),(勇于獻身),(不愛功名),(不慕功名),(熱愛祖國和家鄉)等優秀品質.6、全詩結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麼?表達了什麼?說明在“十年征戰”識別不出木蘭是女郎,是因為木蘭在艱苦的戰斗中,不但巧妙地隱瞞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樣英勇無畏,為國立功,是個細心謹慎、聰明勇敢的女英雄.用了比喻、對偶、對比,贊頌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長期征戰的謹慎和機敏和出眾的指揮才能,宣傳了男女平等的思想.7.關于“木蘭”的形象詩中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手法,集中地描繪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替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的不平凡的經歷.木蘭的形象,集中地表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樂觀)、(深明大義),(勇于獻身),(不愛功名),(不慕功名),(熱愛祖國和家鄉)等優秀品質.1、下列句子中沒有用對偶手法的一項是(D)A、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B、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C、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D、策勛十二轉,賞賜千百強(沒有用對偶.)5、對詩句品味有誤的一項是(C)A、“萬里赴戎機”:“萬里”極言征程之遠,“赴”表現動作之迅速、果敢.B、“關山度若飛”:跨越飛和山,像飛一樣,展現了木蘭的矯健雄姿.C、“朔氣傳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聲音在寒氣中傳送,表現軍旅生活的單調、無聊.(錯誤.朔,指北方.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這句話既是對邊塞景物的描寫,也是描寫木蘭英姿颯爽的形象.)D、“寒光照鐵衣”:用寒光和鐵衣,展示邊關將士的英武風采.6、《木蘭詩》結尾:“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為一個成語撲朔迷離(或迷離撲朔),比喻事情錯綜復雜,不易辨清真相.你對木蘭從軍一事是如何評價的?請簡答.你認為木蘭替父從軍,千百年來這一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原因是什麼?木蘭是個少女,又是一個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后,又謝絕高官,返回家鄉,重新從事的和平和勞動;她愛親。

3. 木蘭詩情景描寫

1·描寫木蘭勤勞孝順的詩是: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2·描寫出征前的準備的詩句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3·描寫北方戰場寒冷,環境艱辛的詩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4·描寫戰事頻繁持久,戰斗激烈悲壯詩句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5·側面描寫木蘭戰功顯赫的詩句是: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6·表現木蘭不慕高官厚祿的高尚品質,也反應北朝人民熱愛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詩句是: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7·表現木蘭從軍謹慎、機智的詩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8、成語“撲朔迷離”出自本詩,其原句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9.木蘭詩描寫木蘭奔赴戰場時矯健英姿的句子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10.描寫邊塞夜景,烘托木蘭勇敢堅強性格的句子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11用比喻作結,抒情議論的句子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描寫木蘭軍營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13.有詩云: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木蘭詩中有相似的兩句詩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14.寫木蘭從軍后艱苦戰地生活的對偶句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15.贊頌木蘭謹慎、聰明、勇敢、能力不遜于男子的議論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16.寫木蘭出征前緊張、周密準備的句子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17.寫木蘭一家人高高興興迎接他回家的情景的句子: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18. 形象概括木蘭從離家出征至凱旋回朝全過程的句子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19. 描寫宿營地空寂荒涼的句子是: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20.木蘭替父從軍的主要原因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4. 《木蘭詩》篇最后兩段中,用生動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詩的主旨的句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郭茂倩《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里收錄了兩首《木蘭詩》,一首是古辭,一首是韋元甫的詩。我們這里要談的是《木蘭詩》古辭。

這首《古辭》是經過后代文人潤飾的,比如“萬里赴戎機”六句,對仗精工、詞語遒麗,純屬律調,當是文人的手筆。又如“策勛十二轉”是唐代制度。

《樂府詩集》和《詩紀》還引到陳朝和尚智匠《古今樂錄》的話,說“木蘭不知名,浙江西道觀察使兼御史中丞韋元甫續附入。”韋元甫是唐朝人,死于大歷六年,《古今樂錄》不可能提到他,所引顯然是唐朝人竄入的文字。

我們不能根據這些話就斷定《古辭》產生于唐朝。 這首膾炙人口的《木蘭詩》應該是北朝民歌。

余冠英先生認為這詩的時代不會產生于“五胡亂華”以前,也不會產生在陳以后,“因為陳代人智匠所編的《古今樂錄》已經提到這詩的題目了。最可能的情形是事和詩都產生在后魏,因為后魏與‘蠕蠕’(即柔然)的戰爭和詩中的地名相合。”

(見《樂計詩選》) 詩先從木蘭嘆息寫起,是為引出發問,再由木蘭作答,帶起木蘭代父從軍本事。這個開頭,有北朝民歌套語的痕跡。

如《折楊柳枝歌》說:“敕敕何力力,女子臨窗織。不聞機杼聲,只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阿婆許嫁女,今年無消息。”《木蘭詩》“唧唧復唧唧”一作“唧唧何力力”,這首則作“敕敕何力力”。

余冠英先生認為“敕敕”、“唧唧”、“力力”都是嘆息聲。“當戶織”三字看出木蘭勞動婦女的本色。

但“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她停機不織,在那里嘆息。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兩首詩的開頭都一樣,而且都提到“所思”、“所憶”。

如果“所思”、“所憶”泛指所想的事情,那木蘭明明想著“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為什麼她又說“女亦無所思”呢?可見“所思”、“所憶”當有特殊的含決。對照《折楊柳枝歌》,“所思”、“所憶”應該指女子所思念的情人。

這種用法在漢樂府就有了,《古鐃歌》十八曲中《有所思》一篇,“所思”就指詩中女主人所思念的人,張衡《四愁詩》“我所思兮在泰山”,所思也指情人。至于“問女何所思”,究竟是誰在問?我們說,不一定有什麼人問,當然,也可看做是歌者的口氣,因為它是口頭傳唱的民歌嘛!這種設為發問,目的是引出木蘭的自述,她是為父親被征而發愁。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終于她下了決心,希望家里為她“市鞍馬”,她要替父出征。 置辦鞍馬,寫到東、西、南、北四市,似乎每市買一件東西,其實這是不可能的。

然而這樣寫,卻使人看到出征前繁忙準備、精心挑選,為木蘭烘托行色。然后寫出征。

通過“旦辭”、“暮宿”、“黃河”、“黑山”,見其迤邐行軍、艱苦轉戰;又透過“不聞”、“但聞”的重復詞語,可以想見木蘭的離鄉思親之情。這又是把敘事和抒情融合得恰到好處的典型例子。

從“萬里赴戎機”至“壯士十年歸”,這六句雖然是文人的增飾,卻極概括精練。前二句總括行軍,中二句月夜宿營,末二句寫戰爭結束。

“百戰死”三字,內涵極豐,它概括了多少次的戰斗!而“壯士十年歸”不但對得工穩,還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只一句就轉到木蘭凱旋還朝。真是要言不煩,何等筆力! 從“歸來見天子”至“送兒還故鄉”,這里說木蘭還朝,天子論功行賞,策勛至于十二轉,賞賜比百千還要超過,極言木蘭功大。

大概天子還要給她尚書郎做,她拒絕了,所以有“木蘭不用尚書郎”的話。她不想做官,表現木蘭普通勞動者的本色。

這里附帶要說明的是“送兒還故鄉”一句“兒”字的含意。總觀全篇,木蘭自稱多用“女”,或直稱“木蘭”,對其姊,自稱“妹”,對其弟,自稱“姊”,這里卻自稱“兒”。

因為她這時仍是未卸戎裝的“男性戰士”。這個稱謂也體現了民歌的特點。

老百姓見皇帝,往往自稱“草民”,不象官員那樣稱“臣”。 從“爺娘聞女來”至“安能辯我是雄雌?”寫木蘭得勝還鄉,全家人都高興地迎接。

爺娘相扶出郭、阿姊理妝、阿弟殺豬宰羊,準備為阿姊洗塵,都是寫迎接,而又合乎各自的身分和特點,充滿了節日般的歡樂。然后掉轉筆頭寫木蘭。

她回到自己闊別了十二年的小屋,梳妝打扮,重新開始了女孩兒的生活,這對她是那樣新鮮而又那樣親切。這樣寫,也是為下文“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作鋪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這是民歌的復沓句法,“東閣”、“西閣”是為有變化,象《詩經》里重童疊句的換字一樣。我們不可拘泥字面,機械理解。

下面“出門看火伴”幾句,木蘭恢復了舊時妝束,但在伙伴眼里,她卻是以新面目出現。這一戲劇性的場面,有很深的內涵:“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一語道破天機,人們不覺聯想到這位女英雄十二年中隱瞞性別代父從軍的艱苦經歷,而為之嗟嘆不已。

“雄免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有人認為這兩句是互文。就是說,雄兔、雌兔都是腳撲朔、眼迷離的,二者沒有區別。

但末二句又說“兩兔傍地走”時,“安能辯我是雄雌”。看來“腳撲朔”、“眼迷離”確是雄兔、雌兔的區別,所以才有末二句。

據生物學家的解釋,將雄兔懸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