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短歌行和龜雖壽簡要分析曹操對人生的看法
短歌行:
全詩三十二句,分四節,每八句一節。
第一節抒寫曹操人生苦短的憂嘆。
第二節抒寫曹操對賢才的渴求。
第三節抒寫曹操對賢才難得的憂思和既得賢才的欣喜。
第四節抒寫曹操對猶豫不決的賢才的關切和渴望天下賢才盡歸自己的抱負。
言志與抒情相結合。詩歌抒發了曹操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宏圖大愿。言志的同時也抒發了曹操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憂嘆之情,有對賢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賢才的欣喜之情,有對猶豫徘徊的賢才的勸慰之情,有堅信自己禮賢下士,天下賢才定會歸附自己的自信之情。曹操把這些復雜的感情,通過似斷似續,低廻沉郁的筆調表現了出來。
總的說來,這首詩雖然充滿了深沉的憂嘆,但是其中洋溢著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激蕩著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力量。
龜雖壽:
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詩,是曹操晚年寫成的,闡述了曹操的人生態度。詩中的哲理來自曹操對生活的真切體驗,因而寫得興會淋漓,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哲理與詩情又是通過形象化的手法表現出來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詩中 “ 老驥伏櫪 ” 四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全詩的韻調跌宕起伏,開頭四句娓娓說理, “ 猶有 “ 終為 ” 兩個詞組下得沉著。而 “ 老驥 ” 以下四句,語氣轉為激昂,筆挾風雷,使這位 “ 時露霸氣 ” 的蓋世英豪的形象躍然紙上。而最后數句則表現出一種深 沉委婉的風情,給人一種親切溫馨之感。全詩跌宕起伏,又機理縝密,閃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發出奮進之情,振響著樂觀聲調.藝術風格樸實無華,格調高遠,慷慨激昂,顯示出詩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人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壽,這里可見曹操對天命持否定態度,而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的樂觀主義精神,抒發了曹操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奮斗不息的壯志豪情。
《龜雖壽》的中心是抒發了一種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精神。這種精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精神和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的一個特點。這一特點曾經激勵過無數的仁人志士,在“治國平天下”的事業中,奮發有為,即使到了暮年,“猶冀有新功”。《龜雖壽》表現的正是這種思想感情,因此自古迄今,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
《龜雖壽》是一首抒情詩,但是它和一般的抒情詩不同。一般的抒情詩都重在抒發感情,而這首詩卻明顯地具有哲理的內容,做到了感情和哲理互相交融,使哲理寓于形象當中,因此我們讀這首詩的時候,既能被詩情所激動,也能夠通過具體的形象領悟到重要的人生哲理。這一點恐怕也是《龜雖壽》能在歷代膾炙人口的一個重要原因。
2. 龜雖壽的人生哲理
絕世梟雄曹操這著名的《龜雖壽》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懷言志之作。這首詩寫于北伐烏桓勝利的歸途。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在古代,這已是將近暮年的年齡。雖然剛剛取得了北伐烏桓的勝利,踏上凱旋的歸途,但詩人想到一統中國的宏愿尚未實現,想到自己已屆暮年,人生短促,時不我待,怎能不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但是,詩人并不悲觀,他仍以不斷進取的精神激勵自己,建樹功業。《龜雖壽》所表達的正是這樣一個積極的主題。
全詩以生動形象的比喻開頭:“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神龜,是一種神靈的龜,典出《莊•秋水篇》:“吾聞楚有神龜,死亡已三千歲。”意思是說,楚國有一只神龜,活到三千歲才死。詩人反用其意說,神龜雖然長壽,也有終了的時候,即使活到三千歲,它也要死亡。騰蛇,是一種神話里的蛇,與龍同類,能興云駕霧。《韓非子•難勢》:“慎子曰:‘飛龍乘云,騰蛇游霧。’”詩人則說,騰蛇雖有這麼大的本領,最后也還是要死亡,化為灰土。詩歌一開頭,就用這兩個形象的比喻說明世間萬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陳代謝是大自然的根本規律。這就等于告訴人們說,人雖壽夭有別,但最終都是要死的,表現了作者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和無神論的觀念,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既然人總是要死的,那麼是不是可以對人生采取消極悲觀的態度呢?詩人認為這是不可以的。承認生命有限正是為了充分利用這有限的生命,建功樹業,有所作為。因此,詩人緊承上意寫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千里馬雖然老了,臥在槽旁,仍舊有馳騁千里的志向;有抱負有志向的人,即使到了暮年,其雄心壯志也毫不減弱,以上四句,可以說是全詩的點題之筆,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事業的看法,充滿積極進取的精神。接著,詩人又進一步發揮了這一主題思想:“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以永年。”盈,是滿的意思,可以引申為壽;縮,是專職的意思,可以引申為夭。這就是說,人的壽命的或長或短,不完全出于天定,只要調養有方,是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
全詩以形象的比喻、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一種人定勝天的非宿命論的思想,體現了詩人達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昂揚、進取的精神。它告訴人們,事在人為,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它激勵人們,不要哀嘆時光的流逝,丟棄那種人到暮年無所作為的悲觀消極思想,要象那匹老馬一樣,老當益壯,奮斗不息。
這首詩因為道著了一個人生普遍的矛盾,千百年來,曾引起無數讀者的感慨和共鳴。《世說新語•豪爽篇》記載,晉朝王敦常在酒后吟詠“老驥伏櫪”四句,用如意敲著唾壺來打拍子,以致壺口都敲缺了。《龜雖壽》所以成為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名篇,道理正在這里。
《龜雖壽》是古典詩歌中的名篇,思想性藝術性都達到了很高的地步,龜雖壽》是以“理”見長,作者猶如一位飽經世故的哲人,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進述著一個人生哲理,引起人們深沉的思索和強烈的共鳴。
3. 龜雖壽 表達了作者怎樣一種人生態度
詩的開頭四句,作者連用神龜和螣蛇兩個比喻,暗示讀者衰老和死亡是人類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
接下來的四句,則反映了他積極的人生觀。即使到了暮年,也要老當益壯,要保持一種生命不息,斗爭不止、奮發有為的精神境界。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四句,詩人一方面看到了人的壽命與自然屬性有關系。另一方面又突出地強調了在壽命問題上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這種樸素的、辯證的唯物思想,在當時是相當可貴的。這首詩做到了感情和哲理互相交融,使哲理寓于形象當中。
我們讀這首詩,既能被詩情所激動,也能夠通過具體的形象領悟到重要的人生哲理。